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讲数据标准

一句话模式看来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毕竟,谁也没心情看长篇大论。不过,没有积淀,又何来精华?能一句话讲明白的事情,往往是真明白了;反之亦然。看来,这个“一句话”的坑,还是要谨慎,哈哈。
今天准备谈谈“数据标准”。
这次要引用的,是中国信通院(CAICT)的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所颁布的《数据标准管理实践白皮书》的一句话:“数据标准是数据资产管理多个活动职能的核心要素”。
怎么理解这句话?数据治理领域的各种道理、章程、制度、规范,最后落脚,首先还是在质量、安全、应用上面,在价值转换、管理管控这些活动上面。而抓手在哪里,基础在哪里?答案其实很明确,就是“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就是数据治理各项活动的那个关键锚点。
但是,数据标准实施起来,又往往很难。
什么是标准,怎么进行标准分类,从什么地方开始实施,做什么基础工作,这些都需要有工作中的指南和细则,尤其是,从来没有一个理论上干净纯粹的环境是实施数据标准,以及数据标准工作似乎永远要和管理耐心和信心去赛跑。
这里谈谈个人实践中的一些探索。
首先是数据标准的分类,基础标准+指标标准。当然,从笔者的实践下来,关于枚举值代码也应该进行标准化管理,所以,在标准分类实践中,形成基础+指标+枚举代码的三类标准,按照“数据元”的思路去组织,这样会更加便利和有效。注意这里的【数据元】和【元数据】不是一回事。这一点,后面再专门聊一次,这里先抛出来。
其次是数据标准的体系,数据标准应该是以业务活动为基础的,它的目标是规范业务对象在信息系统中的统一定义和应用。那么,业务活动是数据标准管理活动的输入。这个输入是什么呢?如果按照自上而下的业务建模过程,那么这个输入应该是业务模型;但是如果缺乏这个过程,那么这个输入就比较合适是业务术语。就是说,要通过业务活动的模型化(理想模式),或者至少是术语化(底线模式),形成数据标准的业务对象,然后才是进行业务对象的数据标准化。
最后,是数据标准的落标、升标、对标。落标,就是要贯彻到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去,输出是数据字典;而【升标】和【对标】,则是解决实践中最大的一个困难的变通化措施。因为,标准的贯彻,往往面临一个问题:你很难遇到一个干净、初始的系统建设环境去做标准,这种机会可能是数据治理人职业生涯都很难遇到;更加常规的环境,是一部分存量系统、一部分增量新建系统、一部分存量系统改造的混合环境。那么,数据标准工作就只能保持一个正确方向的情况下,有贯彻、有兼容、有统筹、有整合。
在实践层面,有了数据标准,那么数据标准的管理应用就有了“锚点”。比如,衍生出来的管理活动,就是质量标准管理、安全标准管理、数据共享交换和开放管理、数据需求整合等等。但是有了锚点其实是不够的,关键还是找到“驱动力”,在这个方面,应用、安全、监管,往往是数据标准的发力点。
文字就到这里,还是上脑图,更直观。
对了,“与数据同行”的傅一平,“DAAS”的蔡春久,都是这个白皮书的起草人之一,很推荐大家认真学习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