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医路随记》——冉品珍肿病辨治五类

肿病,临床绝大部分是因五脏停水或外感风湿、内伤水谷,主要症状是按之没指凹陷。冉品珍老师将肿病归纳为5大类。

1.水肿

(1)肺水

肺合皮毛,肺有水气,外感风邪,风水相搏,溢于肌肤,发为风水,亦名肺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类似本型。

主症:初起头面浮肿,逐渐遍及四肢全身,按之没指,口渴,小便不利,大便鸭溏,伴头痛、发热、恶风、骨节酸疼,或咳喘。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麻黄6g、石膏15g、生姜10g、大枣4枚、甘草3g、白术10g。

加减法:

口不渴者,去石膏,加茯苓皮15g、生姜皮10g;

恶寒无汗,脉浮紧者,去石膏,加羌活10g、防风10g;

咳喘不得卧者,加杏仁10g、陈皮10g、紫苏子10g、葶苈子10g;

咽痛喉肿者,去生姜、白术,加牛蒡子10g、射干10g、黄芩10g。

(2)脾水

脾不输津,内蕴水气,浸渍肌肤,壅阻不行,发为皮水,亦名脾水。本型有水热壅滞和脾阳不足的不同,应分别治疗。

①水热壅滞

主症:全身浮肿,按之没指,皮色光亮,四肢苦重,小便难,烦热腹胀,心下痞。舌苔黄腻,脉亦浮。

治法:运脾行水。轻者五皮饮,重者疏凿饮子。

方药:

五皮饮——陈皮10g、茯苓皮15g、生姜皮10g、桑白皮10g、大腹皮10g。

疏凿饮子——商陆30g、木通6g、泽泻10g、赤小豆15g、茯苓皮15g、花椒目10g、槟榔10g、羌活10g、秦艽10g、生姜10g、大腹皮10g。

②脾阳不足

主症:面肿,眼睑浮肿,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闷腹胀,食少便溏,小便短少。面色萎黄,神倦,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沉缓。

治法:温脾行水。

方药:实脾饮——人参10g、茯苓15g、白术10g、木香6g、木瓜10g、附片15g(久煎)、大腹皮10g、厚朴15g、草果仁6g、炮姜10g、甘草3g。

加减法:

水湿过重者,加桂枝10g、泽泻10g、猪苓10g;

中虚者,去木香,加黄芪15g;

咳喘不思食者,去甘草,加砂仁6g、陈皮10g、紫苏叶10g。

③心水

即正水,与石水互为表里,均系肾水有余,只是水气盘踞部位不同,故名词不同。心阳不振,水气凌心,发为正水。

主症:其身重而少气,喘不得卧,烦而躁,阴肿,下肢先肿,渐至全身,胸中痞满,头眩心悸,小便短少。形寒肢冷,面色青紫。舌白,脉沉滑。

治法:补土制水。

方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0g、甘草3g。

加减法:

阳虚畏寒者,加附片15g;

食少者,加砂仁6g;

咳喘不得卧者,加半夏15g、生姜10g;

呕吐涎沫者,加吴茱萸3g、厚朴15g。

④肾水

即石水,系水在下焦,聚而不行,积于少腹。

主症:腹满不喘,其身、面目浮肿,腰以下肿尤甚,腰酸重冷痛,小便短少,畏寒怯冷,面目黯黑,神倦。舌淡苔白,脉沉缓。

治法:温阳化水。

方药:真武汤——附片15g(先煎半小时)、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5g、生姜10g。

加减法:

苔白厚、食少者,加干姜10g、砂仁10g;

腰痛者,加益智仁10g、杜仲15g;

少腹痛者,加肉桂6g、吴茱萸3g。

⑤肝水

其人素患水饮,停聚于肝,布于胁肋。

主症:其腹必大,不能自转侧,胁腹痛,随肝气之升降,上升则津液微生,唾液增多,下泄则小便断续通利。舌微紫苔少,脉弦而滑。

治法:通络祛水。

方药:香附旋覆花汤——香附10g、旋覆花10g、紫苏子10g、半夏15g、陈皮10g、茯苓15g、薏苡仁15g。

加减法:

腹满者,加厚朴15g;

腹痛甚者,加降香6g、郁金6g;

苔白厚者,加白芥子6g。

2.湿肿

湿肿病因源于久居卑湿、露卧当风、冒雨涉水、饮水过多等,聚水生湿,发为湿肿。

主症:通身肿胀,脚部尤甚,按之凹陷。苔白厚腻,身痛脉缓。

治法:外散内利,双解表里。

方药:轻者,疏凿饮子;重者,茯苓导水汤。

(1)疏凿饮子

方见本篇“脾水”。

(2)茯苓导水汤

茯苓15g、槟榔10g、泽泻10g、桑白皮10g、木香6g、木瓜10g、麦冬15g、砂仁6g、陈皮10g、白术10g、紫苏叶10g、大腹皮10g。

3.风肿

风肿之因,多由平素身体风甚之人,复感外风,内外相引。

主症:通身浮肿而胀,转侧、行动不利,烦躁发热,口渴。苔薄白,脉浮大有力。

治法:祛风清热,通治表里。

方药:祛风至宝膏。

防风10g、白术10g、白芍10g、芒硝10g、石膏15g、滑石15g、当归6g、黄芩10g、甘草3g、大黄10g、连翘10g、川芎10g、麻黄6g、天麻10g、荆芥6g、熟地黄15g、黄柏10g、桔梗10g、山栀子6g、薄荷3g、羌活10g、人参10g、全蝎10g、细辛6g、黄连6g、独活10g。

4.气虚肿

主症:大病久病之后,中气不足,短气懒言,食少不饥,头身四肢皆肿,身倦无力,腹满便溏,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中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

黄芪15g、人参10g、白术10g、陈皮10g、柴胡10g、升麻10g、当归6g、甘草3g。

加减法:临证可酌情加减。砂仁、苍术、谷麦芽、神曲、半夏、鸡内金、厚朴、桂枝等,皆可随证加入。

5.阴虚肿

此型老年、女性为多。而女性当中,又以水气喘哮居多。阳虚者,是气不化水;而阴虚者,是水不化气。

主症:面浮色黯黑、唇绀(即乌),身肿、四肢肿,皮色青,或腰痛耳鸣。苔厚舌紫,脉沉滑。

治法:滋阴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

熟地黄15g、山药15g、枣皮(山茱萸)10g、泽泻10g、茯苓15g、牡丹皮10g、桂枝10g、附片15g(先煎)、牛膝6g、车前子10g。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0)

相关推荐

  • 脾大

    处方:白术12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2克,生姜12克,大枣12枚. 用法:水煎服,一天一剂,二煎混匀,分二次服. 方解:白术祛湿,茯苓利水,芍药矛肝止痛,炙甘草.大枣.生姜固中焦津液,诸 ...

  • (1)《医路随记》—取嚏法加玉屏风散治疗经常性感冒

    取嚏法加玉屏风散治疗经常性感冒 病例:患儿男,体质较差,经常性感冒,严重影响到学习合生活.特爱出汗,汗后受风便会感冒. 治疗:内服玉屏风散加参苓白术丸,外用取嚏法散寒邪.若感受风寒,打喷嚏或鼻子堵塞时 ...

  • (2)《医路随记》—补气法治疗低血压

    补气法治疗低血压 补气升压,治疗血压低,乏力口干.站起来迷糊等症. 病例: 患者王某,女,49岁.平素低血压,收缩压最高90-100,舒张压50-60.因为低血压基本上不敢做体力活,不敢剧烈运动,否则 ...

  • (3)《医路随记》—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在咽喉部黏膜或者淋巴组织炎症,慢性反复发作. 症状: (1)咽部有粘液吐不干净: (2)咽喉干燥,需要不断喝水来缓解. (3)喉咙有异物堵塞,闷胀,紧绷感. (4)容易咳嗽,时不时 ...

  • (4)《医路随记》—利咽汤(黄煌)

    黄煌--利咽汤(肺肾阴虚) 利咽汤:玄参12g.麦冬10g.丹皮10g.赤芍10g.桔梗5g.生甘草3g.射干5g.木蝴蝶5g.瓜蒌皮10g.蝉衣5g 加减:痰腻者,加贝母:阴虚口渴者,加天花粉. 治 ...

  • (5)《医路随记》—乌鸡白凤丸治疗手麻

    乌鸡白凤丸治疗手麻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乌鸡白凤丸对营卫气血俱损.血行 ...

  • (6)《医路随记》—鸡内金四用

    鸡内金四用 鸡内金功效有四:消积.止遗尿.化结石.治闭经. (1)消积:小儿暴食以后,腹部胀满,不思饮食,呕吐腹泻,可以用鸡内金两个,微微炒黄,研成极细末,用开水分5次冲服:鸡内金不但能消除脾胃之积, ...

  • (7)《医路随记》—扁平疣方

    扁平疣方 处方:柴胡3g.赤芍12g.牡丹皮4.5g.桃仁15g.红花3g.白芷6g.防风6g.丹参12g.薏苡仁30g.粉葛根15g.板蓝根15g.煅牡蛎15g.水煎服,日1剂 分3次. 主治:扁平 ...

  • (8)《医路随记》—章次公治疗胃溃疡

    章次公治疗胃溃疡 处方:凤凰衣30g.木蝴蝶30g.马勃20g.象贝母20g.血余炭15g.琥珀粉15g,共研细末,每服2g,每日3次,食前服. 方解: 凤凰衣:用于治疗淋巴结核.溃疡不敛,章先生治疗 ...

  • (9)《医路随记》—乙字汤治疗痔疮

    乙字汤治疗痔疮 乙字汤(源于日本):柴胡7g.当归9g.升麻6g.黄芩6g.甘草6g.熟大黄6g,日一剂,饭后服用. 加减:伴有出血者,加地榆6g.槐花6g.若伴气虚,无便秘,大便不干燥,排便无力,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