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脾阳,攻下冷积——温脾汤!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孟秋学方记

温脾汤

组成:

大黄(四两),附子(一枚),干姜(二两),人参(二两),甘草(二两)

功效: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主治: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证

上次,孟秋在温下的大黄附子汤中发现有苦寒的大黄。

苦寒沉降,其性走而不守,是大黄在攻下里运用广泛的原因。

这不,温脾汤里也还是有大黄!

孟秋,你还记得上次《本草备要》的开头是怎么评价大黄的吗?

记得记得,嘻嘻。

泻血分湿热,下有形积滞!

我还记得您说过,大黄可以与温补药相辅而行,相机而用。

不错,大黄附子汤和温脾汤,都是以温为主,并能攻下的方子。

你说说温脾汤有什么不同?

这个嘛,药物组成上,大黄附子汤是大黄、附子和细辛;

在温脾汤里呢,也有附子和大黄,但是细辛却换成了干姜、甘草和人参。

嗯,那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老师您经常说的,法随证立,方随法出,方以药成。

您还告诉我们,这句话反过来也是可以用的,叫以方测证。

哦?那你说说看。

我试试,嘻嘻。

大黄附子汤里,寒积里实,阳气被郁,细辛是宣通阳气用的。

而在这里,细辛换成了干姜。

和细辛相比,干姜的长处在于温里,这提示可能是脾阳不足的虚证。

而且这里还有加上了补益的人参和甘草,更加可以佐证这点。

嗯,看来这块你已经熟悉了。

不过在干姜这,我再给你补充一下:

附子无姜不热。

干姜大热,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

另外,干姜同五味子则温肺,通人参则养胃。

老师,上次您对细辛也说了好多运用。

你这都是在书上看到的?还是您的经验总结?都是精华啊!

都有,哈哈!

我再问问你,之前我们说过纯用苦寒泻下的,比如大承气,最近我们也说了类似温脾汤这类温的。

你说病人便秘的原因都有什么呢?

嗯,我记得老师您说过,这排便就好比船在水上航行,要有水,要有动力。

太热了,会把水蒸干;太冷了,又会把水冻住;人体要是阴液虚少了,就使得进入河里的水少了,船走不动;另外,要是阳气不足了,船的动力也会不足。

嗯,说的不错,但是你漏了一点。

哦?

你想,要是河道变窄了呢?

河道变窄?老师,这是什么意思?

我给你点提示,往肝那想一想。

肝?哦,对!肝郁,看我笨的!

肝肺都是调气的,肺和大肠相表里,肝郁住了,大肠又怎么降得下?

不错,正是如此。

肝肺一调,大气一转,邪气自散。

今天看你温脾汤分析的不错,再给你加个任务——把温脾汤都分析分析!

老师,这什么意思?不是分析过了吗?

什么分析过了,你以为就一个温脾汤那?

告诉你,光《千金方》上就有四个温脾汤!

四个?我去!

行了,去吧去吧!

晚上,孟秋在笔记本中记下:

张瑞:

温脾汤为冷门中首方,而热痢例中以小变,而治久痢连年不止。

非人参、甘草不能任大黄荡涤之威,非干姜、附子不能资人参雄健之力,

乃长沙公附子泻心汤,金匮大黄附子汤之变法。

咸取附子开结破滞,以助大黄推陈致新之功,其附子泻心汤更以芩连佐大黄附子散内陷之表邪;

大黄附子汤更以细辛佐大黄附子散经络之引急;

此以干姜、人参、甘草佐大黄附子散胃肠之积热也。

——《千金方衍义·脾脏方下》

朋友们,你们有哪些温脾汤吗?转发关注我们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