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家乐福投入腾讯和永辉怀抱,未来有戏几何?

作者:楚不留香 李又寻欢

来源:灵兽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418篇原创文章

(一)

2018年的第一个站队,比往年都来得更早了一些——早到灵兽君还在飞机上消息就出来了。

这一次是家乐福——这个几度被传要卖掉自己的外资零售巨头,终于决定不再继续在中国市场单打独斗苦撑,全球总裁1月23日宣布的家乐福中国发展新动向是:在新零售的狂轰滥炸下选择了站队腾讯。

家乐福发布的公告称,家乐福与腾讯就在中国展开战略业务合作签署初步协议,腾讯与永辉可能投资家乐福中国。

投怀送抱在行业看来已经是再寻常不过的行为,只是业界好奇的是,最后你要投入谁家的怀抱。

家乐福发给《灵兽》的文件中这样表述, 腾讯将在家乐福生态圈内进一步发展其社交平台所提供的零售服务、推广微信的使用与微信支付、 云计算等服务。拟议合作范围包括以下主要领域:数据、智慧零售、移动支付、店内体验和数据分析,旨在提升家乐福客流量。

永辉的公告则称三方将协作共赢,在供应链整合、科技应用和业务赋能等方面展开合作。永辉同时公告,公司实控人之一张轩松22日大宗交易减持公司1.6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74%。

(二)

根据家乐福的公告,腾讯和永辉投资完成后,家乐福仍将是家乐福中国的最大股东。

当然,家乐福中国并不代表家乐福在全国各地的子公司——有些子公司的股还有合作方的浓浓身影,比如北京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股东是北京一商集团、二商集团、家乐福中国及北京中商金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但这或许都不能改变家乐福将逐步让渡于人的事实。我们不妨来做一个猜测,家乐福中国未来是否会和TESCO一样?

《灵兽》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小。因为,以家乐福既往的做法,在一个地区的业绩下滑,且无法在这一市场获得前三名时,它更多地选择了退出。

只是,一个没有家乐福的中国市场,会不会略显寂寞?对于老零售人来讲,是的。甚至还有点不胜唏嘘——当年的家乐福在中国市场何等辉煌,沃尔玛也只能是羡慕地一边看着。

就算是现在,家乐福中国也并没有遭遇生死考验。截至目前,家乐福在华门店总数达269家,其中包括230大卖场,39家便利店,电商业务也进入了全国18个城市。

换句话说,中国市场依然还业绩不错,只不过已经难掩颓势,凭现有的模式和式微的创新,也很难在这市场继续延续辉煌。

卖掉——我们或者说先从第一步的部分股权合作开始,对家乐福来说应该说是更好的选择,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三)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家乐福盈利大幅下降。家乐福在亚洲市场销售额下降3.8%,运营利润亏损了5800万欧元,而上一年为盈利1300万欧元。家乐福在中国大陆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7.6%。

这种下降,是一种业态趋势性的下降。

如果腾讯和永辉成功投资了家乐福中国,那么,家乐福中国将面临一个问题:谁主导未来家乐福中国的发展?

如果按照股权而言,仍将是家乐福总部。那么引入投资和合作的意义在哪里?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如果要挽救并保持“家乐福中国”持续盈利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投资和合作所能解决的。

更直白一点说,家乐福挽救不了家乐福中国的颓势。如果能,早几年就做了。

如果主导家乐福中国未来发展的是腾讯和永辉,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作为流量的中心腾讯并不具备操盘实体零售卖场的经验,重任或落在永辉肩上。

不妨做一种假设:

腾讯和永辉对家乐福中国的潜在投资只是第一步。

腾讯与家乐福中国的合作也只是双方的初步接触,让彼此更了解,也为未来更多更深入的合作有个很好的缓冲。

不能排除腾讯和永辉未来会有更多的投资或掌控更多的股份。

当然,也存在“大托管模式”的可能性,即家乐福将家乐福中国交给腾讯或永辉运营。或者能不能像阿里收购大润发的模式一样呢?

家乐福方面表示,此次合作结合了家乐福的全球零售专知、腾讯的卓越技术和永辉的丰富运营经验,尤其是在生鲜行业的深厚知识积累。

这句话含意深刻。《灵兽》的理解是,家乐福的生鲜供应链,可能要交给永辉来打造了——这是永辉的长项,是实体商业的聚客利器,是腾讯在合作中战略投资永辉的主要原因,也是家乐福的短板之一。不过,一旦生鲜供应链被永辉主导,技术上被腾讯主导,家乐福还剩下哪些发挥的空间,又还有哪些非要在中国市场上坚持下去的理由呢?

另一方面,这么多年在供应链上的布局,永辉终于在新零售到来的历史性阶段,迎来了供应链的输出和整合机会——不要小看这个动向,它可能将决定着中国零售业未来整合的战略走向。

数据来源:界面

(四)

家乐福因为大卖场而兴起,又因为“大卖场”模式式微时没有抓住转型的机会,进而逐步走向衰退。

在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看来,大卖场业态正在逐步走向衰亡。这是一种业态的衰亡,并非仅仅是家乐福一家企业的问题。

赖阳表示,这种颓势非常明显。已经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和三四线城市蔓延。

“它与城市的商业发展水平和电商发展渗透密切相关,当生鲜店、超市等发展得越充分,大卖场的生存空间就会越小,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已经在发生改变,大卖场会逐步被消费者抛弃,但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当然,家乐福并不止大卖场一种业态,还有便利店业态——Easy家乐福和自建的网上商城、APP电商平台等,2015年,家乐福开出了购物中心。

2014年,家乐福在上海推出“Easy家乐福”便利店,并于次年将部分门店调整至24小时营业。但却一直不被看好。目前,家乐福在上海及无锡两座城市开设近40家“Easy家乐福”便利店。

有业内人士认为,Easy家乐福完全没有找准定位,毕竟小业态和大卖场的经营完全不一样,粗放式和精细化的风格完全不同。

甚至有业内人士这样形容家乐福的便利店:用大卖场的低价优势,社区标超的营业面积,做着便利店的就近生意。

但事实是,家乐福在中国没有解决规模和效益的均衡问题,即便家乐福虽然在欧洲有4000家便利店业态,经验丰富。

至于线上,“家乐福网上商城”去年在全国18个城市相继上线,除了自建APP平台,“家乐福网上商城”还联手知名O2O平台美团、饿了么及百度外卖,为消费者提供在线购物服务。但交易量有限,对于动辄数十亿元的体量来说还是太小了。

(五)

《界面》前不久在“卖掉家乐福?”的报道中表示,在躺着赚钱的阶段,家乐福并没有意识到创新和改变的重要性,而是不思进取,错失了几次转型的绝佳机会。灵兽传媒创始人陈岳峰在接受《界面》采访时也表示,也正是这种不思进取让家乐福本来建立却一直缺位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最终成为家乐福自救的阻碍。

某种程度上,供应链是家乐福不可言说的痛。

家乐福也不是没有在努力。家乐福中国区总裁唐嘉年在2015年开启了家乐福在中国的最大变革:集中采购权、开建配送中心、上半年上线电商业务。

家乐福将全国的24个城市商品采购中心(CCU)重新组建成6个大区采购中心,各城市门店的采购和运营将被分离。与6大采购中心相匹配的是,辅以建立六大配送中心,类似沃尔玛在中国的做法。

但这一切都来得太晚了。

根据界面整理的资料,2009年,家乐福的门店数量被大润发超越。2010年,家乐福的销售额被沃尔玛超越。

2012年后,家乐福中国业绩和利润,开始进入到双下滑的阶段。 到了2016年,家乐福的单店业绩从2009年的2.35亿元滑落至2016年的1.58亿元。而大润发和沃尔玛的单店业绩分别为2.54亿元和1.75亿元。

数据来源:界面

很显然,家乐福已经在落后的路上渐行渐远。

不管怎么说,中国零售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都深深地打上了家乐福的烙印,它对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是有贡献的——所以,它的来和去、走或留,对中国零售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三十年河东已经走完,下面开始进入三十年河西的时代了。

阿里和腾讯对于实体渠道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2018年的零售业,还会有更惊心动魄的大戏上演吧?(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