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想见萤火虫的好日子
我读小学时,家乡有很多萤火虫,上中学之后,就很少见到它们了。现在回想起来,最记得母亲的话:萤火虫能预测当年水稻的收成——趁落在地上的萤火虫还没有飞起来的时候,用脚一踩,用力向后碾拖,地上会现出一条光痕,这光痕要隔好一会儿才会消失:光痕长,水稻就丰收;光痕短,水稻就歉收。那长长的绿黄色的光痕,多像一根沉甸甸的稻穗呀!我总是想,再踩一只萤火虫会不会出现更长的稻穗呢?可母亲说,只能踩一只,踩第二只就不灵了。母亲的说法,是老辈人一代代传下来的,迷信之中带有智慧,对大自然中的生灵而言,算是一种保护吧。
萤火虫会发光,所以特别引人注目。在古代,希腊人叫它亮尾巴,中国人叫它萤火、夜光、景天、宵行、丹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萤火虫是一味药,能治青光眼、小儿火疮伤等伤病。尽管古人为萤火虫取了很多名字,既形象又诗意,而且还在生活中使用萤火虫,但是古人并不了解萤火虫。《礼记》中说:萤火虫是腐草变的。于是便有了“腐草为萤”的说法,更有甚者说萤火虫是茅根变的、竹根变的、牛粪变的……清代著名学者郝懿行反对这种说法,他在《尔雅义疏》中说:萤火虫是卵生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也曾仔细观察过萤火虫,写了非常美的文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翻看《昆虫记》。而在这里,我们来看一个科普童话,你会惊讶得张大嘴巴。
蜗牛的天敌
文/经绍珍
天快黑了,虫儿们都陆续回家了,一只蜗牛却向菜地爬去,因为他最喜欢吃鲜嫩的菜叶。
黑甲虫见了说:“这时候才出来,你不怕遇上天敌?”蜗牛傲慢地说:“我背着小房子可以防身,而且我有14000多颗牙齿,谁也不是我的对手!”
蜗牛说完大话,就爬到一棵青菜上大吃起来。这时一只萤火虫飞过来,用小灯一照,发现了蜗牛。萤火虫忙熄灭小灯,悄悄凑近,用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扎了几下,那是麻醉针。蜗牛很快失去了知觉。大大的蜗牛被小小的萤火虫制伏了。
萤火虫是一种小型甲虫,看起来纯洁、善良、可爱,其实是一种凶猛无比的食肉动物,是一个善于猎取山珍野味的猎人。全世界约有2000种萤火虫,有的是水生的,有的是陆生的。古人在水边、竹林看到萤火虫,误以为是腐草、竹根所化,如果古人能观察得细致些,就不会出错了。这些都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萤火虫,如果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古人会说萤火虫是怎么来的呢?
萤火虫的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宝贝儿子五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半年后,爹爹娶了一个后母。俗话说:后母的拳头,六月的日头。他时常遭后母虐待,终日以泪洗面,苦不堪言。
一个很冷的黄昏,后母把一个葫芦和几枚铜钱交给他,叫他去河对岸的村子买酒。天黑路滑,他来到吓人桥时,不小心把葫芦掉到了河里。他心惊胆战地回家告诉后母。后母火冒三丈,用力把他的耳朵扯出了血,再把一个灯笼交给他,怒气冲冲喊道:“找不到葫芦和铜钱就不准回家来。”他流着眼泪走到吓人桥上。这时已是黑夜,哪能寻见葫芦和铜钱?天寒地冻, 他不敢回家,饿昏了,最后冻死在桥上。
第二天早上,人们来到吓人桥时,发现了他的尸体,便把他和灯笼一起埋了。
不久,在吓人桥边出现了一只萤火虫,它尾部的绿光像一个灯笼。据说,这萤火虫就是他死后变的。每到夜晚,他就提着灯笼在桥边飞来飞去,为的是寻找丢失的葫芦和铜钱;有时飞到山坡,有时飞到墓地,为的是寻找亲生母亲。他很少飞入室内,他怕后母的拳头。【出自《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海南卷》】
萤火虫
很久以前,有个老头,是个勤劳的种田人,每日天麻麻亮就上山,干到天墨墨黑才回家。他老伴死得早,只剩个囡(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对女儿的称呼)在身边,名字叫萤姑。萤姑对阿爸很孝顺,每天黄昏,她总是提着灯笼去接阿爸回家。
一天黄昏,天上云遮了,电闪了,雷响了,她阿爸上山还未回来。萤姑心里急呀,赶紧提
起灯笼,带上蓑衣箬笠,三步并作两步,拼命向山上跑去。半路上,萤姑接到了阿爸。这时, 大雨来了,风夹着雨,像倒下来一样,灯笼也被大雨淋灭了。山路又狭又黑,父女俩高一脚低一脚,一前一后走着。突然,萤姑脚下一滑,掉进溪坑里。这时溪水正涨得猛,阿爸又不谙水性,急得呼天喊地,也无人来救。直到第二天,阿爸才从溪坑里捞上萤姑的尸身,在山路旁把她葬了。
从此,阿爸孤单一人,起早摸黑,勤劳耕作度光阴。每天夜归,他总想起孝顺囡提着灯笼接他回家的情景,想得他眼泪挂满面哩。
一天晚上,阿爸路过萤姑坟前,只见坟堆上飞着数不清的小虫,每只小虫的屁股上发出一闪一闪的荧光,团团围着他,照着他回家。他想,这虫一定是萤姑变的,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村里人。大家为了纪念这位孝顺阿爸的囡,就管这小虫叫萤姑虫,后来又叫成了“萤火虫”。【讲述者:刘上候 采录者:刘体龙 出自《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浙江卷》】
两个民间故事都把萤火虫和灯笼联系在一起,给萤火虫添了一层悲凉。法布尔却说,萤火虫这个稀奇的小家伙,为了表达生活的欢愉,在屁股上挂了一盏小灯笼。多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美好吧,也许萤火虫的灯笼是用来帮助他人的!
萤灯台
相传,欧阳修的叔父欧阳哗病死在应城后,欧阳修把叔父埋在城边的一座高山上,在坟边搭了一间小屋,守了三年孝。守孝时,他断绝任何来往应酬,只埋头读书作诗。晚上,小屋里的灯一夜一夜地亮着。
有年夏天晚上,欧阳修读书读累了,到屋外活动身子。出门没走几步,看见四只萤火虫在草丛中飞不起来,原来是露水打湿了它们的翅膀。他小心地把它们捡到手掌上带回屋,等它们翅膀上的水干了,再送到屋外放飞。说来真巧,那四只萤火虫绕着欧阳修飞了三圈,才慢慢飞到别处去。
过了几天,又是半夜,欧阳修读书读得正起劲,烛台上的蜡烛燃尽了,火苗跳几下就熄了。他想换一支蜡烛,偏偏都用完了,十分扫兴。正在这时,屋外陡然一团亮光从远到近直飞过来,飞到书桌前的窗台上,把书桌照得通亮。欧阳修细看发亮的东西,原来是成千上万只萤火虫聚集在一起,结成了一盏比蜡烛还明亮的萤灯!这时,有四只萤火虫飞起来,在他头上绕了三圈,又飞入萤灯中去了。欧阳修才晓得这是萤火虫特意来报答他的,心里很是感动, 便一刻也不耽误,在明亮的萤灯下继续读书。萤火虫就这样给欧阳修照亮,直到鸡叫天明时才从窗台上飞走。
后来,应城人就把萤火虫照着欧阳修读书的地方叫萤灯台。【讲述者:刘仁清 采录者:刘碧峰 出自《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
这是一个典型的报恩的故事,欧阳修救了萤火虫,萤火虫用自己的小灯笼报答了欧阳修。虽然故事有一些说教的味道,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真是应该乐于助人,别人也会热心地帮助你,这样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说到用萤火虫照明读书,最有名的就是晋代的车胤了。
捉几十只萤火虫就能在夜里照亮书本上的字?这不可能!但国外有这样的记载:非洲有种萤火虫,个体大,发光亮,当地人把萤火虫捉来装入小笼,再把小笼固定在脚上,走夜路时可以照明。在南美洲有种巨型萤火虫,体长达50毫米,发出的光像一颗大钻石那样闪烁耀眼。古代墨西哥海湾有很多海盗,航海时不敢点灯,就用萤火虫替代。也许车胤捉的是特别大的萤火虫吧。
萤火虫不仅能照明,还能用来捕鱼。英国人在玻璃瓶中装上许多萤火虫,把玻璃瓶沉到海里引诱鱼,可以捕到很多鱼;而我国古代则把羊的膀胱吹胀晒干,装进上百只萤火虫,绑在网底,鱼看到光会游过来,捕鱼人就能捕到很多鱼了。
我小时候猜过萤火虫的谜语:日里草里住,夜里空中游,只见屁股不见头。长大后发现,萤火虫的乐趣不仅小孩可以拥有,大人也可以拥有。
据《隋书》记载,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曾在东都洛阳景华宫令人捉了数斛(古代量粮食的工具,一斛十斗)萤火虫,在他夜出游山时放飞,让他观赏。千千万万只萤火虫在山间飞舞,这景象一定非常壮观吧。后来,隋炀帝来到扬州,还专门建了一座放萤苑。
唐代诗人杜牧和李商隐的诗句中记下了“放萤苑”,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过《玩萤火》诗,清代戏曲作家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记载了当时人们怎么做萤火虫灯……
可如今,家乡的萤火虫几乎绝迹,玩萤火虫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英国生物学家珍·古道尔说过:“唯有认知才有关爱,唯有关爱才有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让我们认识萤火虫,保护萤火虫吧!印度诗人泰戈尔这样夸赞它:“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链 接
2、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花叫荷花,子却叫莲子?叶叫荷叶,根茎却叫莲藕?莲藕又有几个孔?
5、无鳞公子、泥猴
猜 谜
1、旭日升空 (打一字)
2、默许。(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