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二) 2024-07-29 17:49:48 1、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一) 十二、同等条件之下,怎样做到不被人推失重或是对方难推倒自已?答:一是只要你灵活圆转、富有弹性、全身协调,别人就较难推倒你,而此时你身上往往每块肌肉都是放松的,但并不是软的,因为全身关节保持高度敏感和润滑,只有一个关节受到外力作用,全身关节一同协调圆转,就可以形成弹性走化,而这时候身身上往往不会使出一点多余的力量。但如果你身上此时有一块肌肉收紧(也就是别人说的用力了),就会导致僵硬抗劲、走化不灵。二是推手推到合适、圆活、灵敏,这是自身的协调,这样只不过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功夫,另外三分之二是在同对方的协调上,这三分之二里一半是跟对方同步;另一半是跟对方不同步,是同步中的不同步,绝不是反步!这时便有了顺截引放、守我虚灵的效果!太极推手功夫较好的人,是不给对方任何阻力的,给了对方阻力就是给了对方击打自己的机会,有句话叫“待虚不进枉失机,得实不击艺难精。”只有变化,才是永恒!运动的双方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寻找对方的虚实点。十三、寻劲路理趣能乐在其中吗?答:随着年龄的增长,淡化高下纷争,多寻劲路理趣,在推手过程中相互交流彼此对重心、意识、气息的高下的感受,亦是一种舒服的享受。如比我只顾向推按劲力的快与猛,是否考虑被对方借用的危险?又如只顾下盘稳固的“死桩”,有没有考虑被对方引失重而改用“活桩”应对?再如当弱能胜强时,不是绝对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角度、时机;接触在手,功夫在脚。年纪较大的太极拳爱好者,对练推手多寻劲路理趣,既有利于养生又乐在其中。能否真的乐在其中,得看个人心态与智慧了。 十四、有哪些经典理论指导传统太极推手的?答: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解》,武禹襄的《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四字秘诀》、《十三势说略》,李亦畬的《五字诀》、《撒放秘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陈鑫的《太极拳经谱》,尚待考证作者姓名的《八字歌》、《十六关要论》、《功用歌》、《抬顿歌》、《太极拳法歌解》,杨澄甫口述陈微明录的《论太极推手》。十五、太极推手有哪些要领?答:我恩师林墨根谈到推手的要领时指出:“推手的要领在于沾连不脱、步活身灵、缠绕拿跌、顺势发放、以柔克刚、恃巧不恃力。太极推手要出手无形,不能拖泥带水;要干净利落,脱得开,放得远”。“打手是知人功夫。动静固有知人,仍是问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中求之。”语出李亦畬的《走架打手行工要言》,视为太极推手的要领,也是较好的。十六、太极推手的要诀是什么?答:有个身有武功的太极拳明师说:“太极推手要诀是:随人之势,借人之力,接人之劲,得人之巧。”我认同此话。随人之势,要舍己从人才能做到。借人之力,要有较好的听劲和沉轻兼备的功夫。接人之劲,要有收劲于脚底的腰腿功夫。得人之巧,是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粘连沾随俱无疑;采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果能粘随黏连意,得其环中不支离。”语出《八字歌》,视为太极推手的要诀,也是较好的。 十七、指导太极拳推手训练的定义与原则是什么?答: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发行的《太极拳推手教程》书中讲到太极拳推手训练的定义是这样的:“太极拳推手是以太极拳的劲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为核心,以柔克刚为理念,以听、问、引、化、拿、发为程序,以肢体粘黏连随为形式,用以体验太极拳体用兼备,由术入道的训练形式。推手技艺与养生功夫俱佳的太极拳名家金仁霖在《慰苍先生金仁霖太极传心录》书中指出:“推手的训练原则是什么?总的来说,只有三句话,那就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小敌大……以柔克刚,太极拳既然是柔性拳术的一种,那么无论练拳架子也好,练推手也好,就应该始终向柔的方向发展,能不能一柔到底,那是自己的造诣深浅,也就是自己的功夫问题……以静制动,是说我要在安稳平静的状态下,耐心地等待和观察对方或攻或守的变化动态,就比较容易发现对方的弱点,从而给以牵制,或顺势借力地给予打击……以静制动,只有做到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这两个方面,才有可能以小敌大……”十八、太极推手有哪些基本特征?答: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在谈到太极拳推手时有一段精彩论述:“世间练太极者,亦不在少数。宜知分别纯杂,以其味不同也。纯粹太极,其臂如绵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疾干脆,毫不费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而并不觉痛,已跌出丈余外矣。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两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极拳也。”从这段话就可大致看出传统太极推手的基本特征了。我看过几次省级和国家级的推手竞赛,看到参赛队员中较多的“抓、楼、抱、摔、顶、抵、抗、斗”,这些动作行为展示在太极拳推手竞赛场地中,容易误导人们对太极拳推手的理解与认识。十九、太极推手有哪些感觉?答:我师爷雅轩公说:“过去与杨澄甫老师推手,我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今特记之如下,以供研究。我与杨老师推手时,只是一搭上了手,我便感觉没有办法,身上各部都不得劲了,杨师虽很松软的向我臂上不沾,不知怎的,便觉得各部都被其吸住了,如同对我撒下了天罗地网一样,我无论如何动总是走不开,无论如何动都是对我不利。杨师之手虽是轻轻的往我身上一放,我便感觉到这一手来得非常严重,使我动也不行,不动也不行,用大力不行,用小力也不行,快动不行,慢动也不行,用刚劲不行,用柔劲也不行,无论如何动,总是不行。如同与高手弈棋一样,对方一下子,我就没办法。杨老师虽是很稳静的神气,但我不知怎的,就觉得提心吊胆,惊心动魄,有如遇万丈悬崖,将要失脚之感;又如笨汉下水,有气节填胸之感;自己似草扎人一样,有随时被其打穿打透之感;有自己的性命自己不能保障之感。但杨老师确并未紧张,也并未用力,只是稳稳的一起一落,一虚一实的跟随而已,我就捕风捉影,东倒西歪,如立在水上,自己之动与不动操之于人,自己不能自主。”据说杨健侯亲传弟子胡星斋先生的功夫纯正,在胡老的身上才能体会出原滋原味的杨氏太极拳功夫,即:来力贴身滚,处处空荡荡。外力内化,内力外放。吞其三合劲,吐之鬼神惊。和胡老爷子推手试劲时,他让你起,你必起,让你下你准下,让你脚跟离地,那你必离地。挺大个人在他手里,像小孩似的,也像喝多酒似的总是站不稳。你想和他较劲,可你就是使不上劲,如你真的使上劲时,瞬间又空了,如掉进万丈深渊,你的心都跟着蹦。 二十、有多少种形态、内涵不同的太极推手模式?答:太极拳名师叶式史在《太极拳推手的几种形式》文中说:“我曾经与不计其数的拳友,进行过太极拳推手的切磋和探索,我个人认为有五种形态、内涵的太极拳推手模式:一、轻灵、松柔、虚幻、神奇、不动声色、将对方掌控在自己的意气之中,随心所欲地拨动对方的重心,使之束手无策。此乃太极拳推手中老法师,真正的行家。他一抬双手,就将对方的双手,轻轻地、毫不费力地微微粘敷着,只要意念一动,就可以轻描淡写地拿捏住对方的重心,使对方脚跟离地,玩与股掌之中。二、沉重、刚韧、柔里裹刚、时时攻防、灵犀、多变,太极拳推手中铿锵有力的高手。他一接触到对方双手时,就象钳子般地,沉沉地抵压住对方双手,大有欲将人硬生生地拔起或撼动的巨大威慑力.使人感到对方的双手刚硬和力大无比。其实,对方的双手,不是僵硬和蛮劲,而是,对方双手的腕关节和肘关节松沉、挺拔,他的肩和胸部,刚韧而松沉,命门微微后突,支撑住整个人体,丹田深沉而饱满,整个重心全在胯部以下,铿锵有劲。浑身柔中裹刚,中正而坚韧,势不可挡。三、轻、灵、松、柔,自身、中定相当不错,听劲尤佳,一般对手奈何不了他,被他玩与股掌之中。可惜,他们松、柔有过、刚韧稍欠。尤其,碰到强硬、刚烈之士就心有余力不足,无可奈何,只能溜、滑、不粘、不连,三十六计、走、化为妙。对方的双手,用轻灵、松柔的姿态,缓缓的诱导自己的双手,似乎产生吸铁一般的引诱力,随之而移动。但是,没有真正起到拔根、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四、以力量为主,抱摔,顶抗,蛮打蛮闯的推手形式:他们崇尚力量(实力)为王、力大压力小。对于松沉、不以为然。具有相当的实力,腿部稳定性也相当不错,有一定、多变的手法,腰部力量相当浑厚。五、两个人双手相搭,毫无章法、随心所欲、如同划船摇撸、推磨一样地,进行推手。虽然,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推手了,但是,对于年迈体弱、老年的太极拳爱好者,是一种不需要场地、器械、任何附加条件的有益活动。”二十一、什么是推手的接劲?答:恩师林墨根指出:“接劲要引化,要有接劲才能引化,接不了劲就不容易引化。”有个太极拳明师对此说:“接得住,才能化得开;化得开,才能发得出。”太极拳明师沈纪根对此亦说:“推手时接劲要用腰胯接劲,不可用手接劲。松腰胯,将彼劲接到自己脚跟。对方来意,我用意接。”假如把传过来的一个篮球要拍起来,你不能顺力引化接球时,球就会触手弹出。所以要有接球的引化技术,才能运球、传球乃至投球。然而,接劲得有听劲与掤劲,与对方来手接触时,以手上轻柔兼有手脚入地通根的松沉手段来接劲,说是以手接劲,倒不如说是以骨传劲、以骨接劲、以脚接劲还实际。接住对方来劲了,想引想化就随心所欲了。 二十二、如何认识理解“收劲于脚”和“以脚接劲”?答:据恩师林墨根生前回忆说:有一天,他向师父李雅轩先生讨教如何“把劲收于身上”这句真传秘授之话,李雅轩将手杖往他脚上戳了一下说“问题在这儿,要势势诚心用意,得来全不费功夫。”次日,他与师兄推手交流切磋中悟到了师父的点化,迎接对方来劲时,意念想到脚上,手起掌落轻松地把那师兄发出干脆。这林老师说的“意念想到脚上”,就是“收劲于脚”的练法。我认为此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把对方来力顺着松沉卸落到脚底,二是用意引导脚的虚实转换。老练家说:“接得好,才能听得准;听得准,才能化得开;化得开,才能发得脆。”其中“以脚接劲”是接、听、化、法的基本功,都是意念想到劲落脚底和劲起脚上。对练时推按方不宜一下子猛推重按接劲方,以脚接劲的训练,有个适应过程,以喂劲方式来对练就较为实际,一点一点的增大劲力和加快速度。二十三、什么是推手的化劲?太极拳名家田兆麟在其口授、陈炎林整理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书中说:“化劲由黏劲与走劲而成,不丢不顶,随感随化。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相济不离。化之要点,全在我顺人背……化劲中应略含掤劲,无掤劲则不能化。化劲非以手或肩化之,全用腰腿。若用肩或手,是谓硬拨,非真太极拳之化劲也。须能顺人之势,或高或低,或横或直,快慢相合,即能沾而化之。至于直来曲化,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使彼劲路变更方向,在乎随机应用。但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使人不知己之劲路,直至对方势背为止,是谓真化也。化后可拿可发,要点不化尽。化尽则己之沾黏劲易断,而去势随之远矣。又不能化之过后,过后则势背,不能前进。至于化敌之发劲,要待敌劲将出而未全出,将至而未全至之际,随势而化,勿太早或过迟。太早未到,无有所化,过迟已着,时机已过……初学者多以退步为后化,实不知此乃逃避,而非真化也。”推手实践告知:化劲要比对方松柔,不给对方找到僵硬呆滞之点;化劲宜圆,初学化劲,方向宜斜。在走化对手劲力时,肘和肩尽量不动,让肩沉肘坠的情况下,让小臂以肘为圆心进行运作,千万不要抬大臂来化劲。这种运动方式在杨式太极里面叫肘坠腰圈的练法。有人认为大臂的力量比小臂大,而且运化大臂看起来更优美,其实运用大臂来化劲比运用小臂吃力得多,而且极容易架肩。不是说肘完全不动,而是肘只在腰圈附近小辐度运动。修改于2021年1月 25日 赞 (0) 相关推荐 太极拳(内家拳)入门第七要-虚实变化神难测 本文系阿福原创,如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阿福太极(www.afutaiji.com)".以免被追究法律责任. 人体最重要的虚实变化在两腿.太极拳要尽量避免双重之病,那么首先要将 ... 一看就懂的“太极拳体用'要义 为减少广大太极爱好者对太极拳的迷惑,揭开其神秘面纱,方便大家对太极功夫的理解.本文运用一首通俗易懂的口诀,来诠释太极拳体用的要义.道出了身体不同部位在太极拳体用中的作用,简明扼要,不躲不藏,直指核心. ... 真伪太极拳推手(之二)推人何须懂太极 真伪太极拳推手(之二)推人何须懂太极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七)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八)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六)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五)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阅读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1.关于太极拳推手的 ...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四) 陈雄老师聊太极369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阅读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 关于太极拳推手的问答(三) 陈雄老师聊太极368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阅读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 太极拳推手的不同阶段 我跟大哥学习太极推手三十多年了,对其要领的认识反反复复,多因功夫不到时急于参悟拳论,结果是空耗体力与精神,反而耽误时间.为使学者少走弯路,我把多年推手感悟,按阶段略述于下. 第一阶段,局部用力阶段.有 ... 【原创】陈式太极拳推手有别于其它各式,只有“顺步”“活步”!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陈师教拳,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