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又变了

导语:面对波诡云谲的房地产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房企组织架构,决定了他们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对姿态。这就要求企业具备排兵布阵的能力。

当今时代,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房企们似乎都存在着一种共识:若不积极选择去使用新眼光、新技术、新的管理架构去看待市场,就会在时代飞速变化中被超越、被甩下、被淘汰。
房企的组织架构,就好比军队打仗里的“阵型”。有的房企采用的聚变、整合的办法,有的采取裂变成大区域集团或区域公司的办法,还有的房企则由于发展新业务而成立新的业务公司。

压力之下,“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对其组织结构的关注仍在继续。

作者/ 小博君

出品/ 博志成地产观

1
深耕一到六线市场
碧桂园区域裂变至104个
即便是行业巨头,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许多龙头房企为走出困境,开始了新一轮的变革创新。
今年3月,碧桂园经历了一场人事与组织架构的大调整,而那次调整却主要以“合”为主旋律。
5月,在区域架构方面,“凤厂”碧桂园最近选择了“拆”。对沪苏、安徽、湖南、湖北等规模较大的区域进行了拆分,调整后,碧桂园下辖区域数量由47个增至73个。
碧桂园方面表示,区域架构调整的目的,始终围绕提高管理效能,调整依据主要是根据所在区域市场容量、业绩规模、管理半径、区域运营团队的综合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让瘦子增肌”或“让胖子瘦身”,从而使区域达到相对均衡的“体态。
有拆有合,“凤厂”的每次操作都看似很有道理,却让普通人捉摸不透。据统计,自2019年到最近一次调整后,碧桂园已经前前后后实施了6次比较大的组织架构调整。
据“2020年1-9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榜单,碧桂园前九月录得全口径销售金额为6153亿元,位居全行业第一位。
但,碧桂园又开始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10月11日,碧桂园(HK.02007)内部发文新成立29个区域,此轮调整后碧桂园下辖区域增加至104个。
据内部人士消息,碧桂园新成立的区域既覆盖了长三角(如苏南)、环渤海(如辽西、冀东)、长江中游(湘中、鄂东、鄂南)、成渝(如川中、川西)等五大城市群区域,也有中原地区(如豫中、豫西、豫西北、南阳)、西北地区(如陕南、陕北、甘北、南疆)。
碧桂园方面称,此次区域裂变有利于聚焦深耕各线市场,以及区域持续提升产品力和服务力,及时专注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自2019年以来,碧桂园一直在主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今年5月份,碧桂园将下辖的国内房产区域总数由47个增至73个。本次区域调整,也是碧桂园继今年2月合并29个区域,3月调整广东、贵州等区域,5月拆分15个区域以来,年内进行的第四次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
在此之前,自被称为“地产寒冬”的2019年至今,碧桂园在相关领域已前后实施了7次比较大的调整。次数之多实属罕见。

2

房企集中架构大调整
变革时代带来的启示

随着地产存量博弈的大幕渐渐拉开,这次“黑天鹅”疫情,也压出了很多房企风光背后的问题、风险和瓶颈:战略不清晰,布局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团队战斗力弱等。另外,行业格局的超级分化与微利时代的到来,也倒逼中小房企变革管理模式,否则难逃被“大鱼”吞噬的境地。
为了适应新环境、新布局战略、提高执行效率,房企们纷纷“变阵”。各大房企已纷纷启动变革。
据统计,2019年以来,涉及调整组织架构的房企至少有10家。其中除了万科、碧桂园、保利等龙头房企之外,还包含了旭辉、阳光城、中梁、融信、蓝光发展、正荣、和昌等不同规模梯队的企业。他们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调整方案,能呈现出怎样的效果,还要待时间验证。
2019年,正荣地产将工程、成本、设计、营销等生产条线权限合理下放至区域平台,同时把商开公司拆分出来,成立三大中心。
祥生地产也在2019年首次进行了区域化调整,建立了“集团总部—区域平台—项目集群(含事业部及直管项目)”为主体的2.5级组织管控架构,强调“精总部、强一线、快集群”。
为了将总部减少层级,管理更加扁平化,万科内部架构从五层变成两层,减少壁垒,提升决策效率。
根据房企的组织变革情况,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集团总部层面变革。主要以新增/迭代业务板块为主,目的在于开拓新的业务方向和近一步促进销售。第二,区域层面扩张变革,主要为设立新区域。第三,区域层面收缩变革,进行区域合并。
据相关研究表明,企业变革的成功率总体上是偏低的,只有30%的企业的变革能获得成功,但如果是主动变革,成功率可以提升到50%,与被动变革相比,主动变革具有更高的成功率。
3
主动拥抱变化谋发展
变革背后的神秘推手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在一日千里的结构性调整中,唯一能幸免于难的只有变革的引领者,我们无法左右变革,只有走在它前面。“

面对考验,不同企业的应对策略不同。有畏惧并心灰意冷的收缩者,也有理性的变革者,还有智勇兼备的逆向或逆周期操作而弯道超车或一往无前者。由此,变革这把宝剑是否锋利就至关重要了!

根据房企规模分为,小型企业(100亿以下)、中小型企业(100亿-500亿)、中型企业(500亿-1000亿)、大型企业(1000亿以上)四种,处于不同阶段的房企,其战略意图、产业结构、角色定位、关键策略、保障措施及风险管控有不同的特点。
基本上,房企到了多大的规模,就要匹配相应的组织架构。
房企组织架构变动的背后,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规模。房企也是企业,随着规模扩大,企业的管控模式也就发生一些变化。
2017年,旭辉地产董事长林中指出,旭辉为了冲千亿做好组织准备,集团总部要变成大的平台,它是战略平台,为集团的战略制定实施以及战略的分析做准备,确保走的方向是对的,确保做对的事情。
除了规模是房企进行调整的重要因素,另外,业绩及人才储备也是影响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的原因。
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时代,房企加速分化,竞争激励之下求变是唯一的出路。业绩治百病,变现是王道。一方面通过拓展新业务、新的区域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精简、控制成本来“节流”。
同样,区域公司的整合或拆分,必然带来人员岗位变化,很多高管个人所发挥的价值不复以往,这也成为房企人事动荡的诱因。
碧桂园目前的确面临中层人员充裕的情况,区域的拆分,给他们中层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区域合并与取消之后,原区域员工除调岗之外,更有部分高管直接选择跳槽。
一些区域性房企在全国化过程中,以往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不足以支撑战略发展,不同阶段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不同,也会导致房企人事或主动或被动换防。
4
博观思考
房企变革有章可循

学习型组织之父,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彼得·圣吉曾说:“人们抗拒的不是变革而是被变革”。

变革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变革也是有方法可寻的,无论是应变、控变还是创变。最重要的是是需要理清企业战略变革的前提条件,以此来作为战略变革的出发点,最终目的一定是对业绩目标负责。

第一,研究行业大环境。房地产行业市场前景如何?企业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与机遇?都需要我们去细细斟酌研究。战略变革前,应通过研究环境,去识别、把握未来整个房地产行业波动的趋势和节奏。

第二,复盘寻找自身问题。在项目竣工交付后进行项目评估、复盘等总结和反思,对大多数规范化管理的房企而言是一个基本的例行动作。通过对以往项目复盘,能准确识别企业过往所存在的问题与瓶颈,为变革打好基础。

第三,对标寻找自身差距。对标不是简单地对标杆房企的经营模式进行模仿和抄袭,而是通过对标,学习标杆房企的成功经验,找到自身差距,以变革来提升。

第四,分析对手明白自身劣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运用竞争分析工具,与竞争对手对比,认清企业自身劣势与短板并加以改进,才能不断进步。

第五,分析客户需求找到自身不足。根据客户需求做出变化,从产品的角度做出调整与优化,都需要以完备的客户需求分析为前提。通过需求分析方法,分析客户需求、购房习惯、敏感点的变化,以方便在变革中做出精准调整。

第六,清楚企业自身风险。房地产行业是一个资源驱动的类金融行业,不发展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另外,变革前也一定要站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角度,进一步理顺自身经营的经营风险。

地产行业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也是异常残酷的,只有变革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部分参考资料:

[1]《行业透视 | 恒、碧、万等房企组织变革背后有何深意?》,克而瑞地产研究

[2]《房企集中架构大调整》,微事件V

[3]《高管换血、区域瘦身 规模房企频繁“动刀”组织架构》,新浪财经
[4]《碧桂园组织架构调整的终极目的》,地产人言
博志成地产观 · 精品文章合集
泛地产观察

1. 商业地产,逆袭新路径
2. 养老产业复合化,行业跨界新浪潮

3. 养老地产的天时,四阶段概览产业政策大势

4. 「养老金矿」挖掘的三大阵营

5. “包租公”神话不再!

6. 终结物业公司的“任性”

7. 康养产业终于等来了万亿蓝海

房企案例观察

1. 中梁的「阿米巴」奇迹
2. 融创你学不会
3. 新力的「新力量」
4. 碧桂园又拿了「第一」

5. 万科不需要恒大

6. 郁亮&杨国强 多元化的殊途同归

7. 不是所有的教育地产都叫「东投模式」

8. 当孙宏斌再遇王健林

9. 阿里贝壳,必有一战

10. 弘阳凭什么弯道超车?

地产人那些事

1. 地产HR的招聘「潜规则」

2. 地产人转行,且慢!
3. 地产人的上半年,阵痛!

4. 全国行业,地产人加班第一!

5. 地产人最全摆摊指南

6. 地产人跳槽修炼手册

战略解读

1. “三道红线”,房企的紧箍咒

2. 房企「甩卖资产包潮」汹涌

3. 分拆上市潮下,房企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4.“内循环”来了,房地产凉凉?

5. “深八条”牵动谁的心?

6. 房地产管理红利时代的「新解药」

喜欢的小伙伴们,下方一键三连走一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