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 前 言 一生只为这部书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
前 言 一生只为这部书
黄饮冰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从2009年开始,到今天,终于整理完毕。写这部书的起点,大概是1989年,那时我住在乡下,天天有一些奇怪的想法,逐渐的记录下来,在1997年的时候,终得一段空闲,形成了初稿,到2007年形成了完稿。2009年才接触电脑,逐渐把它变成了电子文档,一点一点地发在博客里。有电脑的好处,就是资料好查找,这帮了我不少忙。用电脑写,实际是一次再次创作的过程,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13年7月,终于把她全部发在我的博客里。
探索中华文明,应该用自己的尺度,玉、龙、文字就是中华文明标志,因为玉、龙、文字是思维和思想运动的结果,离开了玉、龙、文字,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也就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同的文明,是由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的不同的认识形成的,只有华夏的思维方式,才能认识玉、龙、方块文字。
中国的历史发展,有其独特的发展过程,从猿人群到无伦人群,华夏古人在同时代的世界人群中,最先产生了人伦观念,开始了华夏古人的有系人伦时代,从姓族发展到氏族,由氏族或氏族联邦发展到氏族国家和氏族国家联邦,到秦代,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统一国家,氏族国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人伦观念,是华夏猿人进化成了华夏人的文化标志,姓就是华夏民族的第一个人伦符号。
组织起来是人类共有的特性,但组织的结构形式和层次,也有所不同。在很多问题上,用西方的观点来衡量中国的历史问题,并不能适应中国的历史真实情况,用西方的历史坐标来对应中国的历史,让我们非常尴尬。
比喻我们引进的“氏族公社”的概念,是在翻译西方的观点时误用了对等词,“氏族”在中国就是由有共同父系血缘的人口组成的集体,中国古书明确说氏来自父系,姓来自母系,所以对于西方的“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在中国历史上,很简单地被称作“姓族”和“氏族”。
又比喻国家,中国历史上没有西方概念的国家,只有“家” “国”“天下”的概念,西方人其实也不懂。在中国远古到先秦,“家”是“国”的支柱,“国”是“天下”的一部分,天子君临天下,天子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的“天下”才是西方所谓的“国家”,天下由万国联盟组成,不同于现代西方国家联盟的是,在中国古代国家联盟中,组成联盟的各国的地位不相同,主体国家称“中国”,对其他的邦国有宗主权、统治权、军队的调动权、君主的册封权,其他邦国要对“中国”纳贡和服从“中国”领导。秦及秦以后,统一的单一制国家格局形成,朝代的概念替代了国家的概念,所以历代灭亡的是朝代,而不是天下(国家),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天下(国家)是不会灭亡的,改换的是朝代——行政系统,“皇帝轮流做,今朝到我家”,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说,华夏的文明进程,就是在逐步认识龙、雕刻玉、描写文字的过程中,经历无系人群时代(猿人群和无伦人群)、姓族时代、氏族时代,进入到国家时代。
中国的国家时代,经历了氏国林立时代、氏国联邦(国家集团)对立时代、统一国家联邦时代、单一制王(帝)国时代,是一个渐进的文明过程。
华夏先民脱离动物式的生活方式,在物质上是从距今13000年前伴随农耕种植开始,到距今8000年发现和使用玉器,并形成了旱作农业和稻作农业两个成熟的农业生产区域,中华文明步入成熟;在文字上的遗迹,就是姓、氏、国,代表了我们经历的具有中华特色的不同阶段的文明。
姓族社会时代,华夏大地上有多个姓族群,每一个姓族群都有相同的起源(来自其先祖无系群),具有相同的基本文化符号和较为独立的生活地理区域,这种观点,我在多篇文章中都阐述过,可惜人微言轻,没有人重视。我们习惯于用氏族公社来统领历史上的母系时代和父系时代,而不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姓族和氏族。
姓族时代以前,人们崇拜的是一切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壮大的神灵和人需要敬畏的神灵,即“能崇拜”,姓族社会人们增加了对如生育神(希望人的种群数量扩大)、人的复生和生命轮回、光明的崇拜,显示了姓族时代的和谐和吉祥。在氏族时代,以凶猛和力量型动物和无生命物为氏族的崇拜神,是氏族社会的主要标志,氏族战争在血雨腥风中开始。姓氏族徽是姓氏崇拜的集中体现。所以,华夏民族的形成,是华夏大地上的多个姓族群在氏族时代互相作用的结果,只看一地或以一地为中心,是不对的。
华夏人种的血缘基石——姓族、氏族和氏族国家(氏国)。华夏文明的思想基石——人伦、龙、玉和文字。华夏之根——在华与夏中。
华和夏,均来自远古华夏人的崇拜。华是起源自“火”,升华为“太阳”,形成华图腾。夏起源自献奉给祖灵的牺牲,即灵童(把小孩作为牺牲献奉给祖灵),后升华为夏图腾。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的历史地位,在汉代,司马迁已经有明确的历史定位。但司马迁肯定的是轩辕黄帝。对其他黄帝,均视作轩辕黄帝一人。
在我的论述中,黄帝是黄人之帝。黄人发源于燕山黄水流域,黄人在黄水流域有着成千上万年的发展历史。经过研究我发现,黄人经历了黄能时代和黄帝时代。黄帝至少有三个世代——天鼋、有熊和轩辕。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的历史学家也对此多加论述,并逐渐使黄帝的形象丰富起来,但各说并存,也使得轩辕黄帝事迹颇多杂乱,经近代疑古学者发难,黄帝的形象又逐渐迷离。
在现在,由于文化对于经济的效应作用,各地争相挖掘古人来提高自己的地域品位。作为始祖的黄帝,被抢得四分五裂,让人痛心。
轩辕黄帝族群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融合和兼并的历史,即是华夏民族的形成历史,我们用商业和功利的眼光来看待黄帝族群的历史,就会以附会的手段来使黄帝适应本地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就会搞得面目全非,贻笑大方。所以,黄帝族群发祥于陕西北部、黄帝族群发祥于山东、黄帝族群发祥于河南新郑等观点,有的是摘取了黄帝之黄人族群发展的一个历史断面形成的,有的是附会和功利而来。
《史记》明确说,陕西黄桥是黄帝的衣冠冢,所以说黄帝发祥于陕西北部,是最明确的历史附会,来自黄帝以土德称王,因为“黄”是黄土,所以黄帝就必须出自陕北黄土高原,而历史上对得起黄帝的王朝,如汉朝,唐朝,建都在西安,人们就无视陕西黄桥是黄帝的衣冠冢这一事实,把这里当作了黄帝的家乡。把黄土高原当作黄帝的发祥地,是历史学家和帝王将相们共同塑造的最大的历史玩笑。对于这个问题,我从黄帝留下的文化符号谈起,实际已经说清楚了。
在《黄帝族群的崇拜是黄能崇拜》中,本人分析的黄帝的姓——“姬”的文化内涵,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姓族时代还是在氏族时代还是在氏族国家和氏族国家联邦时代,无论主体崇拜如何变化,蛇崇拜一直作为基础崇拜而存在,所以蛇崇拜是黄帝族系一直固守的传统崇拜,而且,熊崇拜、天鼋崇拜都统一于蛇崇拜,而其他族群没有这种坚持蛇特性的性质。黄帝族群崇拜的实质是黄能崇拜。
颛顼、高辛、陶唐、虞舜,可能是黄帝王朝中的帝王的世代,因为他们的统治动辄上百年,不是一个人能够坚持的。
中国所有的古族群,均来自西南云南北部泛长江上游流域,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古人,为蛇虎华崇拜族群,是华尼人。从距今1.3万年在地球气温升高后开始,他们逐步向西及西北、东及东南迁徙(北为四川盆地,为古海沼泽地带,不是迁徙方向。)。向西及西北迁徙的,就是华尼夏,向东及东南迁徙的,先到两湖地区,再到江浙地区,在江浙地区和沿海族群融合,形成新稻作农业族群——华尼夷。在中国历史上,夏和夷一直处于竞争状态,直到夷融合于夏中。
距今1.3万年后,末次冰川期结束,降落的海平面上升,沿海古陆和东海古大陆被海水吞没,沿海和东海族群在气温升高形成的海浸的吞噬下,大部分灭绝了,只有少部分得以西迁到江浙、东南、山东等沿海高地生活。沿海族群和两湖原始居民,都是胡尼人,他们的种族特征是日鸟崇拜。胡尼人在冰川期已经深入到古老的东海大陆,就是传说中的姆大陆,创造了姆大陆文明,可惜姆大陆文明被海浸吞没了。
沿海族群从起源上讲,与华尼人是同源的——他们来自滇黔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华胡原始群。沿海族群所崇拜的鸟是鹄,就是大雁,他们最后回到了大雁的故乡——中国北部草原,形成了中国北部的胡人。
西及西北迁徙的族群(华尼夏)中,有一支到渭水上游,利用中原地区古居民遭受鸿水灭顶之灾的机会,进入到中原地区,进行牧猎,在中原地区古居民遗留下来的“河图洛书”的启迪下,开创了伏羲文化,形成伏羲-女娲族裔(即东夏)。
在距今7800年前后,华尼夏人在中国北部演变成了中原的东夏、西部的西夏和西北及北部的大夏(尼夏,也就是尼萨)。大夏人在距今7800年以后经西域进入中亚、南亚、西亚和环地中海,创造了遍布外西域的尼夏文明圈。
此期遗留于中国西北和北部草原地带的燧人氏(华尼安)族群,形成崇拜火的古姜人(牧羊人),其中一支演化为炎帝族群。
那么,距今1.3万年前,在地球处于冰河期时期,中国北方有没有人呢?是有的,猿人、古人都会利用冰期之间的间暖期向北迁徙,在地球冰期再次来临时,不是被冻死灭亡,就是再次退回到南方,一直到他们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他们才能在北方生存下来,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燧人氏”(华尼安)。但北方人口总是相对较少,为南方人口北迁留下了空间。至少在距今6万年前,燧人氏就生活于中国的北部地区,与南部和西南的尼人相对应。在末次冰川期结束之际(距今13000年左右),遭遇气温上升,生活于北方的华尼安人向更远的北方推进,以寻求自己的适温区,他们在欧亚大草原演变成了游牧民族,这就是西方历史上的雅利安人。一部分华尼安人(燧人氏)也许是奉守社稷的原因遗留在中国黄河流域。距今9000年到8000年之间的洪水,使生活于黄河流域的燧人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其遗族北迁于秦晋高原及草原,为南部尼人的北迁留下了空间。
我当然是华夏人种和华夏文明起源于华夏本土的观念的持有者。而且,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之源,华夏人种也是世界人种之源。如果进化论是成立的,由猿到人的进化,一定是地球本身发生了足以改变物种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气温的变化,因为气温的变化是全球性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猿都变成了人,而是局部的、部分的猿进化成了人。所以这种引起进化的原因,还跟地球地理环境发生巨变相关。地球环境的巨变,没有比青藏高原的崛起更大的了。所以,中国的西南,泛长江上游地区,才是猿进化成人的场所。人类进化的中心,是中国西南地域。
那么,华夏文明的中心呢?它随着地球气温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在华夏大地上南北移动,并适时向华夏之外扩展。所以所谓的中心,是一定时期的中心。
在末次冰川以前,华夏人种主要活动于西南地域,这个时候还谈不上有华夏文明,他们自称为尼(华尼)人。
在末次冰川结束至距今5000年之间,前神农族群——神糯族群在湖南崛起,并兴盛于两湖地域。日鸟族群在沿海崛起,并兴盛于江淮环太湖流域。前伏羲女娲族群崛起于渭水上游地域,经大洪水之后兴盛于中原,他们自称为夏或华夏。燧人族群(华尼安)则向北迁徙,在欧亚大草原演化成雅利安游牧民族;遗留中国的燧人族群(华尼安)势力衰微,其后演变成半农半牧的古姜,古姜一部演化出姜族炎帝,其他则为牧羊的先羌褚族。黄人族群崛起于黄水流域(西拉木伦河),并兴盛于黄水流域。末次冰川后华夏大地上的人口,主体均为北迁的华尼人。这个期间,华夏文明才现端倪。
所以,华夏文明的中心,在中原。神农氏的中心,在两湖。日鸟人的中心,在江淮。黄人的中心,在黄水。在距今1.3万年到5000年,基本如此。
距今5000年之后,华夏文明的中心,在中原。此间,神农氏先北迁,后南迁回湖南。
这样说,南部的同仁们一定不服,因为我没有支持华夏文明南部中心论(两湖中心论)。但是,汉文明的崛起,对华夏文明是一种根本性的再造,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汉文明的衣钵,是楚文明。刘邦也好,项羽也罢,都是楚人。以后的华夏文明,实际就是楚文化复兴之后再造的华夏文明。其后,文化的流派中心,在三楚。
以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来划分人,在华夏历史的早期,就已经开始了。尽管民族的观念是近代的,但人的划分,却是非常远古的事情,这才有华夏和夷狄的区分。古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民不祀非族”、“非我同族、其心必异”,这里的人和族的概念,其实就是民族。
华夏民族能够立起来,跟华夏各个时代的英雄和学者有莫大的关系。黄帝、大禹、商汤、周文武、秦始皇、汉武帝、唐宗宋祖、朱元璋,都是华夏支柱;诸子百家,把神话变成了碟谱,创建了华夏历史谱系,是了不起的事情。
民族的历史,并不能用科学来解释,也不需要科学解释,需要的是统一和融合,因为祖系的统一就是人群的统一,也许祖系之间本没有血缘联系,但是统一在一起了,就要建立这种联系,古人建立这种联系的办法,就是“铁血征伐”和“认祖归宗”,“认祖归宗”是融合的基础,否则就是“铁血征伐”,所以疑古派是无知的,疑古派的存在,对中华民族来讲,是不幸的自阉。
2013年,我的身体坏到了极点,好像人要枯竭一样。若天假以时,还有一些想法,我将继续写下去,尽管很累,很枯燥,也无人欣赏。
我唯一的信念——愿我华夏民族,明而固,久而昌,延绵不绝,千秋万代。
黄饮冰于2013年8月8日第一稿发于网易博客。2016年4月10日星期日修改。
作者简介:黄饮冰,本名黄祥文,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镇人,以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史为己任,从1989年开始独立研究华夏起源史,是中国新文明文化史观的独立研究者和中国中心论的鼓吹者。首倡人类起源于中国说和中国是世界人种和文明的起源中心和传播中心,即中国中心论,并把中国中心论系统化和理论化。研究成果汇集成《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一书(未出版)。黄饮冰在网易、凤凰、新浪均开有博客,在大同思想网和博客中国开有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