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与葫芦》

这是跨界的年代,到处都在谈论跨界。跨界让人营养全面,无论精神还是肉身。玩艺术品也是如此。如果一位艺术品爱好者所涉领域太过狭窄,只知道自己门类的特点,只一味夸赞自己而不晓其它板块的精妙;时间久了,终会偏食致营养不良。事实上,行走艺术品界,唯有一专多能,才能让自己触类旁通,以他山之玉,点自身之石。玩界大家王世襄老先生正是跨界收藏的杰出代表。另从笔者个人经验,多年来之所以玩钱币能脱颖而出,和我本人钟情的艺术品板块颇多有密切关系。在众多的板块中,我爱钱币,也爱葫芦。两者一为金,一为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艺术品给人的视觉震撼是有通感的。我们完全可以从通感中撷取共性和个性,这就是跨界收藏带来的好处。

作为艺术品的硬币和葫芦,其欣赏可以由材质、由外形、由工艺、由把玩方法、由精品选择、由相互融合多个角度来解读。

硬币的材质,最常见是金属,包括普通金属和贵金属。当然人类历史上,也出现过用贝壳、陶瓷、玻璃等来制作硬币。硬币可以浇铸,也可以压印。硬币之所以让人沉醉,工艺之力必不可缺。镜面、喷砂、反喷砂、异形、浮雕、凹雕、线刻、硫化、幻彩、珐琅、立体移印、阴阳、镶嵌、弧面、无边、双金属......这些工艺铸就硬币的精彩,让人欲罢不能。若说压印细腻如二八佳人,浇铸粗犷则似关西大汉。两者交替运用,让琳琅满目的钱币世界充满了直观之美。

一般来说,使用了镜面、喷砂和反喷砂工艺的硬币,不建议直接上手把玩。为何?因为镜面锃亮,如娇嫩之少女;若不小心被蛮汉将手印留于其上,道道疤痕很难彻底清除,简直令人发指。反喷砂可视同于镜面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此外,币上之喷砂若放肆揉搓,一则光泽黯淡,二则失却韵味。故上述之币宜细赏而不可亵玩。

葫芦,则是另外一种玩法。虽然彼此都是藤生,然个头有大有小。小的如手捻葫芦、鸡蛋葫芦,摊于手中,还不到巴掌面积的1/4。不经意地轻轻摩挲,轻拢慢捻抹复挑,那种和葫芦表皮的直接接触,让人感觉无比畅快。大的如刀雕葫芦。此种葫芦个头甚巨,表皮很厚,压手的感觉很明显。正因为表皮厚,所以其上之技法极象竹雕,可以有浮雕、凹雕和陷地深刻。一旦摆放日久,或者不断把玩,包浆出来之后,绝对让人心头大喜。

若论外形,葫芦还有亚腰葫芦(大众平日最常见的8字形葫芦就是亚腰)、鹤首葫芦(颈细头小,如仙鹤之首)、飞碟瓜葫芦(外形若飞碟)、疙瘩葫芦(葫芦表面布满一个个突起)......若论工艺,葫芦也有勒扎(在葫芦成长期进行类似于树木盆景的制法)、范制、砑花(葫芦独有,以玛瑙薄片在葫芦表面压制图案而得)、火画、针刻、刀雕、釉雕(类似于竹刻的留青)、嵌套等等。

葫芦的包浆,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时日和耐心。如鸡蛋葫芦,以兰州和临夏之针刻艺术为上品。其上可人物、可花鸟、可山水、可书法。因此种针刻葫芦,以松墨和朱砂着色;故刻好后需摆放一段时间,待松墨和朱砂之色沁入其中,然后方可用鼻尖及额头之油来养,或者用双手来盘。随着盘玩日久,葫芦色泽由白而黄,由浅黄而深黄,最终变红。这颜色配以其上之雕刻,绝对是精神毒品。

其实硬币也可把玩。然而哪些硬币有此资格呢?当然是经硫化工艺处理过、仿古银色或古铜色的币章。这些币章,如果不斤斤计较日后之买卖价格,完全可以在手中盘玩。用心盘玩之后,会发现这些钱币同样变得包浆莹润,将刚从造币厂压印完毕的烟火气褪得一干二净。

我曾把玩过不少上海造币厂和沈阳造币厂所出的银章和铜章,比如孙奇龄先生设计的簪花仕女图、比如陈坚先生设计的兰亭、比如余敏先生设计的兰亭。这些章,原本或上色,或硫化。盘到一定程度,包浆逐渐老熟。再将其放置案间,每日凝视,直如古董,不可言状之美。

虽然币的外形不如葫芦天生长得千姿百态,然而通过设计师和工艺师的巧手,也不断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品种。从老祖宗最早的刀币、布币、鬼脸钱,直到秦统一6国后开始出现的孔方兄(铜钱外圆内方,故名),再到新中国出现的梅花形、长方形、12边形、扇形、8边形各种金银币......或许是物以稀为贵,或许是追求个性化。当圆形的钱币充斥于市场的时候,各种非圆形的钱币就受到热捧。

硬币和葫芦,都综合了平面艺术和立体艺术的效果。比如硬币的彩色平面移印,就是平面艺术。然而一旦将平面移印变成立体移印,则平面艺术就转化为立体艺术。葫芦也一样。火画、针刻属于平面艺术;而砑花、范制、刀雕、釉雕等技法就属于立体艺术。通过平面艺术和立体艺术各种角度的赏析,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艺术品的内在精要。

我曾有幸,得几位甘肃葫芦名家于葫芦之上,用绣花针来巧刻新中国金银币图案。刻好的葫芦,其图案和对应的金银币图案几无差别,然而可以随身携带触碰,以解平日无法亲手抚摩金银币之憾。得闲时,将同图案的硬币和葫芦摆在一起,慢慢欣赏同样的图案之下,硬币大家和葫芦名手是如何分别展现这艺术张力的,大快身心。

艺术品之所以让人如痴如醉,正因为各板块彼此百花齐放,争妍斗艳。爱钱币的人,如果对其它门类有所涉猎,在钱币的艺术欣赏和精品选择上会视野开阔,高屋建瓴。如看似浅显的“物以稀为贵”,在钱币收藏方面可以理解为发行量和实制量的珍稀,而在葫芦收藏方面可以理解为名家的精品之作。无论收藏的对象如何,收藏的很多道理天生相通:若第一眼的震撼、若题材的难以忘怀、若获权威奖项、若拥美妙包浆......只有灵活游走于收藏各板块,我们才能一窥收藏的真谛。

愿钟情于钱币收藏的朋友,在充满趣味的搜集和钻研过程中,形成自己关于收藏的“T形”知识架构。“T”的一横表示营养全面,涉猎很广;“T”的一竖表示喜欢钻研,专业精深。在一横渐宽、一竖渐长的过程中,当时间慢慢逝去,那些快乐的积累和品位的提升将是人生莫大的满足。



本文首发于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中国金币总公司编《中国金币 文化》2016年第3期之《黄子品泉》专栏。

最后一张图为本人所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之《盛世风雅颂》。本书为钱币界第1本阐述新中国贵金属币系统收藏理论之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