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故事说球磨机耐磨钢球的发展变迁

球磨机钢球是圆的,发生了物理性变化,有整齐或不规则的圆钢棒材、方钢棒材,经过加热,在达到一定的设定温度下,依靠模具自由锻造成型,现代化的技术最近几年又创造了新的业绩,实现了完全轧机生产、辊锻生产的可喜一步,相信一代又一代的钢球人,还会继续为此奋斗着,因为这是一种乐趣,你只有走进钢球浩瀚的的世界里,就会感触到它不是生硬的铁块,它也是有灵性的、是美的化身,你试想:一个圆圆的钢球游离于球磨机里面,在不停的运转,把大的矿石进行粉碎,贡献于世界,与生活里的一切都紧密的相连,多么如同我们人类的天宫一号、二号一样,在探索着、在运转着。

1、钢球成长过程:

1883年是德国人制造了第一台球磨机,从此开创了钢球的历史先河;那么,中国是从什么时候有的钢球呢?第一个钢球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东北瓦房店----建立了第一家钢球厂,我记得在1999年我去过那里,当时很著名的两个人就是:金德元、宋世发,是他们在既无图纸有无技术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土设备,有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把圆柱体达成了圆球形状,造出了第一枚钢球;解放后,引进苏联技术才真正意义上开始了钢球的生产,但是工艺落后:采用冷镦—硬磨的方式,这样就展开了中国钢球史上的六个阶段(个人总结):

第一阶段(中国70年代以前):谈不上工艺而言,简单粗糙;

第二阶段(1971---1983年):主要还是铁削球的生产,工艺简陋落后;

第三阶段(1983---1990年):开始认识到科学的重要,逐步向科学化发展,但钢球的破碎率偏高,在这期间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钢球内应力的重要性;

第四阶段(1991---2004年):工艺化技术逐步成熟,产品走向世界,碳素钢、合结钢甚至贝氏体钢球开始有了研究,走向市场,有了系统性的钢球淬火工艺,制作螺旋装置的设备,使用盐浴回火技术,并且开创性的开始了技术改造的提升阶段,由传统的煤炭加热方式逐步转变为---煤气发生炉----重油加热炉-----天然气加热炉----电炉生产的过程;

前三个阶段尤其是一、二阶段,6m以上的球磨机还刚刚起步,矿山正在逐步崛起,因此,2000年后实际上开始了钢球要产量、要质量的真正阶段。

第五阶段(2005----2010年):带动为产业化生产,提高产量,我国的钢球逐步被世界大型矿山所认可,走向世界,开始走科学化的路子;

第六阶段(2010年至今):发展非常的快,技术在不断的刷新,材质在不断的优化,矿山使用的磨机在不断的增大,对钢球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的提高着。

2、球磨机钢球为什么会破碎?

  无论生产钢球的制造商还是在使用钢球的矿山,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球磨机里运转过程中,钢球会出现破碎,为什么会破碎呢------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内应力:

  简单地说,内应力就是衡量物体变形的程度、强度、冲击韧性等与物体工作失效相关的物理量;通俗一点讲,内应力就是内部压强,讲到这里我先讲一个故事:

  70年代,我刚进工厂时,见工厂内空地上堆放着一堆堆锻造好的工件产品,这些工件看起来已放置很久,因为他们周围长满了杂草。

  这些锻造好的工件为何不加工?放在那里任凭风吹日晒,于是,我向车间的一位老师傅请教,老师傅告诉我:这是为了消除锻件的内应力。锻件经过锻锤加工,就像揉面团一样,但是面团里面这里多揉一点,那里就会少揉一点,内部组织不均匀,紧密疏松不一致,如果刚锻造完的工件立刻拿到车床去加工,加工完的活拿百分表、卡尺量,尺寸精度完全符合图纸要求,可是过不多久再量,尺寸精度却又不合格了。问题出在那里了呢?就出在锻件的内应力还没有完全消除,在“抗着劲”呢,造成工件的变形。

  解决的办法就是别急着加工,把工件扔在一边,等它的内应力完全消除了,内部组织结构均匀了,疏松紧密一致了,再去加工,加工出来的工件尺寸就不会变化了,从锻件或钢球消除内应力,我们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对一些“内应力”较大的事,不要着急立即解决,而应该“冷处理”,搁放一下,让它们“消消气”,释放一下能量,调整一下内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再通俗一点讲内应力就是如同人的涨肚子一样,比如:有的人吃了韭菜,就会涨肚子不舒服,采取的办法两个,一个是迅速吃消食片,使其恢复原状态;第二个就是拉肚子后再恢复原状态;在这里的吃消食片就是消除了应力的作用,拉肚子实际上就是内应力为消除,就要拉肚子才行,针对于钢球就是破碎------

  既然谈到内应力,就不妨延伸一下,与大家分享一下钢球内应力消除的四种方法:

  A、回火加热法:采用电炉、气炉、油炉加热---降温;

  B、余温回火法:锻造后的钢球,采用保温自然冷却的方法;

  C、撞击法:采用球段分离机,滚桶撞击的方式;

  D、自然失效法:自然状态,应力消除(车工的故事就是自然失效法);

3、从蒸馒头和卷子的区别说钢球的压缩比问题:

  现在有一个问题提的好,那就是二十几年之前中国的斜扎技术就已经非常好了,怎么钢球厂没有普及呢,是资金的问题、技术的问题、还是人员的问题,回答是NO,这是一个全面的问题,不能单单从钢球谈起,轧机成熟了,只是设备具备条件,并不等于其他配套的产业都成熟了,比如:圆钢棒料,随着技术的不断推高,新材质的不断推广,近些年才有了对钢球压缩比问题的认识,过去的压缩比不讲究只有几倍,而现在成为钢材棒料主要技术条件之一,最大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对钢球而言,压缩比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球磨机钢球的性能,再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北方人吃的馒头和卷子,同样都可以充饥,效果却不同;一块面团发面后,我们把它一切两半,一块分成五小块然后放入蒸笼蒸熟,就是我们通常吃的卷子,松散无比,犹如面包;另一块同样分成五小块,每块进行不断的柔和,然后放入蒸笼蒸熟,就是我们通常吃的馒头,吃着有嚼劲,麦香味都能品的出来。这足以说明,材料的压缩比是何等的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