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说好书法会呼吸!对比看看田楷为啥没生命?

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年轻时候,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名家真迹的时候,被深深震撼了。那是一幅河北名家、油画大师齐梦慧先生的女青年人物画像,我才第一次认识到,原来我过去看的所谓名画画册,跟实物的感觉相差竟有如此之大!看画册,跟近距离观摩给你带来的审美体验,有天壤之别。(下图是示例,图文无关,我原先看的不是这幅)
齐梦慧先生《女青年画像》(图文无关)
近距离观看名家作品,才发现油画里的人物竟然是活的(稍微夸张一些,主要表达我的心情)!
一是因为作者的技法高超,人物画的极为生动;二是因为油彩有一定的厚度,真迹的画面不是完全平的,有起伏、有凸凹,稍带一点立体感,从不同的角度看,人物的形象、表情,都有微妙的不同。
从各个角度看进去,那眉头似乎正在稍稍蹙起、似有非有的酒窝在不同的光影下略有不同、飘落肩头的长发正在散开、微微张开的嘴巴似乎还在轻微喘息、因光影角度不同衣裙似乎还在随着微风轻摆、皮肤下微微发青的血管似乎还在跳动。无论你转到哪个角度看,女青年的目光视线一直跟随着你……你能感觉到画里这个人是活着的,还能感觉到抚过她的微风。
这哪里是画,根本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坐在你面前,明眸善睐、眼波流动!太美了!那种鲜活的生命给你带来的感动,是任何画册都不能带给你的!
好的作品会呼吸,印刷品没有生命!
故事二。有不少艺术家,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蒙娜丽莎》的时候,情难自已、痛哭流涕,原因就在此,太美了、太震撼了!除了高超的技法、完美的构图以外,最打动人的其实是鲜活的生命。
蒙娜丽莎是几百年前的人,早已化为尘土。但伟大的作品,却让她复活了。因为在你面前的不是一张古画,而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一个活人!当一个几百年前已经去世的人,突然活生生地出现在你面前,那种突如其来的震撼,那种巨大的幸福感,足以使人汗毛真竖,全身发抖。
跪倒在蒙娜丽莎面前痛哭的不在少数,甚至直接昏倒的都有。太开心了!太幸福了!无法表达,只能跪地痛哭!
达芬奇《蒙娜丽莎》
还有人曾连续几个月去卢浮宫看《蒙娜丽莎》,在画像前一坐几个小时,舍不得走。他在看什么?
除了看活的蒙娜丽莎外,他其实是花几个月时间在跟达芬奇交流。近距离地观看,能让他看清达芬奇如何打底稿、如何构图、如何一层层上色、如何边画边思考……他甚至能看见达芬奇就站在他面前,一点一点地画,一点一点地给他做示范,温和地看着他微笑,对他的领悟力微微颌首表示赞许……
达芬奇没有给他讲技法,没有给他讲理论,只是一遍遍地给他示范,怎样调颜色、怎么调干湿、怎么画出皮肤的质感、怎样画出眼睛的神采、怎么处理明暗关系、怎么进行空间布局……他几个月坐在那儿,只为了看千古大师亲自给他授课……
好的作品会呼吸,好的作品能讲课,印刷品没有生命!
该讲书法了。
如果我有王羲之的真迹,我当然会拿给你看。但我没有,全世界都没有。我在网上找了一幅宋代顶级大书法家米芾的《彦和帖》,下图是二玄社的复制品,虽然不及原作,但已经是我们能买到的、最接近真迹的东西了。
米芾《彦和帖》
这幅作品是美是丑,你先不要管它,我讲的重点也不在这儿。当你放大看细节的时候,才会发现它是多么生动。(后面提供的所有图片,请放大观看!)
《彦和帖》局部
《彦和帖》局部
你能看到每一笔行笔的路线、次序、轻重、浓淡,甚至能感受到作者的每一笔是迅捷还是犹豫、是畅快还是凝重,能看到他一笔写了多少字,在哪儿沾墨在哪儿换气儿……
你甚至能感觉到,作者在写这幅作品时的心情。这是一篇活的书法,你能和古代大师隔空交流!
一篇好的作品,它会给你带来不同层次、持久的审美体验。
你知道李世民为什么要把《兰亭集序》陪葬吗?
我想我知道!
第一天,李世民看到这幅作品,赞叹它精美绝伦,爱不释手;
第三天,他仔细观摩兰亭序的精妙笔法,他想照着临摹;
第十天,他陷入了困境,写不进去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他对着帖子苦苦思考;
第三十天,他忽有所悟,影影绰绰地明白了些什么,有个似有似无的身影在他面前晃动;
第五十天,那个身影越来越清晰,身影不说话,开始拿起笔来示范,李世民心里产生一种狂喜;
第一百天,身影开始说话了,开始跟李世民交流他的书法心得,他开始给李世民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和李世民亦师亦友;
终于有一天,王羲之复活了……并且陪伴李世民终生。李世民去世前,拉着终身挚友的手:“跟我走吧,生生世世……”。
下面给你贴一张高仿复制品和普通印刷品的对比图,你能直观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距。除了外形一样,印刷品丢失的细节太多,你更无从感知大师高妙的笔法和丰富的情感。
复制品和印刷品的对比,印刷品没有生命
我们最后再来看一篇田楷。
田楷
凭心而论,漂亮吗?漂亮。然后呢?就是漂亮,没有然后。你拿到这幅作品:
第一天,真漂亮;
第二天,真漂亮;
第五天,挺漂亮;
第十天,……
第一百天,我还有幅田楷?
下面是米芾和田楷对比图,请放大观看。
对比图
除了漂亮,我感受不到田楷的轻重缓急,感受不到行笔的轨迹,感受不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它没有生气。我虽然买了老田的真迹,可给我带来的情感体验和买一张印刷品没什么两样。
这里,我做一点说明。我把今天讲的这个,叫“沉浸式”审美体验,适合一部分人,并不适合所有人。
我只是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审美具有丰富的层次。我前面的文章底下的留言评论里,好多人纠结于美丑的问题,我说过没法一句话说清。就像我很难回答孩子,“这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我也无法用一句话给孩子讲清什么是“忍辱负重”。
成人的世界是复杂的,远比孩子能理解的复杂的多;书法家的审美也是如此,他们比普通人的审美层次要丰富的多,也无法用一句话讲清“美丑”的问题。
最美好的情感体验,一定是和鲜活的人互动完成的,伟大的作品,总是带着人气,带着作者的情绪在里头,那种与古代圣贤的神会和共鸣,才是最美好的情感体验。再漂亮的东西,如果你和它之间没有互动、没有情感,它终究是一件死物,它没有生命,它不会给你带来持久的情感愉悦。
对于很多人来说,喜欢田楷,这没有问题,漂亮的东西都喜欢。但对有部分人来说,他不喜欢,也是他的权利。他不是不喜欢田楷印刷体书法,他是不喜欢所有印刷体书法。
好的书法会喘气,印刷体书法没有生命。
最后的一点说明,我在文章里几乎不谈书法的技术问题,请不要以为我不懂。也请不要在评论里教我书法技术了,什么扛肩、跪笔弹锋、绞转、提按、枯笔、焦墨……乃至章法、布局、行气……这点可怜的东西我用你教我?需要的话,我会向先贤大师请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