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员和三管轮先后进入封闭舱室(机舱管子通道)窒息死亡

事故概况
2020 年 8 月 16 日,一艘 32962 总吨的广州籍散货船装载煤炭从河北秦皇岛开往广东阳江途中,航经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约 1507 时,电机员在进入 NO.2 货舱右侧污水管系检查通道时窒息死亡,约 1750 时进入该封闭舱室搜寻的三管轮同样窒息死亡。
该轮货舱污水管系检查通道入口布设于舱底管子弄上方,入口处设有一道竖梯与舱底管子弄衔接,事发舱室位于 NO2货舱污水管系检查通道的右侧。舱底管子弄共有 3道出入口,分别在NO1-NO2货舱的甲板通道的甲板室(船员俗称 1号桅房)、NO3-NO4  货舱的甲板通道的甲板室(船员俗称 3号桅房)及机舱底层。管子弄已列为封闭舱室,入口处均设有警示标志。
事故发生后,8月 19日该轮按照封闭舱室作业要求,对该封闭舱室充分通风后进行测氧测爆,测量结果显示,舱底管子弄区域氧气含量为 21.6-21.8%,通往事发舱室的竖梯入口处氧气含量仅为 7.9%,其余有害气体(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含量均为 0。
事故原因
-  船员违反封闭舱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未经彻底通风、气体监测,且本人未穿戴防护装备的情况下,未经审批进入封闭舱室作业和搜寻。
-  船舶多次组织船员进行关于进入封闭舱室的相关培训和演练,培训和演练效果评估均为良好以上,但事故表明:对于船员的培训和演练效果未达到预期目的。
-  在历次演练及进入封闭舱室作业前均按“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程序”进行了风险评估,   但三管轮与电机员均在无任何防护措施情况下进入封闭舱室,说明船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  无客观证据证明电机员在 8月 16日有办理进入封闭舱室审批许可手续;无客观证据证明三管轮赶往事发舱室搜寻时,有办理进入封闭舱室审批许可。
-  2020年 8月 13至 16  日,未见电机员、三管轮的相关工作安排及两人的签字。客观证据表明,轮机长未要求电机员参加16日的工前会。
事故教训
-  船舶封闭处所“吃人”惨剧屡见不鲜,封闭处所被认为是船上对船员生命安全威胁最大    的隐形杀手之一。
-  船舶的封闭处所主要包括干隔舱、液货舱、压载舱、淡水舱、燃油舱、滑油舱、污水舱、箱型龙骨、电缆管、主机扫气箱、锅炉内部等,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空气流通不畅,通常含氧量不足,且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作业风险较高。
-  进入船舶封闭处所,应遵循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考虑国际海事组织(IMO) 第 A.1050(27)号决议经修订的《进入船上封闭处所的建议案》,包括但不限于:
  • 未经船长或指定的责任人员批准、未采取相应安全措施时,任何人不得打开或进入封闭处所。
  • 进入封闭处所前,应进行彻底的、不间断的通风换气,并对封闭处所内空气进行检测,封闭舱室内各处的氧气含量应不低于19.5%,有毒有害气体/蒸汽含量也应低于限值。
  • 人员进出封闭处所,出口处应有专人守护,并经常与舱内人员保持联系;并应备妥隔绝式呼吸器、安全带、救生索等救援和急救设备,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有限空间作业“七不准”要求
1.未经风险辨识不准作业;2.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不准作业;3.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准作业;4.没有监护不准作业;5.电气设备不符合规定不准作业;6.未经审批不准作业;7.未经培训演练不准作业。

来源:广州海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