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抓人不是想抓就能抓 | 彰考局
电影《绣春刀》的主角沈炼,在老百姓口中是“沈大人”,但在锦衣卫体系里,却只算得上是一颗螺丝钉。这颗螺丝的运转,恰好从内部反映出锦衣卫的运作过程。
本局推送过的文章《锦衣卫为何会被当做“特务”》,已说明锦衣卫绝非一般固有印象中的特务机构。具体到运行过程,具有特权的锦衣卫,有着各种各样的约束,并不能随随便便抓人。
这是“彰考局”为你推送的第 63篇文章
接下来你将看到
▼
● 被忽视的锦衣卫日常
● 被驾贴约束的抓捕程序
● 为什么要通知五城兵马司
撰文▼ 秦渡(彰考局专栏作者)
被忽视的锦衣卫日常
锦衣卫是一个亲军卫,它的设官和管理,也都遵循卫所体制,内设锦衣卫指挥使、千户、百户、总旗、小旗,形成上下级武官序列。各级人员身上的“职称”,决定升迁序列、俸禄多少、权力大小。
锦衣卫职掌相当广泛,从仪卫逐渐覆盖到侦缉、治安、补盗、刑狱等领域,下设若干千户所和镇抚司,自然会形成一些分工。
日常的仪卫事务,由五个千户所承担。这五个千户所又下分十司,所管军士分别负责“銮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班剑、斧钺、弓矢、驯马”。①负责侦缉、补盗等令百官和百姓畏之如虎的“缇骑”,全名“行事校尉”。他们在服色上和普通军士有差别,属于皇帝的特勤人员,处理的事务带有一定的保密性。
▲锦衣卫堂上官,着大红便服。
至于“恶名昭著”的诏狱,指从锦衣卫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具有独立色彩的机构,全称“北镇抚司”。该司的权力很大,机构长官——镇抚能直接向皇帝奏事,处理的事全为“机密”,故不必通过锦衣卫体系层层传达。相应地,锦衣卫长官对北镇抚司也不能干涉。
负责不同事务的锦衣卫,很可能佩戴不同的牙牌。电影里的沈炼和不愿入诏狱而甘愿自裁的殷澄,应当都是行事校尉。由目前留存下来的实物可知,行事校尉的牙牌为象牙所制,正面刻“关防”二字,旁刻编号;背刻有“缉事校尉悬带此牌,不许借失,违者治罪”字样。②牙牌之上,并不会刻上任何人的名字。
仪卫是锦衣卫的份内职,无论展示礼仪还是护卫皇帝,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在常朝、大祀圜丘、祭祀太庙、车驾巡幸等具体情境中,锦衣卫如何履责,都有非常具体的规定。
以最普通的常朝为例,官员上朝前,锦衣卫要派出指挥一名、千户二名、百户十名、旗校五百名,在皇极门(现在故宫的太和门)前列队,听候指示。大臣们退朝后,要由百户一名巡察皇城四周,其余人员分守东华、西华等门。晚上,锦衣卫又应派出百户二名,校尉四十人,同当天值日的指挥使在内值房值班,其余人员出宿外值房。
仪卫事务在锦衣卫日常工作中占比当不轻,但这样制度化的、相对平淡并且缺乏戏剧冲突的工作,似乎不是“好故事”生长的沃壤,自然很难获得小说家和编剧们青睐。
被驾帖约束的抓捕程序
锦衣卫权势的集中体现、也是最被诟病之处,在于缉捕、刑狱特权。
《绣春刀2》电影里有个贯穿剧情的物件,就是“无常簿”。一个锦衣卫总旗“无常簿”上几笔不尽不实的记载,就有将人送入诏狱的可怕力量。目前并无证据表明存在过这种文书,但这个情节设定,凸显出行事校尉“首告”的特权,方向上是正确的。《明实录》中,关于“行事校尉”举报、告发、“缉之以闻”的记载比比皆是,锦衣卫的行事基本无程序可言,这也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百官如此畏惧锦衣卫。
不过,“首告”只是案件的第一步。一旦进入实质的调查和缉捕阶段,锦衣卫也要照章办事。千户陆文昭私自全城缉拿百户沈炼,惹得上级锦衣卫指挥使和北镇抚司镇抚不快,正是他违背缉捕的程序。
▲电影《绣春刀2》里,南镇抚司的百户裴纶(雷佳音饰)正准备将调查情况写进“无常簿”。
锦衣卫要抓人,最重要的公文,正是电影里提及的“驾帖”。
“驾贴”指皇帝下发的逮系或赐死臣民的专用诏敕,是一种公文类型。锦衣卫缉捕要出示驾帖,表明其特权源自皇帝本人。这道公文的重要性,《万历野获编》的一则轶事能体现一二。
万历初年,司礼监太监冯保密差锦衣校尉到河南新郑,众校尉扬言令退休在家的前首辅高拱自裁,全家恸哭之时,高拱处变不惊,喝问诸校“驾帖何在?”校尉拿不出,而高拱全家得以幸免于难。
然而即便皇帝发下驾帖,也意味着程序只走完一半。锦衣卫还需持驾贴到刑科批定,才开始拿人。如果刑科不批,严格来说,皇帝也无可奈何。这样规定,目的在于制衡不同机构的权力。但是制度设计者苦心经营的平衡,会随着某些权要的崛起,或者皇帝本人的意愿而轻易被打破。有明一代,锦衣卫权势有所消长,原因正在于此。
为什么要通知五城兵马司
《绣春刀》电影里还提到一个细节,千户陆文昭通缉沈炼,提出要“照会五城兵马司”。揆诸史实,这一处理还算妥当。
五城兵马司的事务,一般归巡城御史直接管辖和监督。在京城治安问题上,锦衣卫、巡城御史和五城兵马司三个机构的职能有一定重合,但也有高低之分。其中锦衣卫属军事系统,巡城御史属都察院,是文官系统,而五城兵马司的长官,一般由吏部、兵部和锦衣卫官三方共同简选。
锦衣卫和巡城御史,可以说都是五城兵马司的“婆婆”。
五城兵马司品级很低,它的主官指挥、副指挥只有正六品和正七品,远低于锦衣卫军官。所以,五城兵马司常常会有“为(锦衣卫)千百户、旗校者,皆得以奔走而奴隶之”③的情况。巡城御史把这个情况反映到万历皇帝那里,却碰了一鼻子灰。在皇帝看来,五城兵马昼夜巡逻,原本就应受锦衣卫监督,前者获得的消息、侦察到的秘闻,也应申报锦衣卫。
EFERENCES
注释
①万历《大明会典》卷二百二十八,锦衣卫。
②董建:《一块明代“特务”的牙牌》,《收藏》,2013年第3期。
③《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三十八,万历十一年六月乙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