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古韵婺源李坑|巴特
巴李坑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建村于北宋年间(公元1010年)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婺源东线上离县城最近的景区。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李坑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建村于北宋年间(公元1010年)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婺源东线上离县城最近的景区。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
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 南宋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
进入李坑村最先看到的是一座大牌坊,上面书写着“李坑”两个大字。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黄色的油菜花海,经过这里进入李坑古村。
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古樟迎宾,碧水引路,走不多远便进入了村子。村内所有房屋都依山而立,沿溪而建,隔水相对。
李坑村口有一棵数百年的巨大的樟树。目前最红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面的大槐树就是以此树为原型的。走进大樟树,只见树木根深叶茂,枝叶相连,像一把大华盖伞覆盖在青古板小路之上。
婺源以前归安徽管辖,所以建筑风格还延续徽式建筑。
江西婺源人叫小溪为坑,李坑村一条小溪围绕村庄流过,因而得名叫李坑。
在李坑村观景台俯瞰古老的小镇
房屋建筑古朴典雅,溪水河流轻盈飘逸,一静一动,有静有动,动静相宜,使得村子端庄不失灵动,活泼而又稳重。
李坑四面环山,古建筑保存完好,布局极有特色。村外两条山溪在村中汇合为一条小河,溪河两岸均傍水建有徽派民居,河是建有各具特色的石拱桥和木桥。
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
河水清澈,河边用石板铺就洗菜、洗衣的溪埠。山光水色与古民居溶为一体,相得益彰,活生生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宁静景象。
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千年古村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古村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错落有致。
在李坑,你就能充分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宁静的景象。
这座四角重檐式亭叫申明亭,建于明末,是李杭村宗法制度的历史见证。
李瑞材故居
李瑞材故居是清初儒商李瑞材所建,故居面积并不大,没有徽商住宅的奢华,但气质高雅,房屋小院开偏门,正门枋前后均装饰精美的石雕。
溪桥下,有石阶通到河边的溪埠,有老婆婆小媳妇挥动捣衣杵神情专注地浣洗衣物。
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小桥,有的是木板的,有的是石的,非常有特色,有点江南水乡的神韵。
屋舍隔水相对,有溪桥将两岸人家紧密相连。
李坑盛产黄菊,而且是种在山上的,品种比较优良,泡出来的水很干甜,要用100度的水泡。许多店铺在卖。
婺源特产青笋
从山脚到山腰,层楼叠院、高脊飞檐、参差错落,鳞次栉比。这些民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马头墙,高宅深井四合堂。陡立的粉墙清新淡雅,整齐的黛瓦端庄整肃,高挑的马头墙凌空起舞,优美的墙线错落有致,老旧的门窗古朴雅致。
去李坑村制高点的山上小路
徜徉村内,时时有贯通街巷、九曲回环的碧水陪伴身边。你闲庭信步它环佩叮咚,你惬意观景它浅唱低吟,你对影梳妆它平滑如镜,好似你的老友,息息相通,紧紧相随。
李知诚武状元府
李坑村人杰地灵,历代人才辈出,最为有名的当属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6年)的武状元李知诚,李知诚是徽州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也是婺源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状元府很简朴低调。
溪流依偎着民居商铺,紧贴着房前屋后,回环盘旋,曲折往复,柔美若柳,澄澈如练,青翠如玉。
曲径通幽的古巷
李坑村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通济桥
李坑小桥流水人家
全体客人在李坑合影留念
“君到李坑见,人家尽枕河。古村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李坑,如一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从岁月深处款款走来,闪烁着光阴浸润的微芒,氤氲着时光侵染的暗香,将“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优美镌刻在婺源大地,也镌刻在我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