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场 · 张春艺:拒绝符号,我不喜欢夺人眼目,让人们和我一起温和地进入主题
绘画很像在各种形色光影中的魔术表演,用各种高明的障眼法制造匪夷所思的想象空间
张春艺富有现代意味的创作风格,是她的同学、老师,甚至她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原来她是一个相对传统保守的人,有点拒绝什么表现主义和抽象主义绘画,她回忆刚入学那会儿,她最多只能接受到半写实的作品。
是西安美术学院的教育经历,和后来广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学习经历,让她对世界美术的历史、思潮、流派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也提升了理性的认知和鉴赏能力,并对其日后的创作产生决定性的美学意义和思维观念上的影响。
许多80后的画家,在创作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喜欢给自己框进一种模式,作为个人的某种符号。渐趋成熟的张春艺不以为然。她多次表达了强烈的抵触。她喜欢放低姿态,且不过早地将自己固定在一种习性之中。“我凭自己的感觉去画,现在还年轻,思维活跃,而且生活这么丰富多彩,什么都可以去画呀,我就是不大理解,不同的事物和情感怎么可能以一种形式去呈现和表达呢?”
她说在她看来,画画从来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热爱,或者叫享受。对我而言,这就是一种必然的生活方式。我想象不到还会有另外的生活比画画更适合我。
看她的作品,你能感受到,无论是肖像还是风景,都有很多主观感受和情绪的投入,对事物的形似追求,远不如对艺术家主观倾诉、表达的投入与关注。而且真的能体会到张春艺相对“温和”的主张,她几乎不会太有强烈夸张的色彩对比或冲突。平和知性的叙述中,你可以感受到她最早抵触的现代表现主义、抽象派、印象派的深刻影响。
还有她的许多创作,不大讲究造型、透视与传统油画强调的各种关系,而让你隐约看到某种感觉和意蕴的暗示。这与她从小就研习书法,受到中国传统艺术中意象、意境等美学观念的熏染影响不无关联。
这反而使她的作品有了特殊的趣味,现代西画的手段与传统中国美学的有意无意之间的融合所产生的视觉魅力。
2013年参加杭州空间艺术当代女性绘画展,2015年在艾尔画廊举办个人油画风景展,《麻花辫》入选全国起艺巡回展,她的经历和成就,让我们相信她在接受采访时,特别真诚地强调的一句话,每一次画画的过程,都是人生一次“最奇妙的旅程”。
2017年在她举办的个人画展《15℃灰度》上,她说,我一直寻找一种温度,适合自己的一种灰度。我不属于对生命对人生对生活都热情如火的那个群体,但是也不冰冷荒凉,我应该有自己的一个摄氏度和色彩灰度。
这大概可以看作是她对生命的一种态度,也可以看作是她对从事艺术的一种宣言。
她追求轻松好玩,追求简练而绝妙,追求不温不火,她应该很享受。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慕道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方化 曹欣宇 扬木子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