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言‖003.何事三省?
《论语·学而篇》第四章是曾子说的话,这话很常见,也很重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本章第一个重点为“三省”。省,思也,省察义。三,多也。三省,即三思。我们最常见的中华书局的《资治通鉴》,就是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的注本。
“三省”在这里有条岔路,两个解释:一个是三次或多次、经常省察;另一个是省察三事,也就是下文列举的三件事。个人认为,这种解释不必过于认真,两种解释结合起来就甚好,经常省察,省察以下三件事。因为省察多少遍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要省察的三件事。(微信公众号:潜真堂)
第一件,“为人谋而不忠乎?”重点在“忠”。忠,中正,或说为诚,尽己之谓忠。换成现在的话,你为别人谋划做事是否尽心,是否有私心,有私心则不正,不正即不忠。忠是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尽心尽力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变为对君主和上次的“愚忠”,那是一种文化的劣化和退变,此处不论。你自己尽心不尽心,只有反省自己才能知道,所以要“省”。
第二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言实曰信。信,古音“验”,言必有验曰信。居心行事,诚实虚伪,都是内心活动,有时候演技太好,不仅能骗过别人,甚至能骗过自己,因此,必须深刻反省,观察内心,才能“狠斗私字一闪念”。
第三件,“传不习乎?”字越少,事越大。传字,有两解。一是,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二是,自己传授给别人的。但是在我看来,这两种解释仍然不仅不要分的太清楚,而且要合在一起。
首先,老师传授给你的,你是否修习。我们现在通常理解为书本知识,去“复习”,这种解释,过于狭隘,但也是“习”的一个小部分。重要的是“修习”。孔子所传授的,不仅有“六艺”等显学,还有“性与天道”等“密宗”。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包括品德、秩序、礼节等。古有五礼,吉、凶、宾、军、嘉也,这是礼制社会中基本的行为准则。乐即音乐,古有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射即射箭,包含五种现在看来很逆天的射技:白矢(发矢准确而有力,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一个挨一个连成一串,若连珠之相衔)、剡注(快速发射,上箭即放箭而中)、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御即驾车技术,指马车,古人驾车很讲究,比现在西方马术中的“盛装舞步”还讲究。比如“鸣和鸾”,行车时和鸾鸟之声相应,至于怎么相应,已不可知。“逐水车”,在弯弯曲曲的河岸疾驰而不坠。“过君表”,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特定礼仪。“舞交衢”,在人烟稠密的大街上的快速飙车,曲里拐弯,又快又不出交通事故。“逐禽左”,打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包抄射击。书指书写,识字,作文。数,指算术、理数、气数等,十分复杂,令人头疼。在电影《孔子》中,可以看到类似的教学情形。(微信公众号:潜真堂)
另外,孔子的“密宗”,即子贡说的“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里包括修身、养性之术,应该也包括后期的《易学》、卜筮、堪舆等术。
这些内容,就不仅是“复习”的问题,而是需要不断实践,才能“上身”。
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孔子的弟子,也是要继续传承孔门之学,如果所传的东西自己都没有修习,那同样是“不忠不信”。
所有的老师,都喜欢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弟子完成修习任务,早日成就。举个“小道”,我教太极拳,如果发现你回去没有练,我就不想教了。如果自己没有认真修习、验证过的东西,我也不敢轻易教。所传的,如果是自己实践并有心得者,这才是“自己的”,心里是踏实的。如果不是,那就是念个菜谱,你自己去试试吧,至于什么味道,我也不知道。
比如,我曾经教过道家的“龙游”,那是我小时候认真练过的,效果绝佳;“混元一气”,亲测有效;“太乙夜鹰功”,我没有怎么练过,但儿子在小时候练过,眼睛由近视变成了正常。当然,如果拿修炼功法做比喻,自己肯定不能都去实践,但是也有一些功法,自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也是一种“习”。还有一些,真没有“习”过的,如果非要学,肯定要告知对方自己的真实状态,功法出处,注意事项等等,这就等于把“责任”推到了“上家”,由其本人自己选择。这也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吧。
2019年6月17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