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古城,你了解多少??!!
山海关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将军徐达在此筑城建关,因其北依燕山,南襟渤海,长城纵贯其间而得名。是明代万里长城上迄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军事城防体系。古城景区现已开放的主要景点包括天下第一关、兵部分司署、钟鼓楼、迎恩楼、望洋楼和王家大院等,主城占地面积126公顷。这里汇集了大江南北、关内关外的多种风俗和文化,为世人打造一个彰显历史、富有韵味和游客参与的明清文化旅游景区。
以下景区自2017年5月1日起可游玩
天下第一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整体建筑规模雄伟,气势浩然。经过多次修缮,因而使这座历经风雨及战火洗礼的标志性建筑仍傲然屹立于您的面前。
天下第一关既是山海关的美称,因其依山傍海地势险要,又与万里长城相连,实属辽冀之咽喉、兵家必争之地;整个建筑分上下两层,下部为城台,呈长方形,长44米,宽30.4米,高11.75米,城台建筑敦实雄厚,中央有砖砌拱券门,以通内外,券门洞高7.5米,宽5.8米,原设有大门,可以开闭。
山海关的钟鼓楼,是明大将军徐达创建山海关关城时修建的,当时的位置在关城北大街一带。万历十四年(1586)山海路参将谷成功移建于城中心,故又称中心楼。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员外郎邵可立修葺时去掉上层,而后一直为单层建筑。
山海关钟鼓楼由钟、鼓二楼及文昌殿组成,三体合一,独具特色,这种建筑形制,在国内是非常少见的。
钟鼓楼位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的关城中心,下为方台,高8.26米,四孔穿心,十字交叉,穿其内分别可通往东、西、南、北四条街。四孔券门石刻门额:东为迎旭、西为朝京、南为通海、北为观峦。台上建文昌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双层,高13.3米,一层四面带围廊,二层四面围平座,重檐歇山顶。殿内供奉文昌帝君,两边为明清举人、进士题名录。
望洋楼,山海关古城南大街南口的城楼,因1932年的榆关抗战而出名,近年来得到复古修缮,山海关旅游景点之一。
迎恩楼始建于明初,与镇东楼也就是天下第一关同时建造。因其遥向京都贵为门户而冠名。由山海关向西300公里就是明清两代的都城——北京,由京城来自皇帝的恩泽和赏赐、朝廷发给的粮草和饷银,自然都是来自西方。所以命名为迎恩门,上面的城楼也就随之叫做“迎恩楼”了。
迎恩楼下为城台,高12米,台上为仿明代大式砖木结构的城楼,重檐歇山、黑活铜瓦顶,面阔五间(长28.86米)、进深两间(宽16.86米),高19.47米。楼分双层,一层四面围廊,三踩斗拱;二层四面平座、围栏,五踩斗拱。建筑面积850平方米。
王家大院,又名山海关民俗博物馆,它座落在雄伟的“天下第一关”西侧,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家。王家大院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分四个套院,十八个展厅,五十九间房,是一个典型的明清四合庭院。布局非常严谨,风格典雅别致。“清砖铺地叠瓦房,花格窗户映回廊,翠竹摇曳青草绿,燕语蝶舞花凝香。”
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兴盛于咸丰年间,它的主人名叫王三佛,主要经营盐运,边贸,以及票号生意,到了光绪年间已成为富商巨贾,占据了山海关的“半壁江山”,号称山海关“南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