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病的影像诊断:注意与脊柱炎鉴别!

脊柱结核又称作 Pott 病,是一种继发性病变,约 90% 继发于肺结核。该病绝大多数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中 30 岁以下者占 80% 以上。好发部位为脊柱,约占 50% 左右,其次是膝、髋、肘关节。

下文为笔者查阅文献,收集临床遇到的典型脊柱结核病例,通过影像的角度来揭开脊柱结核的面纱。

病例一

女性,32 岁,发烧,颈部僵硬,吞咽困难 2 周,仅两年来伴有夜间盗汗病史,行颈椎 MR 检查结果如下。

图 1 颈椎 MRI,依次为矢状位 T1WI,T2WI 和强化后 T1WI。图中显示 C7 椎体形态变扁,C6/7 椎间盘受累消失,椎体前脓肿形成。C6 和 T1 椎体内可见广泛 T2WI 水肿信号

病例二

29 岁男性,因 Horner 综合征病史入院,查体发现颈部肿大,行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图 2 行正侧位 X 线片检查,结果显示上纵膈增宽,椎体前方可见软组织肿块,气管受压向前移位

图 3 CT 检查结果显示,上胸椎多发椎体骨质虫蚀样破坏,椎体前方巨大低密度边缘强化冷脓肿形成

图 4 行 MR 检查结果如 CT 一致,上图为矢状位 T1WI 强化后图像,显示病变范围较 CT 更广:相应的椎体及附件,周围软组织均有受累

病例三

男性,50 岁,临床症状不详,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图 5 腰椎 CT 结果显示,L5 和 S1 椎体骨质破坏

图 6 MRI 检查结果显示,L5、S1 椎体可见片状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强化呈明显不均质强化,以 L5 椎体为著。其中椎间盘受累程度相对较轻

病例四

男性,30 岁,伴有腿部无力病史,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图 7 腰椎正侧位片结果显示,T12 及 L1 椎体形态失常

图 8 腰椎 MRI 结果显示 T12 骨质塌陷,腰椎呈后凸畸形,T11-12、L1-2 椎体及附件内可见片状长 T1 长 T2 异常信号,T12/L1 椎间盘明显受累,注入对比剂后上述病灶呈明显不均质强化,脊髓受压变细,相应水平背部软组织内可见脓肿形成

脊椎结核影像学征象

1. X 线

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成角畸形及寒性脓肿形成,以胸椎下段及腰椎上段多见,常累及相连的 2~3 个椎体,病变以溶骨性破坏为主,骨增生硬化则不显著。

2. CT 平扫

显示椎体松质骨破坏,骨皮质失去完整性,可见死骨和轻微骨增生和塌陷,早期椎间盘相对完整,后发生破坏,间隙变窄,脓肿呈单房或多房。

3. MRI 检查

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在炎性浸润阶段即可显示异常信号,还可用以观察脊髓有无受压和变性。

【诊断要点】

1.椎体骨松质破坏、骨皮质中断、死骨形成和轻微骨增生及椎体塌陷。早期椎间盘相对完整,随后破坏、椎间隙变窄。

2.边缘型先侵犯椎间盘及终板,附件型以附件骨质破坏为主。

3.脓肿多为单房或多房性低密度,中心不强化,脓肿壁不规则环形强化。

鉴别诊断

1.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2. 化脓性脊柱炎

讨论

椎体结核按照发生椎体的部位可分为分中心型及边缘型两种:中心型多见于儿童,病灶起于椎体松质骨中心常有死骨及空洞形成,由于椎体小病变进展快很容易侵犯整个椎体和椎间盘;边缘型起于椎体上下缘的左右侧和前后方,病椎受压可发生病理性压缩性骨折,前缘压缩的多呈楔形,骨髓片或死骨可被挤压到椎管内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中心型的骨质破坏集中在椎体中央,在侧位片比较清楚。很快出现椎体压缩成楔形,前窄后宽。也可以侵犯至椎间盘,累及邻近椎体。边缘型的骨质破坏集中在椎体的上缘或下缘,很快侵犯至椎间盘,表现为椎体终板的破坏和进行性椎间隙狭窄,并累及邻近两个椎体。边缘型的骨质破坏与楔形压缩不及中心型明显,故脊柱后凸不重。

医学很有料,选择很重要
靠人不如靠自己
▼更多课程推荐:▼

戳戳戳!更多优质干货课程等着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