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当获取文凭和坚持内心理念相冲突只能二选一时,你该如何选择? 开国元帅说了一句话: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无文凭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无文凭。”

这是一个16岁少年,为了坚持自己内心理念,拒绝承认错误而说的一句话,至今读来依旧令人震撼,与今天很多人为获得学历文凭而不择手段相比,令人汗颜。这个16岁的少年便是叶剑英,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

叶剑英,字沧白,于1897年4月28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5岁便入雁洋堡钟傲泉私塾读书,16岁入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在这里他接触了宣传社会变革的进步期刊,连任两届学生会会长。然而在即将毕业之际,却与叶菊年校长发生了一场争执。

叶菊年于1861年出生,广东梅县人,他是秀才出身,也是同盟会会员,在执教务本中学时,因不满官方所为,在以学生会会长叶剑英为首的100多名学生支持下走出校门,创建东山中学。

1913年秋,就在叶剑英即将毕业之前,当时的广东省教育局通知梅县各中学举办学生成绩展览会。当时的学校比较多,而且学校性质也不一样,主要分为三种:外国教会办的、官办的、私人办的。

因为东山中学在当地首屈一指,东山中学的许多教师、同学,都主张要集中时间和人力,办好本校的展览,充分展示学校的面貌,也好给原先的务本中学看看,出一口恶气,应该说这个建议合情合理。

但时年52岁的叶菊年校长怕得罪官方和其他学校,不同意他们的意见,主张展览规模要尽量缩小。因为叶菊年办学时间长,长期和官府以及各类人员打交道,但是学校又是私立性质,如果展览规模大、影响大的话,很容易得罪其他学校,尤其是其出走的务本中学,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学生会会长的叶剑英和同学丘宏铨等坚持扩大规模、提高学校知名度,并动员大家办起展览来。作为校长的的叶菊年对此事大为不满。他本来对叶剑英印象很好,但是令他万万想不到的竟是一个16岁的毛孩子学生会长敢于触犯他的权威。

叶菊年找到了叶剑英和兵宏铨,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并告诉他们如不纠正错误,便扣发他俩的毕业证,年轻气盛的叶剑英坚决不承认错误,学校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叶剑英在不平之下,写下了“大好园林堪种菊,风流花卉独称王”的讽刺诗句,愤然离校以示抗议,回到自己的家里。

叶剑英的离开,学校的师生们议论纷纷,舆论都站在了叶剑英的一边,叶菊年的压力很大,同时也有一些后悔,便想找一个台阶下,就托人给叶剑英捎去一封信,劝他回校领取文凭,但信中仍不乏责备之意,希望他“认错”。

叶剑英读罢来信,坚持本心,仍不改初衷。他觉得应该承认错误的是校长,而不是自己。他当即回信,拒绝返校,信中有一句非常霸气的话:“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无文凭。”表现了叶剑英异于常人的勇气。

叶剑英的年表上写着:

1913年 16岁 转入梅县东山中学就读。在此期间,接触了一些宣传社会变革的进步书刊。连任两届学生会会长。秋,肄业。

尽管如此,叶剑英离开东山中学以后却对这位教育先贤特别敬重。1978年,叶剑英在北京接见东山中学第十八任校长李泉隆时嘱咐说:“应为菊年伯立个纪念室。”1982年,他在广州邀请卢伟良、曾宪梓等10多位校友聚会时,又语重心长地指示:“要发扬老校长叶菊年老先生等认真办学、严格要求的办学精神,把东中办得更好。”

天择:中国革命的历史就是一场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叶剑英从小就表现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抗争意识,这是成为伟人的必要条件,这一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