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条依据!牛郎织女故事发源地,就在河南南阳

图/牛郎织女邮品。(图源/杜全山)

七条依据:牛郎织女故事发源地在南阳

作者/夏廷献

媒体报道,近年来河南南阳、河北邢台、山东沂源、山西和顺、陕西兴平等多地争夺牛郎织女发源地,纷纷举办以“七夕”为主题的文化节。

“多地争夺牛郎织女故事发源地”,不管出于什么动因,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依据。但这些“依据”是否经得起“评判”,是另外一回事。

笔者认为,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发源地在河南南阳白河两岸,主要依据是“七有”。

图/刘秀和二十八宿。(图源:风行卧龙)

一、有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74页)。这就是说,艺术、科学等是从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自然也应当由经济基础来解释。结合到这个问题来说,吃、喝、住、穿的生活条件,是创作牛郎织女神话的经济基础。

根据现有的文史资料,公认的看法是,完整的牛郎织女故事形成在东汉。众所周知,南阳在东汉时是“帝乡”,是仅次于首都洛阳的“南都”,白河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冶铁、丝织、玉雕、交通、农业、养殖等业十分兴旺。人们在解决了吃、喝、住、穿之后,自然就有艺术创作的精神需求。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当地从春秋时期就开始饲养黄牛、养蚕抽丝纺织,到了东汉更为普遍,放牛郎、纺织女很多——几乎是男女青少年的“职业”。由此生发出牛郎织女故事顺理成章。牛郎织女故事中,“黄牛”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没有“他”,牛郎织女难以成亲,织女被天兵抓走后,牛郎也难以追上天去。在“南阳黄牛”、“南阳丝绸”闻名于世的地方,在古城南阳白河两岸,产生牛郎织女神话,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全符合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其他——在汉代相对贫穷、没有黄牛或黄牛不多、没有或丝织业不发达——放牛郎、纺织女没有成为“职业”的地区,创作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可能性不大。

图/张衡。(图源:网络)

二、有思想文化基础

南阳在东汉时作为“南都”,在经济力的推动下,科技、文化也都很发达,人们的思想相当解放超前。其代表人物“科圣”张衡(公元78~139年,今卧龙区石桥镇人)之所以能够精通天文、历算,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撰写了一部阐述天地日月星辰生成和它们的运动的天文理论著作《灵宪》,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蚀形成的原因,肯定了宇宙的物质性和无限性,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我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之一—浑天说的代表人物,在天体空间研究上独领风骚,是与南阳深厚的文化背景——当地人民对天体的探索、认识和崇拜分不开的。这实际上就是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骨干情节”——织女下凡、牛郎上天、银河相隔、鹊桥相会得以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

据学者考证,盘古开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发源地也在南阳(桐柏),这说明南阳具有创作神话故事的浓厚文化氛围。南阳以外的地方,没有出现像张衡这样把眼睛望到太空的伟人代表,创造出牛郎织女凄美故事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不具备把天上人间勾连起来创作仙凡恋爱故事的思想文化基础。东汉时代还是“文化沙漠”的地方——今日可以招揽游客旅游的山水胜地,说故事发源地在他那里,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

图/河南南阳汉画《牛郎织女图》(图源:风行卧龙)

三、有 “汉画像石”作证

千年的石头会说话,千年的石头可作证。南阳汉画馆馆藏的汉画像石,有牛郎织女的生动图像。这说明东汉时代的南阳人不仅创作了牛郎织女的“口头文学”,还用“铁笔”把自己心目中的牛郎织女形象画在石头上,这是最重要的物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古人的“铁笔”留下的“铁证”。

南阳具有的这些石头物证,是其它方少有或没有的。据一位研究发源地的学者讲,争夺发源地的“某地”,在电子媒体上宣传说自己的地方是“发源地”,用的物证却是南阳汉画馆馆藏的牛郎织女画像石。这种“移花接木”“混淆视听”的“争夺”,已经脱离了学术研究的范围。

四、有“活化石”作证

人名(方言)、地名,是探究历史文化现象源头的“活化石”。

各地方言对女孩(姑娘)的叫法不同。“争夺”故事发源地的一些地方,大都以“女娃”“小嫚”“大嫚”“丫头”等称呼女孩。只有南阳城附近地区用“女儿”(儿化音)称呼女孩。例如,姓张称“张女”。排行老大,称“大女”等。从对女孩(姑娘)的称呼上看,“织女”之称,是南阳源远流长的方言称呼,是当地的“专利”。

南阳市郊区有“牛家庄”“牛王庙”地名,更有一直延伸至今的“牛郎庄”。该庄一直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的宅基地也一直保留着。南阳民俗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有关“七夕”的内容,例如农历七月七日晚上在茶豆架下看牛郎星织女星如何在银河相会等。

据说,有的地方也有类似地名,但要具体分析,综合考虑。不能说地名叫“牛郎村”“织女洞”,故事发源地就在这里。因为故事流传开来后,后人是可以把当地的地名以牛郎、织女相称呼的。

五、有优越的传播条件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东汉时代形成完整“版本”后,由于故事情节符合男耕女织的小康理想,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牵动男女青年渴望圆满婚姻的神经,加之在“悲剧性”中蕴含着希望,因而得以大面积传播,达到了家喻户晓。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是怎样传遍全国的?在没有平面和电子媒体的时代,主要是口头传播。也就是说,主要是流动人口把它传播了开来。上面已经说到,南阳在东汉时代,是经济、文化、商业、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把牛郎织女的传奇故事传播开来,南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是来来往往的商贾把这个故事传播到全国各地;二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28个高干(民间称之为“28宿”)及幕僚多出生于南阳,他们在视察全国各地的过程中,在接触各地晋京朝拜的官员时,茶余饭后把牛郎织女的故事传播到了四面八方;三是通过说唱等文艺形式把这个故事传播开来。争夺发源地的其他一些地方,如果当年的经济、文化、交通等都不发达,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没有那么多权倾朝野的王公贵族及幕僚走遍大江南北,怎么可能把当地创作的故事传遍全国呢?

六、有古诗文记载

(1)《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记载。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报箱。上述诗句这是公认的关于织女、牵牛最早出处。是作为文化“因子”,开始进入文学之中,为传说的生成准备了潜在的文化条件。这首诗涉及的地名人名属于楚文化范畴,而南阳——古称宛城,属于楚文化圈。

(2)《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有记载。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灌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问,脉脉不得语。普遍认为:这首诗首先演绎了牛郎织女故事。作者不详。但从诗句的内容——涉及到的事物,语句、口气等方面看,是南阳人或到过南阳的人写的。

(3)东汉人应邵编撰的《风俗通义》中有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东汉人应邵,字仲远(或作仲援、仲瑷),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灵帝时(公元168——188年)任过太守,足迹到过南阳。

以上引用的古诗文,虽不具备“汉画像石”那样的铁证性质,但作为“旁证”应该是可以的。

图/牛郎故里。(图源:杜全山)

七、有真实故事背景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勾振西先生整理的“《牛郎织女传说》的渊源”中,阐述了“牛郎庄”的来历、演变以及和牛郎有关的石榴河、饮牛坑、神牛冢,和织女有关的织女庄、月牙湖,和牛郎织女都有关的鹊桥。在“牛郎的悲剧”一章中,记述了当地流传的“真实故事”:很早的时候,和哥哥嫂子生活在一起的牛郎,经常沿着石榴河畔放牛,有一天在河边偶然认识了采桑的姑娘织女,自此开始交往,从相识到相爱,河上的小石桥(后称鹊桥)成了他俩约会的地方。时间一长,双方家长知道了。织女父母打听到牛郎家很穷,就给织女选了一个富裕人家。织女约牛郎在小石桥相会,决定私奔。俩人来到城西北一个地方(牛家庄)住下,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并生下一双儿女。织女的父母得知情况后,来到牛家庄,毁了牛郎织女的家,拉走了织女,并要她改嫁。织女不从,郁闷而亡故。牛郎也回到了牛郎庄,在织女未死之前,两人还曾经在小石桥相会过。因为牛郎和织女的婚姻是个悲剧,所以当地两个自然村,留下“有女不嫁牛郎男”的风俗。

两个村庄历来不通婚的风俗,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牛郎织女故事的真实性。当地既然发生过这么个“真实故事”,人们把它演绎成神话,可以认为是“事出有因”“事出有据”。

牛郎织女的神话是人创作的,这一点没有疑问。但不是每个地方的人,都能创作出这个美丽神话。换句话说,牛郎织女神话的产生,必须有当地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基础作支撑,作者必须有黄牛、放牛郎、纺织业、纺织女、阻碍交通的河流等实际生活依据和驰骋太空的想象力。故事创出来后,必然会想方设法将其“纪录”下来(例如刻在石头上),传播出去。综合考虑之后,笔者认为,中国四大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发源地在南阳,是没有疑问的。河南省已经批准南阳把牛郎织女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007年8月撰写

作者注:本文得到了南阳民俗文化学者白万献、王明军、杜全山等先生的指正。杜全山先生还提供了有关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0)

相关推荐

  • 山西神话故事——牛郎织女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神话 牛郎 织女 相传织女是天帝和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长得美丽,喜穿一身白色衣裙,在机房与衣裙仙女日夜不停地用一种神奇的丝织成美丽的云锦.因长年累月生 ...

  • 简笔 | 超萌小房子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我国的传统情人节"七夕",首先祝各位有家有对象的小伙伴节日快乐,再预祝单身小伙伴们趁着节日早日脱单!小的时候听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听个热闹,工作以后再看这个 ...

  • 西安网红景点,面积比2个杭州西湖还大,还是七夕文化发源地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提到西安近两年火起来的网红景点,昆明池应该可以算一个.这个2017年开业的景点,虽然位于西安城郊,但因为地方大.环境好,成了西安周末休闲遛娃的好去处,相 ...

  • 七个美女的故事和一条真理

    上卷 第五回 第四节: 原文: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 ...

  • 牛郎织女的故事发源地就在山阳照川,为山阳人的浪漫美好点赞

    秦  楚 书  社 专注秦楚民俗文化 关注 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发源地就在陕西山阳的照川天桥境内:天桥,天河,织女仙姑洞,牛郎山鹊桥坪等很多与牛郎织女相关的地名流传 ...

  • 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在徐州

    作者:赵言强 徐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交通十分发达,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九州之一.古时候,黄河这条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徐州大地,穿城而过. 徐州贾汪作为徐国文化的发祥地 ...

  • 行书不懂这七条,苦练十年也白搭!经验总结

    111 学书法要善于总结前人的规律,再用规律来指导书写.在历代行书大家如王羲之.米芾.苏轼.董其昌.文征明等人的行书中,结构特征非常明显,与楷书有很大的区别,学好行书就要掌握其结构特征开始. 一些书法 ...

  • 行书不懂这七条,苦练十年也白搭!

    学书法要善于总结前人的规律,再用规律来指导书写.在历代行书大家如王羲之.米芾.苏轼.董其昌.文征明等人的行书中,结构特征非常明显,与楷书有很大的区别,学好行书就要掌握其结构特征开始. 一些书法爱好者不 ...

  • 七条秘籍助您班级工作轻松又高效

    是否总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却似乎又没有什么收获: 是否总感觉自己不断地写教案.批作业.做记录.整材料,却又似乎说不出有什么成果? 小编给您收集整理各地一线教师的实际妙招,提高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效率,这7 ...

  • 老人锻炼谨防十个错 七条自测老年性耳聋

    编者按: 老人退休后,开始把生活重心转入锻炼养生上,但许多老人在养生的过程中常会走入一些误区.人民健康网推出<"健"识早知道>专栏,专为你收集整理平时忽略的健康知识,做 ...

  • 宁波某朋友圈,聊天聊出来的七条处事为人之...

    宁波某朋友圈,聊天聊出来的七条处事为人之道,十分实用.建议收藏. 1.聊天时,尽量要多聊对方所拥有的,而要少聊自己所拥有的.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更关心自己的事情,你的那些破事,人家根本没兴趣听下去. ...

  • 真想在单位好好干,这七条请记住!

    真想在单位好好干,这七条请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