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甓
数日前,书法报的茶盦兄告知,微拍上有“施家甓”的老砖。一鉴斋虽不玩老砖,但笔者施姓,考虑到是本姓的老砖,顺便就拍了下来。
“甓”为砖之意,“施家甓”即是施家定制的砖。古时能专门定制砖的,必是大户人家。
施姓,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1、据《姓氏考略》记载,夏王朝时期诸侯中有施氏国,其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一带。商汤灭夏桀之后,施氏国亦随之灭亡。其后,施氏国的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施氏。这一支施氏古籍缺少记载,所以对于他们的发展无资料可稽。
2、《左传》记载,西周初,周武王姬发之弟姬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即陶氏、施氏、繁氏(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殷商施氏,在商王朝时期为专职制旌旗的工匠,古称“旌、旗、帜”为“施”,其族人子弟后代即以职业为氏族称谓,世代称施氏至今。这部分早期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
3、源于姬姓。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记载,春秋时期,鲁惠公姬弗涅之子中有个姬尾生,字施父,史称施父尾。在鲁桓公姬轨(姬允)执政时期(公元前711~前694年),姬尾生成为鲁国的大夫。据说,姬尾生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其父曹伯将不久于人世,后来果然应验。鲁桓公深敬姬尾生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后传到其五世孙姬孝叔之时,干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少施氏、亦称施父氏,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施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施氏正宗。这部分早期主要分布在山东。
4、源自少数民族改汉姓。
战国时期,中原一支施姓从河南北部南下湖北施恩地区,又向南进入湖南、贵州,其中一支西迁四川泸州地区和云南洱源地区,形成了西南施姓主要生息地。山东施姓南下至苏杭一带,唐朝时在吴兴郡(今浙江湖州一带)已经形成了施姓望族。到唐、宋时期,华东施姓已经散布到江南各地。宋朝时期,施姓排在第九十三位。根据已经被“破四旧”烧毁的老家谱记载,笔者所属的这部分施姓,是宋代从杭州一带迁徙至洞庭湖畔的。
此砖上有“施家甓”三字,起初并不知道其来源,不知是何处哪支施姓烧制的此砖,无法判断是否与自家先祖存在关系。后将图发到微信朋友圈,湖州的朋友很快告知,此砖为近年湖州施家桥村边晋代古砖窑发现的。湖州施家桥村距离杭州仅几十公里。这就有趣了!南北朝至唐代,湖州是山东南下施姓聚居区,而湖州、杭州相聚不远,从唐代至宋代,湖州施姓散布至杭州也不是没有可能。也就是说,即使此砖并非先祖烧制,也算是与先祖关系比较近的同宗所制。
砖的一面已经被加工成壶承,日后配上老榆木的桌子,应该有点味道。
古砖吸水保水,用作藏品底座,起到保湿作用也是不错的。
一块残砖,并没什么特别的价值,偶尔收到一块,是一种点缀。如若它再与先祖有点什么渊源,算是一种机缘巧合,趣味所在。
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