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夜半电话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前天晚上,夜半一点多钟,手机响起,显示的是担心的名字,赶紧接听,可老样子,接通后有音乐声,再打,还是。没办法,急忙打二哥的,睡得迷糊的二哥,听后立即披衣开门往老妈住的房间看,电话也没挂。而这边妻也继续打电话,终于接通了,原来是老人家睡了一觉,醒来看手机上几点钟,按到了通话记录。没事!
谢天谢地,紧张了一回,还以为十月份的情形重现了呢,那次是白天的下午,而这夜半的电话更紧张呢。我和妻在两次电话接通后没听到声音时,已穿上衣服,准备赶回八十公里外那熟悉的地方了,好在最终听到了响亮的话语声。
学校毕业,回来工作,这么多年,手机从没关过机,原来是工作性质决定,到机关后,虽说轻松了点,但也不能关机,因为有年迈的父母在老家。
也一直不希望有夜半的电话,但客观生物规律,不可抗,这就与主观亲情起矛盾冲突了。
人,经历过风雨彩虹旭日阳光之后,随着年岁的增长,尤其是到了中年,很多时候,对有些事情,倒是会看淡很多。人生的阶段,正如《论语·为政篇》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已是历过一半多,应该有所自识,也要自珍自爱了,不可再胡乱折腾。
其实,孔子的这几个人生阶段划分,是中国古人人生立世的参照,古人也是这么行着的呢。但这个二十三十直到七十的古来稀,于现在社会来讲,应该要重新划分,或者是改换说法,至少是某些方面有不对称了。但由孔子开创的儒家人生修养标准,尤其是儒家提倡的伦理孝道,在当今社会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作为立国治世根本的,当然,像秦的严刑峻法、西汉前期的黄老休养生息也曾短暂占据过最高者的治国理政的案头。但自汉初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战国以及短暂的秦王朝,才开始在国家的政治中大显身手,最终成为影响深远的政治、人生哲学。
像我,二十岁还在大学里读书,还在用父母的钱,没有独立,就不能说成年自立,也就没有古人的将头发梳隆起髻插上簪包上头巾的成年仪式或是心理期待,更没有开始赡养家庭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而在三十岁时,学校出来才两年功夫,社会的边刚摸不久,也就谈不上立不立的问题了,刚刚有碗饭吃。
三十到四十岁这些年倒是很惑(迷茫又莽撞)的,但工作上还算顺利,也没有大起大落。当然,与横向比,是远远不如人家的,但与纵向的自己比,是多少有点收获和进步的,至少不再太莽撞和懵懂了。但总体还是迷惘和冒失的多,清醒的时候少,以致失去了数次的大好机会。
四十而不惑,古人说的没错,惑与不惑,就在一瞬间,没有明显的分水岭,也没有清晰的割裂痕迹,有时反而有反转回去惑之又惑甚至大惑的迹象,但总体上是不惑明了的更多。
因为,上有老,父母双亲还健在,不容我惑得过久。老爸四十多才生我,等我工作,他已是古稀之年。所以,我自工作以来,每个月都至少回去一次,每次都是妻准备好东西,高钙奶粉、饼干、面条等。有时我没空,她带上儿子去,吃个饭,让老人看看孙子,又匆忙赶回送儿子上这课那课。
而从小患血吸虫病的老爸,虽然治好了,但血吸虫对肝脏的损伤不可挽回,从小好酒的他,离不开这个杯中物,即使是96、98年两次的腹水,肚子大如圆桶,好后还照常喝,就是量少了而已。我只有请主任中医师给配上合适的中药,泡入酒中,算是心意吧。不知是真有效果还是心里因素,老爸的身体到后来倒是慢慢好转了,直到最后的三年,连牙都开始掉了。老钳工的他,知道是机器运转的时间差不多了,不是保养和换零件能解决的,到该淘汰的时间了。他也坦然面对,最后的一次住院,他的心境,我看一般人很难达到,可敬的老爸。
我觉得,现如今,对我们来说,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后辈是理应且能够做到的,拔高的话就是对父母尽孝。其实,我觉得我没有这么高大上的想法,这只不过是亲情的延续而已,也即回去看看,最多再给点钱而已。
但儒家说,这就是孝,且古人对此有很多的阐述,不光儒家。
《诗·大雅》有“永言孝思,思孝惟则”。《论语·学而》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为政》有“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梁惠王上》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祭义》有“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内则》里有“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庄子·人间世》里有“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成书于秦汉之际,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孝经》有“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明代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开创康乾盛世的清朝康熙皇帝在《教子庭训格言》里说:“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
讨老婆,生儿子,养他。儿子大了,我老了,儿子养我。儿子讨老婆,生孙子。孙子大了,养他的老爸(即我的儿子)。代代循环,往复不止,也即乌鸦反哺,历史就是这么发展的。
而这个生、养的过程,就复杂了,就有各种道德道义的夹杂,观念的渗透。在我们中国,这个过程就是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孝的传承作用过程,和现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过程异曲同工,这就是社会的发展。
孝道,是从古至今永恒不变的话题,感恩敬孝,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胸怀感恩敬孝之心,饮水思源,进而知恩尽孝不忘本。敬孝不仅是人之美德,也是中国人品德的形成基础,更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费孝通曾说:“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尤其是妈妈们常说的孩子是她身上掉下的肉,也即孩子既是父母身体基因的继承和延续,更是他们精神的寄托,也是他们未尽事业的继续。所以,慈母手中线,要密密地缝,托在掌中,含在嘴里,尽可能地给子女创造最优的条件。
反过来,正如林语堂说的,“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因为传承的力量是伟大巨大的,也因为爱是相互的,爱是可反向作用的,也是无意识的,正如法国作家莫泊桑所说:“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俗语有树欲静而风不止,浓浓的血缘亲情,难舍难分,只有在团聚、孝道、看望、互相关怀等具体行动中体现。“子欲养”(父母)时,往往很多时候“亲不待”了,若父母到了另一世界,我们也只能为他(她)送行,却没有能把他接回人间的能力,空留一辈子的遗憾懊恼。只有在平时,多回家看看,和父母聊聊天,让回家成为一种必然。
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东京物语》有段对话,很值得深思。“很老了,小心照顾她,要尽孝道啊,等你想孝顺时,母亲已不在了。--对,到时拿着被褥铺到坟墓去也没用”。
其实,回家不是为尽自己的孝道,也不是沽名钓誉为自己争得不忘本的虚荣,而是为自己寻找供漂泊远方疲劳身躯休息的港湾,让疲惫的心灵在清净之地得到休养。
回家是医疗心灵的良药。
(2021年1月26日夜)

作者简介: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0)

相关推荐

  • 先秦儒家的忠孝观及其现代启示(二)

    <先秦儒家的忠孝观及其现代启示> 曾子是继孔子之后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曾子思想的影响下,孝文化在嘉祥得到不断发展.2017海峡两岸(嘉祥)曾子思 ...

  • 来读论语丨沈铖老师 :隐恶扬善,成全大义

    诸位好! 上一次跟大家分享<论语>时还是小雪,明天就是大雪了,刚好跨越了一个节气,很高兴今天又跟大家分享<论语>. 我给大家分享<论语>是有一个脉络的,就是以&qu ...

  • 且将孝道寄心田——《论语》悟读【23】

    最是人间重晚晴,且将孝道寄心田. <论语>第二篇第七章: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请教什么 ...

  • 【随笔】天牛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五一放假,不想凑热闹,于是载上大小,赶回老家,和二哥喝喝自吊的谷烧,也陪陪老妈,才是惬意的假期.平时周末儿子要补课,每一次都是匆匆忙忙的来回,这个假期休息五天,十分的难得.晚饭后,陪着老妈 ...

  • 【随笔】没事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一个朋友,野战部队出身,转业后在高校搞后勤,整日地和教授们混着,近朱者赤,说的话语中老是有哲理性的闪光点,且言简意赅.今早看到其朋友圈中的"人生中充满了各种破事,但说的最多的就是 ...

  • 【随笔】风轻云淡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不知不觉,已是四十有五,到了中年.人说中年有危机,我看,确实有,且是感触很深的那种.一是看到自己初中高中大学同学,大家当时都在同一起点起跑,就因为自己行进过程中的没有跟上,就落下了这么多, ...

  • 【随笔】妻子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我们常人,在工作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醋的琐碎之事了,日复一日,几乎天天都如此,即使有丝许的改变,也是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故而,丝毫都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尤其是对自己周围经常 ...

  • 【随笔】家有贤妻| 郑信平

                               文|郑信平 乍一看标题,似是不妥的很. 一则显得大男子主义,有男外女内的嫌疑.如果是古代社会,倒还好办,没问题,因为即使是女性自己,也理所当然地认 ...

  • 【随笔】黎明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每一个黎明,都是一份令人愉快的邀请,使我们的生活跟大自然更接近,和大自然一样简朴,一样的纯真.我习惯于早起,无论是读书时,还是工作后,我每一天都带着真诚的心,迎接着每一个黎明的到来. 在乡 ...

  • 【随笔】杂种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骂人了?平时在家里也很少对着老婆孩子大呼小叫的我也开骂了?且诉诸于笔端了?非也,是杂花着种点东西的意思.博眼球的标题,也玩下这玩意,见谅见谅. 昨天傍晚下班回家,和妻在车库门口碰到,刚好, ...

  • 【随笔】针头线脑 | 郑信平

                               文|郑信平 昨晚儿子说他书包的拉链坏了,我看了下,是固定链牙到布带上的纱线磨断了,以致链牙浮起一大截,没法合拢,只需用线顺着链牙,交叉缝上,固定住 ...

  • 【随笔】火车| 郑信平

                               文|郑信平 说到火车,我想年轻人脑海中浮现的肯定是两头尖尖,头顶有两根粗壮电线与铁轨并排悬挂着,呼的一声从身边飞驰而过的和谐号复兴号. 车厢里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