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排字工到水手,12岁辍学,72岁拿到文学博士,他是如何成为一代文学大家的
他的作品以幽默和讽刺风格见长,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
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写出了10多部长篇小说、几十部短篇小说及其他体裁的大量作品。
他就是美国著名作家、幽默演说家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马克·吐温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美国评论家威廉·豪威尔斯则说:马克·吐温是独一无二的,无法相比的,他是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他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又曾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呢?
01
年少时的波折经历,为他的文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一个乡村贫穷家庭。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他的原名叫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
父亲约翰·克莱门斯是当地的一个小律师,收入微薄,家境拮据。小马克·吐温上学时就不得不打工。
12岁那年,他的父亲因肺炎去世,他只能就此辍学,开始打工生活。先在印刷厂当学徒,当过送报员和排字工,后来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
马克·吐温生来就有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他并没有在年少波折中自怨自艾,而是积极向上,把握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他当排字工期间,并不仅仅满足于在印刷机上干活,而是到处寻找各种书籍阅读,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发现自己的定位。
16岁就在波士顿的幽默周刊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他幽默讽刺的写作风格开始有所显现。
马克·吐温从来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16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汉尼拔独自去东部大城市闯荡,边旅行边打工,给杂志写一些书信稿,攒够了钱就去下一座城市。
22岁那年,幸运之神眷顾了马克·吐温,他得到了一份写文章赚钱的机会,为《基奥卡克邮报》撰写旅行见闻;
同时还捡到了一张50美元的纸币,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还登报寻找丢钱的人,在无人认领的前提下,他买了船票登上“保罗·琼斯号”蒸汽船,开始了去往亚马逊河的冒险之旅。
但这艘船中途遇到意外卡到了岩石上,在船只被解救过程中,他爱上了水手的语言,结识了领航员霍勒斯·比克斯比,并说服他收自己为学徒。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实践后,他如愿当上一名领航员,航行在密西西比河上。他的笔名也正是取自于水手语言“标记两英寻”(音译即“马克·吐温”)。
少年时的经历,马克·吐温丝毫未忘,并把它们写进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顽童流浪记》里;在船上当水手、领航员的经历和见闻,他也写进了《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里。
从马克·吐温的经历中,我们更能真切的感悟到,人生永远没有白受的苦、白走的路,白读的书,你所受的苦、所走的路、所读的书,都会化成文字、气质藏在你写的文章和姿态里。
02
成年后四处游历,为他的文学生涯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随着美国内战的爆发,25岁的马克·吐温又开始了他的新的西部探险之旅。
他和哥哥奥赖恩带着一本全本词典踏上旅程,这本词典是如此厚重,以致于他们随身携带还要额外加付马车费。
但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两个人对文字的热爱,他们依然坚持带上了词典。
他们觉得就算西部探险挖矿行不通,还可以靠文字去谋生。
尽管西去旅行之路崎岖不平,需要长途跋涉,但天性好奇的马克·吐温却沉醉在这种全新的冒险经历之中,心甘情愿而又开朗乐观地享受整个旅程。这段经历后来也被马克·吐温写进了《苦行记》一书。
到达目的地后,他们试图在经营木材业与矿业中发财致富,但都没有成功,最后就转而以写文章为生。1862年2月,马克·吐温在内华达弗吉尼亚城《领土企业报》工作时,开始使用马克·吐温这个笔名。
两年后,马克·吐温离开内华达,搬到了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在这里又住了两年,过着一边探矿一边写作的生活,他的写作素材就来源于他听到的矿工的故事。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他写出了成名代表作《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从此闻名全国。
马克·吐温与妻子奥利薇亚·兰登的一见钟情,也是缘于对文学共同的爱好,他们通信的话题一般都是谈论读过的书或想推荐的书。
这段爱情为马克·吐温的心提供了一个永远的归属之地,无论两人在哪里居住,在何处游历,哪怕是陷于艰难困苦,亦或是身处幸福欢畅之中。
马克·吐温进入了一生中最幸福也最富创造力的时期。而奥利薇亚·兰登成为了马克·吐温作品的主要编辑,为他出版的作品做出了诸多贡献。
《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在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
从他们结婚开始一直到19世纪末,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职业生涯,对马克·吐温来说,都可以称之为硕果累累的黄金时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丰富人生的两个路径。
马克·吐温所处的那个时代,交通还没那么发达,但这并没有阻止住他的脚步。我们也可以向他学习,既要读书,也要游历,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阅历,积累更多素材。
03
晚年的诸多巨变,让他的文学生涯触底反弹
然而人生总是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和平安喜乐,马克·吐温的经历正验证了这句话。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可谓是多灾多难、负债累累,而且疾病缠身、孤独无依。
他先后经历了大额投资的失败、女儿和妻子的相继离世,但是这些打击并没有击跨他,让他一蹶不振,反而倒逼他振作起来,积极自救。
为了偿还投资失败带来的债务,他比年轻时更加勤奋地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的作品,包括《傻瓜威尔逊和那对不寻常的双胞胎》、《圣女贞德传》等名篇,除了写书以外,他还在期刊上发表篇幅较短的作品,并再次以巡回讲演的方式,拯救家人于财政危难之中。
尽管马克·吐温犯了错误,但他总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一直努力让事情回到正轨,这是一种值得让我们敬佩的品质。
而随后他的女儿和妻子相继离世,对他又造成了精神上的极大打击,但这又让他在写作的同时更加关心政治与宗教。这一时期马克·吐温在创作中主要批判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以及进一步探讨资本主义社会和普遍人性。
晚年的他在很多重要场合都穿着白色套装,这也成了他黄昏岁月的一个标志性特色。他说他喜欢穿白衣服,是因为自己这样的年纪穿深色衣服会显得死气沉沉,这个世界如此黑暗,他想让自己和其他人都振作起来。
1907的 6月26日,为了肯定他对世界文学史作出的贡献,英国牛津大学授予他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当我们在生命中遇到未可预知的事件时,不必沉沦、不必彷徨、不必纠结,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积极应对、振作反击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没有谁可以击跨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04
写在最后
马克·吐温的一生始终对生活充满热忱和好奇,虽然历经坎坷,但却总能带给大家欢笑与深思,他是文学界里第一个勇于承认自己不完美的人,也坦承自己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作家。
鲁迅先生这样评价马克·吐温:他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缘故了。”马克·吐温自己则说:不能一味逗乐,要有更高的理想。
生活中,也许我们会遭遇诸多的不如意,会走出许多的弯路,会面对多少次的抉择。
其实人生本就如此,我们只要学会像马克·吐温一样,以讽刺嘲笑弱点,以幽默拥抱痛苦,以努力消解磨难,我们定会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本文作者:晨星,弘丹写作成长学院2021年度会员,爱阅读、爱写作、爱运动、爱生活,不断突破人生的边界,在未知中寻找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