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称它为“万能解毒王”,若在野外遇见,请珍惜移栽,相信我
民间称它为“万能解毒王”,若在野外遇见,请移栽,要珍惜,相信我
蕨类植物,在生命的进化和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它是最早登上陆地的植物类群,迄今为止已有3亿多年的生存历史,它是恐龙的主要食物来源,如今恐龙灭绝了,蕨类还在。
在古生代,蕨类植物中的鳞木、芦木都很高大,是煤形成的重要原材料,而现代生存的蕨类植物,除了世界上唯一幸存的桫椤是木本外,其它都是草本。
这种叶形独特的植物称作乌蕨,其别名很多,大多与它的形态有关,又名乌韭、大叶金花草、小叶野鸡尾、蜢蚱参、细叶凤凰尾等,是鳞始蕨科乌蕨属植物,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它的身影,常生长在岩石壁上或丘陵山地林下、灌丛中。它天生不开花不结果,幼苗淡黄色,继而叶裂细分,慢慢呈现深绿色。
我对野外植物历来谨慎得过分,第一次见到柘果都被吓倒,不肯轻易去吃,但想想这山中的蕨,甚至可能是伯夷叔齐所食的薇,也不觉兴奋起来。大致查查资料,确定没有剧毒,就摘了一片入口浅尝,那味道有意料之内的微微苦涩,尝一口,真是一种奇特的体验。
我很难向你描述在乱草丛中,如此精致生长而出的一叶乌蕨,那种透着原始气息,又附着造物巧思的美,当你凝视,能浮想远古时代,神奇的蕨类与恐龙这样巨大的生物同在,亿万年,恐龙灭绝,蕨类化作了煤,褪去高大木本的身形,在草本的世界中,继续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繁盛,演绎着进化史上的传奇。
对于蕨类植物的神奇,我一直都比较感兴趣,它蕴藏亿万年进化历程的基因密码,传承古老的繁衍方法,微小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便能生根发芽。乌蕨的叶背,孢子囊群生于裂叶顶端的小脉上,每个裂片分布1-2枚,未成熟时呈现淡黄色,成熟后则变为黄褐色,当孢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将会展开新的旅程。
《诗经》中所述“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记载了商代末年伯夷叔齐采蕨首阳山的传说,讲的当为蕨菜,事实上,乌蕨的幼嫩茎叶亦可做蔬食,只不见人吃过,但其却是一种名声显赫的中草药。
中医认为:乌蕨味微苦、涩,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肠炎、痢疾、小便不利等病症,外敷可治跌打损伤或伤口不愈合。在《苗药》、《瑶药》《畲药》《土家药》等都有类似的记载,因其在清热解毒上的强悍功能,民间甚至称它为“万能解毒王”。
除了药用之外,由于蕨类植物这个古老的类群,能够适应极度阴暗、极度污染、极度干旱的环境等方面具有众多独特的适应机制。在室内观赏、城市立体绿化和城市重金属污染严重地区环境修复方面,蕨类植物也具有明显优势。目前蕨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室内观赏和室外观花植物的陪衬,属于相对较新的园林绿化植物材料,应用广泛。
若在野外遇见它,不妨采挖点回去,用于室内装饰,可供观赏,又能美化环境,亦可作绿植盆栽,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