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好员工先跳槽?不仅因为钱少和委屈,这三点更刺激!

现在职场,不管是一个公司,还是一个组织,有本事的人才会跳槽,往往最先跳槽的恰恰是优秀员工。仅仅是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吗?马云曾说过辞职的两个动因,一个是钱给少了,一个是心委屈了,基本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都给概括了,但是马云忽略了一点,这是他从管理者角度的思维,从员工角度,还有许多内心世界的起因。

【一】管理层要么忍,要么滚的价值观。

这是劳资双方在思想上对立的内因,也是强势心态与弱势心态的表征。要么忍,要么滚,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为老板、员工共同倡导的理念,这一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是一种赤裸裸的倒退,十年前还在倡导拴心留人的机制,近些年怎么开始让人滚蛋了。老板不懂事,违反人性规律,胡说八道也就认了,许多员工也在倡导和推崇这种砒霜,实在令人费解。

以咪蒙为代表的一批刚从草根爬出来的小老板,没当几天暴发户,就开始大放厥词了。要么忍,要么滚,记得最早就是咪蒙的毒鸡汤。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开发”,高明的老板注重解放人才、释放智力、激发活力,把员工潜能充分开发调动起来,起到促进企业创效和员工本身进步的双赢效果。

作为老板或者管理者,更多思考的,应该是如何适应员工队伍的心态和价值取向,优化调整人力资源的管理方略,而不是你接受我的规矩你就埋头干活,不接受你就滚蛋懒得与你费口舌。这种奴役文化和驾驭文化,从骨子里令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寒心。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应该围绕员工与企业共成长这一核心来顶层设计,切忌从老板思维和考核思维去定位,千方百计激发员工潜能才能效益最大化,管理层为了核心战略,对员工做出一些让步才是高明的,绝对不是不服从就滚蛋的愚蠢思想。

【二】管理层先当孙子再当爷爷的掌柜意识。

自古以来,店铺文化在职场上也根深蒂固。古代开店铺,雇佣伙计,都是从免费的打水扫地、端盘刷碗干起,再优秀的员工也要服从这一铁律。掌柜的总有“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思想,你先低头拉套几年再谈别的,先当好孙子,让爷爷使唤美了,才会赏你几个钱,惹的爷爷不爽了,随时把你扫地出门。

前几十年的国内职场也是如此,论资排辈、婆媳文化比较强势,管理层都是从小媳妇熬出来的,凭什么你年纪轻轻就想先当爷爷。这种职场文化糟粕“一颗永流传”,当今职场老板都是创业的苦出身,潜意识里就觉得年轻人不要讲条件,先干活再谈待遇,先做出贡献再谈薪酬。

最近考研名嘴张雪峰点破职场潜规则:面试时不能问五险一金、不能问有没有加班费,你还没有付出就开始谈回报,老板们最反感。其实就是掌柜意识和婆媳文化的变种。现在职场与过去已经大不一样了,员工能力才华的市场价格在职场上是流通的,谁出价高去谁那里,这是市场规律的无形大手在发挥作用。

华为任正非说的好,员工与企业是互为契约精神,老板让员工感恩他是错误的,只谈奉献不谈价码也不符合市场规律。让员工先干活莫问回报,看似是一种奋斗情怀,但违反职场的市场法则,这让员工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老板胸脯拍的震天响:“只要你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假设将来真的亏待员工了,员工的沉没成本、边际成本和时间成本谁来补偿?所以,理想可以谈,情怀可以讲,最好还是白纸黑字写清楚,双方形成互为责任、互为契约精神比较好。

【三】管理层鞭打快牛、过度竞争的考核机制。

有一个物理概念,就是“金属疲劳”,就是一根铁丝反复折十多次就断了。人的精神和意识就是绷紧的铁丝,过度竞争和鞭打快牛的激励措施不当,就让人的神经反复曲折后会突然绷断。当今职场上,许多企业都在员工队伍里搞过度个体竞争,一是鞭打快牛层层加码,二是让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你上我下的单向竞争。

某知名企业出台34岁离岗内部机制,就是过度竞争的负面实例。34岁就要面临必然的淘汰,因为有大批更年轻、薪酬更低、性价比更高的人可以顶替你了,你再优秀也感到深深的绝望。职场上,大多数职业发展是有天花板的,即使是复杂的技术专业,十年工作就能成熟了,34岁确实面临着后浪拍前浪的危险境地,他已经没有东西可以超越的了,就必然被年轻人取代,他过了三十岁能不开始焦虑吗?

作为管理层说的也没错,你停滞不前就被淘汰,问题是许多职业到了34岁还怎么前进呢。你说是他被淘汰的,他认为你这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职场最寒心的,就是让人绝望。有些企业搞的过度个体竞争,让员工没有安全感,到了一定年龄,受到职业本身的限制,看不到前进的希望,企业就开始堵死你晋升的前路,后路又有性价比更高的年轻人夹击,这种绝望心态是一种伤筋动骨的寒冷。

还有一种过度竞争就是鞭打快牛,每年业绩层层加码,如果业绩空间无限大,这种激励作用是良心互动的,如果业绩空间到了天花板,这种激励作用一定是折磨人的。不是员工不努力,而是无论怎么再努力,也突破不了天花板。管理层只强调个体竞争,不尊重人性,让员工非常寒心。

作为管理层,要充分考虑过度竞争的问题,未雨绸缪,早一点为这些优秀的员工打开其他空间,而不是单方面地强调不行就换人。当优秀员工早就看透自己绝望的那一天,辞职就在所难免,反而是那些表现一般的员工,因为远离天花板而雄心勃勃地留下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