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坛往事 ▏满腹经纶丁福保
《泉坛往事》一书,是马传德先生以其亲身经历,依据与其父马定祥的生前谈话和遗留材料,加多方努力,经多年从各个渠道获得的不少第一手资料写成。作者对清末民初中国泉坛涌现出的俊彦们,一一予以深刻的描写,披露了那个时代文人雅士的高尚情怀、生活趣事、收藏秘闻和人生悲欢等一些不为人知的生平经历。
丁福保、张叔驯、方药雨、罗伯昭、张季量、陈仁涛、张䌹伯、郑家相、王荫嘉、蒋伯壎、李荫轩、王希贤、戴葆庭、沈子槎、孙鼎、杨成麒、李伟先、王亢元、施家幹、张璜、耿爱德、千家驹、马定祥、罗斯、邬德华、徐寄庼、蒋仲川、秦子帏、王守谦……他们在振兴近代中国文化、钱币收藏和研究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绝不应被历史尘埃湮没。
我们特从书中节选部分精彩内容,陆续呈现给大家。
受赠书稿,坎坷跌宕
写这本《泉坛往事》,我经常都要查阅一些资料,包括家父马定祥遗留的成堆书札。有一日我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张父亲的钢笔字手稿,读到了有关他与丁福保先生的交往之事。我父亲是这样写的:
丁丈福保,乃余之忘年交。彼如在世,已超百龄。丈之宏文巨著,涉面甚广。而为研究祖国古泉之学所编之《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两书最为著名。可谓举凡研究古钱者人手一篇奉为圭臬之誉并非过分。故其对于泉学之兴厥功至伟。丈五十余龄时始集泉,至六十五岁始出版《古钱大辞典》,逾年而续《拾遗》,继而编纂《历代古钱图说》付梓。两书均多特色,可称图文并茂。当年出书之后余始由杭居沪,设祥和泉币社,丈常莅临。嘱代觅钱,尤重蒐求补遗之拓。蒙丈垂青,夸为后秀,日久交深,丈以图说一书既已出版乃承贻我该书原始稿本,余于拜领之余视同拱璧,盖乃海内孤本也……
这份手稿的字里行间,令我想起了父亲生前与我提到过多次的丁福保老先生。
我父亲1938年从杭州来上海定居,由于经营钱币生意,有缘结识了当时鼎鼎大名的丁福保先生。那时,丁福保已经年过花甲,而我父亲是刚刚二十出头的小青年,他见到我父亲后,但因对钱币的共同爱好,他们一老一少竟成了忘年之交。
1940年罗伯昭、郑家相、王荫嘉等人在上海发起创立了中国泉币学社,父亲在丁福保等前辈的鼓励下,除积极参加社友谈话会(后名为泉币学社例会)活动外,也开始在学社的会刊《泉币》杂志上发表一些研究心得。
最初泉币学社的社址,设在丁福保开办的医药书局内,地址是梅白格路204号(现新昌路204号),后改为副社长罗伯昭的安福路7号寓所,当时罗伯昭先生是泉币学社主要出资人,但是创立学社时,大家一举推荐德高望重的丁福保先生出任学社社长。我父亲说,当年丁福保做社长是必然的,因为当时在社会上的影响,罗先生与丁老是不能相比的。
丁福保先生当年不仅在钱币界有影响,而且在医学界、学术界都具有声望。他平时与政要人员、社会贤达均有交往,是被人称之为“大英帝国法兰西(英法租界)都吃得开”的闻人。何况,丁福保早在1936年成立“古泉学会”时,就已有出任过社长职务的资历。我父亲说,当年请丁福保出任中国泉币学社社长,主要还是名誉性的,毕竟那时丁福保已经60余岁了,故学社一切事务均由其他人负责处理,平时他也很少来参加学社的例会活动。
1942年2月19日举行的中国泉币学社第74次例会活动时,罗伯昭预先约请丁福保、诸葛韵笙、张䌹伯、张冀成、郑家相等一些老前辈出席,与当天参加活动的其他同好一起在罗宅花园合影留念,我父亲有幸参加这次合影。父亲说,这是罗伯昭刻意安排的,事先他已约了照相馆摄影师专门来拍摄这张合影纪念照。这张颇有历史意义的中国泉币学社成员合影原照,父亲一直珍藏着。现此原照已捐浙江省博物馆马定祥中国钱币研究中心。
当年拍12人合影照的时候,父亲是照片上最年轻的一位(后排最右),也是照片上最后离世的。
(前排正中为丁福保)
我父亲自结识丁福保之后,他们彼此经常研讨泉学,乐此不疲。1945年祥和泉币社开设后,丁福保有时也来父亲店中叙谈,观赏古钱币,并且有时还买些古钱。我父亲说,丁福保大多是购买一些战国时期的刀、布、王莽的六泉十布等各种名誉品古钱。
后来,丁福保将自己收藏的这些古钱整理成套,分别赠送给了一些大学和博物馆。我父亲对我感慨地说,丁福保的这些举动足以证明,他不单单把收藏作为最终的目的,而是以推动泉学弘扬文化为宗旨的。
丁福保对我父亲十分看重并寄予期望。据父亲告诉我,1945年底时,有一天丁福保请我父亲去他家,谈话之间,丁老突然走进内屋,取出一捆《历代古钱图说》的原稿。他说自己已上了年纪(时年72岁),没有时间在钱币研究方面再多花时间了,故他寄希望我父亲以后能将钱币事业发扬下去,将这部巨著的全部文稿图片原件赠送给了我父亲。对丁福保的慷慨赠送,父亲当时激动万分,表示一定不辜负期望,从此这部原稿一直被我父亲珍藏着。
父亲批注《历代古钱图说》
丁福保一生勤于著述,普及泉学,从1934年至1941年期间,他先后出版了十余种泉学著作。他不仅影印前人的一些泉谱,自己还编著了《古钱杂记》《古钱有裨实用谭》,并组织学者编撰《古钱大辞典》《古钱大辞典拾遗》《古钱学纲要》《历代古钱图说》等书。内中以《古钱大辞典》和《历代古钱图说》两书对后人影响最大。
《历代古钱图说》是1941年由上海医药书局印刷出版,当年仅印了800本,分上下两册,我父亲当时从丁福保处陆续买了十余本,并大力推广。1991年家父捐献故乡浙江博物馆钱币资料、书籍时,仅丁福保1940年出版的《历代古钱图说》原著,我记得就有六、七本之多。
父亲生前对丁福保编的《历代古钱图说》十分推崇。但毕竟这本书发行于20世纪40年代初,至今已历经半个世纪之久,其间各地考古也有不少新发现,原著中所列有些钱币有了新的考证。父亲认为以前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所谓“无考品”,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讨后,也逐一得以澄清,而混杂其内的不少赝品也被辨识。
同时,我父亲还发现由于当时制版技术等原因,《历代古钱图说》1940年出版的书中钱拓有放缩变形现象,与原版图稿本有异。为了避免再以讹传讹,贻误泉界后学,父亲在1983年出版了《太平天国钱币》专著后,曾设想对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加些个人评注,并表示愿提供所藏的原稿本,重新付梓印刷出版,以飨广大的钱币爱好者。
1986年下半年,父亲开始动笔对《历代古钱图说》着手进行评注,共计写了1,000多条批注。
1990年10月,父亲应邀赴美国进行学术访问。在美两个月期间,父亲再次对我讲述了一些有关《历代古钱图说》中评注的内容,年底由我陪同返回上海。未久父亲旧病复发住院,在治疗期间曾一再嘱咐我,希望我能回国帮助他整理编著钱币书稿。
1991年3月15日,父亲逝世,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主任王界云得知消息后,来电表示慰问。同时,他也提出希望与我研究一下有关父亲的著作——《太平天国钱币》再版之事。当时我提议,不如先将有我父亲生前批注的那本《历代古钱图说》遗稿出版,王界云当即表示此事可考虑。次年,《马定祥批注〈历代古钱图说〉》正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我父亲以及丁福保先生他们弘扬中华钱币文化之遗愿,也终于得到了实现。
编书留名,汇泉得利
丁福保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字仲祜,又字梅轩,号畴隐居士,因他早年有志于以算学为终身,故号为畴隐,另又自号破衲、济阳破衲。江苏无锡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补无锡秀才。他1889年15岁时参加江南乡试,1895年,他22岁时入读江阴南菁书院。
1901年丁福保因患肺病,前往上海疗养,开始学习西医,师从赵静涵,又从华若溪学算学兼习日文,后受聘入京,在大学堂译学馆教授算学及生理卫生。往后在南京应考医科考试合格后,被委为专员,赴日本考察医学及保育工作。
丁福保著述丰富,中年声名大振。1908年,丁福保时年35岁,在上海梅白格路开设医药书局搞出版事业,1910年创办中西医药研究会,发行《中西医药报》。当时他汇集一些医界人士,着手编译大量日本西医书,在短短的4年内,就出版中外医药著作有85种之多。1913年他创办丁氏医院,1923年与吴稚晖、于右任等人发动社会募捐,丁福保本人出资26万元,并向银行贷款10万元,与其子丁惠康在上海虹桥路201号创办虹桥肺病疗养院。
在他行医的23年期间,他出版的书籍除了医学之外,还有算学、佛学数十余种,佛学中尤以《佛学大辞典》最负盛名。
他在文字方面有《陶渊明诗笺注》《老子道德经笺注》《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等。另外,他早年将在中国轶失已久的唐慧琳《一切经音义》百卷及辽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十卷两种书从日本购回后,并广为印行。
丁福保对训诂学也颇有心得,1929年他编撰的《说文解字诂林》一书出版,并将自己的书斋起名“诂林精舍”。另外,丁福保还编著有《文选类诂》《尔雅诂林》《无锡丁氏藏书志》等书,不计其数。
我父亲说,丁福保一生中所编辑的书籍可分为五大部分:一、医学丛书;二、文学丛书;三、佛学丛书;四、泉学丛书;五、进德丛书。据苏州大学档案馆统计,丁福保一生,编译著作共有算术学10种,健康养生类26种,文字学9种、文学诗词学8种,古泉学8种,医学75种,杂著9种,德育10种,道学2种,佛学34种。其著书之多,涉及领域之广,在我们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他是一个学富五车的泰斗人物,我父亲赞其一生做了许多“功德无量”之事。
据丁福保告诉我父亲,他最初收集古钱以《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旧藏甲骨、古钱为始,他到了58岁左右时才专注古泉学。丁福保的曾祖存有大量泉志书籍及古钱币实物,其中不乏精品,后均由丁福保继承保藏。自到上海后,丁福保又先后购得晴韵馆主人金锡鬯等人的藏钱,藏品更为丰富。当时丁福保收藏钱币,如遇珍贵古钱,他都是不惜重金以求购。如当时有一枚王莽的“壮泉四十”面世,丁福保见猎心喜,即以银元560元之天价购得。而以前号称“六泉”的钱币大藏家刘燕庭,其实只藏有“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大泉五十”五种而已。另外,袁世凯的“皇二子”袁克文晚年移居上海,因其挥霍成性,常处困境,也向丁福保借钱,并把他珍藏的古泉作为抵押品,若他逾期未能还钱,被抵押的钱币就归丁福保所有。
丁福保经他多年求索,集成了从周代迄晚清的成套古钱,为便于检视,他将古钱按年代次序分类,用丝线一一系在硬纸板上,每块纸板上系有若干枚,最后累积了百余块板,钱币有数千枚之多。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21日,孔方撰文《丁福保考究钱文》中写到:
“锡山丁福保先生治医之余,办一医学书局,刊行卷帙甚多,如佛经说文以及汉魏名家集部,则又非限于医门也。近忽大收古钱,初不以物希为贵,而以字样共同为准。据钱化佛君说与人,丁先生将根据钱文书法,以定历代字体之变迁,所撰之稿,不久问世。惜钱文太菲,未足厌心,考古者所以求诸甲骨钟鼎碑石,职是之故,然则丁先生盖扩充而一研究之乎。”
根据学者段炼披露,近年发现的丁福保致当时上海博物馆临时董事会董事长叶恭绰(字裕甫,又字玉虎、誊虎)一函(原函现存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我根据信中内容分析,应写于1935年期间。丁福保该信原文如下:
誊虎先生鉴
敬启者:
吾国古泉以悠久之历史,精美之制作,冠绝欧亚古今,彼日本通都大邑咸组集团,相互研求,不厌其详。反顾国内,独付阙如,不无遗憾。吴稚晖、张静江、张䌹伯诸先生有鉴于此,拟发起组织中国古泉学会,遍征同好,冀有所发明宣扬。拟乞赐衔倡导,众望所归,收效自宏,而会务前途必臻发达也。如蒙慨允,尚希示知,俾资遵循为祷。耑此,敬颂
曼福
弟丁福保敬启
1936年2月23日,丁福保终于如愿,当时任职于中央信托局的杨恺龄与他以及上海的一些著名考古家、古钱收藏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古泉学会,其他参加会议者还有有吴稚晖、叶恭绰、程云龙、张叔驯等三十余人,当年古泉学会成立的地点是在“功德林素菜馆”,由丁福保担任古泉学会会长,叶恭绰应允与张叔驯担任副会长,方药雨、宣愚公、邓秋枚、张䌹伯、程文龙、郑家相、卫聚贤、张季量、曹衡之任评议员,理事由吴稚晖、简又文、郑师许、宗礼白、余大雄担任,杨恺龄为学会总干事。后来学会的活动大多在丁福保与其子丁惠康的寓所,以及张叔驯、陈仁涛家举行,当时参加活动者,不乏社会知名人士,宣黄叶、钱化佛、吴静菴、戴铭礼、陶心如、徐寄庼、胡朴菴、徐佩琨等名人,可见阵营之庞大。
中国古泉学会定期每月开研讨会一次,每个会员携带互相交换的藏品或著述,共同欣赏探讨。
中国古泉学会还创刊《古泉学》季刊,遗憾的是1937年由于淞沪抗战爆发,学会就此停止活动,研讨会共举行了9次,刊物仅出版了5期,即告结束。
丁福保除了《历代古钱图说》外,于之前还编撰了一部钱币巨作——《古钱大辞典》。那是丁福保自1935年开始编辑的,历时三年之久才完成,其间得到金品元、戴葆庭等人相助。全书共有历代古钱币6,000余种,辞目1,846条,包括名词、术语、历代泉家介绍等等,可谓是古钱币的百科全书,它是我国第一部钱币学图文辞书。丁氏的《历代古钱图说》和《古钱大辞典》两本著作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被广大泉友称为钱币书籍中的经典之作。从此丁福保这个名字,在钱币界广为知晓。而其他一些当年沪上的顶级古钱大藏家(如张叔驯、陈仁涛等人),虽然当初也风光一时,坐拥不少国宝级钱币藏品,但由于没留下什么的著作传世,所以到了现在,甚至于知道当年这些大藏家名号的人也不多了。这样的结果似乎也验证了丁福保之言,他曾说过:“古泉一事,似非普通学者所能问津,他日不几成为广陵散乎。”
丁福保编著的这些书,大多工程浩大,靠其一人之力实难以完成的。我父亲曾告诉过我,当年他到丁福保府上拜访时所见到的一些的情景。
丁福保家住在上海大通路瑞德里(现大田路237弄)6号,为一石库门楼房,门前挂着一块丁福保医所的牌子。进门是天井,楼下右侧是一大间统厢房,靠墙摆有五只长写字台,写字台旁都是书柜,书柜中存放着各种书籍资料。每张写字台前坐着一个人,都是丁福保用重金聘请来的专家学者。这些人大都有一把年纪了,但是工作却十分认真,他们或编集资料,或整理拓本,或埋头写作,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显然共事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据知,后来任西北大学教授的陈直先生,就曾参与过《古钱大辞典》的编写工作。我父亲说:“每当进了丁家,就感觉似乎像现在的一个单位那种状况,每天大家上班下班地工作,丁老由于这样的安排,终于把书成功编出来了。”
根据我父亲回忆,在众人卖力编书之时,丁福保本人大多坐在这间统厢房另一头的一张圆桌旁,给病人看病号脉。但有时也和助手们研讨编书工作。丁福保并不擅长于古钱币的鉴定,也不太熟悉市场价格,事实上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得力于戴葆庭先生。戴先生多年来从事古钱币经营,在研究、收藏、买卖等方面有无人替代的资历,是当时钱币界最有影响的专家。但是丁福保在其《历代古钱图说》一书的序言中提到“古钱各价目请南北古钱商会议商定一折中之价”,我父亲后来在北方游历时,曾经就此事问过北方的泉界同仁,但众人都说不知道有这件事。于是我父亲判断,这可能丁氏当时是为了出于书籍宣传需要而已,故写上这段文字的。
而之前从1935年开始编撰《古钱大辞典》的时候,丁福保就聘请了不少人帮忙。据说,其中一位是来自苏州的专制拓本的人,不仅月薪为三十银元,还提供食宿,这样的待遇在那时候是相当高的,因为这样的制拓人才当时在上海是十分难寻的。
《古钱大辞典》一书,主要采集清乾隆以来著名泉家的拓录,如翁树培的《古泉汇考》、刘喜海的《泉苑菁华》,鲍康的《观古阁泉拓》、方药雨的《古化杂咏》及日本平尾聚泉等的各种泉谱。又借得刘燕庭、鲍子年的古泉拓本二百余册及龚考拱、杨惺吾、高翰伯的拓本等。尤其是当时古钱收藏大家“南张”张叔驯、“北方”方药雨的一些珍泉拓本有的也被收罗了进去。父亲告诉我,丁福保著书时是不计成本,他为了采用前人著录的一些拓图,不惜将这些珍贵书籍拆页剪图,以求完备。
1938年《古钱大辞典》面世,1940年再出版《古钱大辞典补遗》及《古钱学纲要》,接着又编了《历代古钱图说》。丁福保所著的上述这些书在往后数十年,一直为古钱币爱好者不可或缺之工具书。
丁福保的《古钱大辞典》和《历代古钱图说》两书出版后,人们可按图索骥,十分简便地就能辨识历代古钱币,并了解其沿革历史,使人容易入门,故那时爱好收集古钱币的人数突然猛增。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以及全国各地掀起史无前例的钱币收藏、研究之高潮,并频频出现了不少大收藏家。可以说,这与丁福保著的几本古钱币经典著作是有关的。我父亲多次与我说过:“丁福保对古钱币事业的发扬贡献之大,无人可及!”正如我父亲在一篇回忆纪念丁福保先生的文章中所称,其“编著之勤,鲜有与之匹者”,其著述的“历史功绩,将永远不会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