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拥有“酒乡、桥乡、名士之乡”美誉的~东浦古镇
去古镇游荡,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为了拍照,而是,那种即将消逝且富有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让我有些着迷。还有就是在这特殊的日子(疫情),选择去那些几乎没有游客的地方,也是很安全滴。
摄影,不过是旅行的一个借口,而旅行,不过是内心的一个借口。
绍兴的东浦古镇是以黄酒著名,它是黄酒的发祥地。这里有古小桥流水人家,那错落有致的各种小桥把小镇变得四通八达,因此东浦古镇又有“桥乡”的别称。
从慈城古城开车到东浦100多公里近2个小时,导航把我带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我是从“兴福候昌王廟"后面一条小路踏入东浦古镇,沿途看见的房屋都写有“拆”。居民告诉我,这里是“拆村”……??,
站在“兴福候昌王廟"的前广场,在刺骨寒风中的我依然有些兴奋(1月7日),实在是太美了……
这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
小镇不大,仍保持着水乡古镇原生态的人文风情。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河流纵横,风光秀丽,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之称,也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当代文学家许钦文的故乡。
这里,原村民沿河而居,房屋错落有致,粉墙,黛瓦,沿廊,马头墙,骑马楼等,可谓别具一格,另有一番风味。
东浦境内桥梁遍布,全镇共有328座,东浦的桥不但多而且颇具特色。民间桥梁千姿百态,优美别致。有桥上建廊建亭的;有桥头建庙设台的;有拱式与梁式结合的,也有拱式与涵洞结合的;也有桥上走人、桥下两边背纤的立交式多用桥,堪称一大景观。
东浦镇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越谣:磕头跪拜上大桥,上城坐船马院桥;东浦老酒越浦桥,吹吹打打薛家桥;说东道西大木桥,买鱼买肉过洞桥;哭哭啼啼过庙桥,欢天喜地跨新桥;看病求医西巷桥,革命传统下大桥。东浦的这十座桥,宛如一幅民俗画。(摘自网络)
现在的东浦古镇,无论是沿河的还是周边的房屋,几乎贴有(拆)字,有坍塌的但大多数依然保存的相当完好。那一条条石板铺设的深深巷陌,斑驳迷离的古宅木质外墙,仿佛都在默默诉说小镇昔日的繁华和曾经的沧桑。
这里纵横的江河如一条丝带,蜿蜒缠绕着粉黛的古宅,放眼之处,除了水,便是桥或者还有青砖白墙。
乌篷船,可谓是绍兴一个别致的旅游风趣了,也是绍兴水上交通的重要工具,因竹篾篷被漆涂成黑色而得名。其动力是人力推进,虽不及快艇那样刺激,但坐在船头,迎风缓进,微风拂面,真所谓,乌篷船上情悠悠。
酒是东浦的特色,作为绍兴老酒的发祥地,东浦素有“酒乡”之美称。早在宋代,东浦已是绍兴酿酒业的中心。从晋朝江统《酒诰》云到梅里尖山陶罐、陶鼎、陶壶等出土,从壶觞地名由来到东晋末南朝初王城寺的建成,足以证明东浦酿酒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摘自网络)
东浦地势平坦,河道纵模,相传镇上有72条弄,人们大多面河临水而居,较好地保留了完整的水乡风貌。我自由的在弄里穿梭着,满眼望去都是(拆)字,这里不知是否会是第二个“乌镇”改建后再圈起来?
东浦古镇是静谧安详的,在这里,你见不到游人如织的喧哗声,也没有饭店里冒出的油烟味。目前,这里还有居民和店家他们安安静静过着烟火味十足的慢生活。
东浦古镇就像藏在深闺无人识,没有一丝丝商业氛围,看似忙碌,却又不失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