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 用的是唐砚、唐墨吗?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热播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以精致的画工、考究的镜头语言打动无数观众。上元灯夜,万邦来朝,花团锦簇下,长安的繁华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长安十二时辰》专业团队对唐代古建筑复原、雕塑、礼仪指导、盔甲设计制作、服装纹样、钩织等皆尽全力回复还原大唐的风采,这些细节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也使得这部电视剧收视率高。
那么《长安十二时辰》里,使用的砚与墨真是唐代的吗?这一点让人有些遗憾,剧组可能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指导,电视剧里使用的文房工具并没有依照唐代器物的造型来还原。
先看看砚。
下图为剧中使用的第一种砚,类似清代墨海的圆砚。
而唐代当时用的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参考类似时期画作中的砚。
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北齐杨子华《校书图》,是宋摹本残卷,距离唐代比较近。画作中的砚可以作为参考。
从图中可以看到南北朝时期使用的圆形多足瓷砚,南北朝后期及隋唐时期,流行的圆形砚造型主要是此类。
国内各大博物馆,也有各种造型的南北朝至唐代的瓷多足圆砚出土实物。
电视剧中使用的另一种长方形砚,其砚形类似于日本现在使用的学生砚砚形。
唐代,除了圆形的多足砚外,另一流行砚式是箕形砚。
先看看画作中的箕形砚。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五代周文矩《文苑图》,画中有两方箕形砚。画作为唐代之后的五代时期,其中的箕形砚有风字形砚的雏形。
盛唐、中唐、晚唐使用的箕形砚与五代有所不同。下图即是一鉴斋所藏唐代几种造型的箕形砚。
下图为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晚唐箕形砚。
所以,由此看来,《长安十二时辰》里出现的砚形是与当时唐代真正使用的砚是有出入的。
再看看剧中所描述的用墨。
剧中描述靖安司使用的是黄山松烟墨。
下面来说说唐代墨业的发展史。隋唐时期,制墨业比较发达,此间仍以松烟墨为主。唐代,北方制墨区域有河南府、岐州(凤翔府)、陇州、绛州、潞州、易州、燕州等地,其中岐州、陇州等地自汉代以来一直是关中重要的制墨产地,潞州、易州等地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也成为重要的制墨区域。易州(开元年改称上谷郡)、潞州(开元年改称上党郡)等地多松且松名贵,对制造好墨极为有利,所以成为主要产墨区。《墨经》记载:“唐则易州、潞州之松,上党松心尤先见贵。”唐代的制墨业兴盛的时候有制墨名工:奚超、祖敏、李阳冰、张遇、王君德、李嵫等。
晚唐时期,奚超原在易州制墨,后来避乱,携子奚廷圭移到安徽的歙州。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赏识奚氏父子所制之墨,遂赐国姓“李”。李氏父子所制之墨加入了十二味药物,这样制出的墨,能防腐防蛀,且香气宜人,书写流畅。歙州自唐末五代以来,逐渐成为南方主要制墨区。歙墨声名远播,尤以制墨世家李氏最为著名。
《长安十二时辰》发生在唐天宝三年(744年),距离黄山松烟墨的出现,大概公元900年还有一百多年,因此靖安司是不可能用上黄山松烟墨的。靖安司能够使用的应该是易州、潞州的松烟墨。
1972年,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出土有唐墨。墨长11.4厘米。墨锭呈圆柱形,上书“松心真”三字,字体为楷书,因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可惜无此墨照片。借用几锭宋代墨锭照片,可以参考想象一下唐墨可能的形体。
由此可知,电视剧中的用墨与当时真正的用墨也是有出入的。
一部电视剧要照顾的东西太多,方方面面都顾及上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从用砚和墨上,尽管有些瑕疵,但仍然不能否定这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笔者只是从专业角度来谈谈这个话题,更正和丰富一下专业知识。
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