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在大唐的怀抱中<南诏反复无常,吐蕃趁火打劫>5
此役之败,使南诏与吐蕃间有了嫌隙:吐蕃摆出一副大邦上国的姿态,将失利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南诏,不仅加以言语斥责和羞辱,甚至将原来授予其的“赞普钟南国大诏”的封号降为“日东王”,也就是由所谓的兄弟之国关系降格为宗藩、君臣关系。
趁此时及改善与南诏的关系,对于此时的唐廷来说,更是一种迫切的愿望。尽管双方都有此意愿,但由于积怨已深,加之南诏处在被吐蕃严密监视的状态,因此唐-南(诏)双方的往来与谈判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一直到德宗贞元十年(794),双方才正式举行和平会盟,并由土、地、水“三官大帝”见证。
南诏疆域图
南诏重新接受唐廷册封,双方均保证互不侵犯边境,永结盟好。特别是南诏保证,绝不会再阴结吐蕃与唐为敌。异牟寻信守承诺,在和约签订后不久,即发兵配合唐军收复了唐-吐蕃-南诏交界处被吐蕃占领的多出军事要塞,并派遣其弟凑罗棟将南诏户籍清册以及吐蕃颁授与其的八颗金印上缴唐廷,以示恭顺。
德宗皇帝非常高兴,于次年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并特地精心制作了一颗银窠金印,更派出庞大的使团前往南诏颁授,异牟寻和南诏上下均怀着非常虔诚和激动的心情迎接使团、举行了册封活动,在唐廷使团经过的六处地方都设置了专门的驿站来恭候与欢送。
不仅如此,南诏都城羊苴咩城(音yángxié miēchéng,今云南大理)张灯结彩,做了非常精心的准备,异牟寻率其子寻阁劝和一千亲兵,以十二头大象开道,亲自出城二十里迎接唐使。在跪拜接受圣旨后,异牟寻激动地向唐廷使者和在场的成千上万的百姓表示,“子子孙孙永为唐臣”(语出《中华历代皇朝全二十八史·新唐书·南诏传》),并一再表示将永不违唐命。
自此,唐-南(诏)结束了半个世纪刀兵相见的局面,重新走上了和平友好的民族团结大道。
---------万分感谢我的好友黄金家族微博 李强先生所著、所赐惠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