虚拟语气的实际用处:从 Thought Experiment 到日常口语的 Request
在表示假设的情况时,中文只是使用“假如”等连词来指示,但英语中要更加明显,会使用谓语动词的 Subjunctive Mood 虚拟语气。
最常见的是,把谓语动词的时态向过去的方向推进一层:如果是“现在do sth”,就表示为“过去did sth”;如果是“过去did sth”,就表示为“过去的过去had done sth”。
英语中这样大费周章地来指示 Subjunctive Mood 虚拟语气,是由于这种语法形式有实际的用处,值得显著地标示出来。
不管是口头交谈、还是书面写作,有时难免需要提出有争议性的设想,这时,就可以使用Subjunctive Mood这种语法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排除不必要的误解。
据说,在疫情发生之后,有一些长辈在督促子女早些结婚成家时,又增加了一个论据:你要是还不赶紧结婚,如果将来再发生疫情,你一个人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
假如用英语来说,这句话就会采用过去时态的虚拟语气,说成:If there were to be another epidemic, you could die alone at home with nobody knowing it.
也许,这样用过去时来明确指示的虚拟语气,更能体现长辈想要表达的“关心、体贴”,让人更容易接受,听起来不那么像“威胁、诅咒”和“乌鸦嘴”,需要赶紧说“呸呸呸”来抵御。
思想试验
我曾多次听到一个关于数学题的笑话:一个水池,有出水口和进水口,以不同的速度同时放水和进水,要求计算出把水池灌满需要多长时间。
有些人似乎把这个笑话讽刺的对象、理解成这道数学题本身,认为这是瞎折腾和脱离实际的空想。
但是,在欧洲的科学史上,很多理论都是源于这样的“空想”,就此还有一个专门的说法,叫做Thought Experiment,在头脑中进行的思想试验。
爱因斯坦的很多理论设想,就是源于这种Thought Experiment,另外,很多人都听说过的Schrödinger's cat 薛定谔的猫,也是量子物理学的一个Thought Experiment。
当然,并不是所有Thought Experiment都是正确的,17世纪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扔下一大一小两个铁球,就证明了中世纪时一个Thought Experiment的错误。
很多Thought Experiment中的设想,就如同那个关于水池的数学题,看起来可能像是不切实际的胡扯。因此,在表述Thought Experiment时,经常会使用虚拟语气,这样可以为乍看起来漫无边际的想象和讨论提供更安全的空间。
另外,在英语的日常口语中有一个规律:经常会采用把“现在”说成“过去”的方式,来表达格外的客气;主要用于情态动词,把Can说成Could,把May说成Might,把Will说成Would。
例如:在请求别人做某事时,用Could you…,会显得比Can you…更加客气;用Might I…也会比May I… 更加客气。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在语法书中,这种现象大多被解释为过去时的一种特殊用法,但我觉得,口语中的这种情态动词的过去式,也可以理解为虚拟语气。
和虚拟语气条件句中“向过去推进一层”的原理相同,通过把“容易引发争议的现在”说成“可以冷静看待的过去”,我们可以使Request请求听起来不那么迫切,显得与“现在”没什么直接关联,从而给对方留有更多拒绝的余地,因此,在效果上会更委婉一些。
哈利·波特与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