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蒋文度(7)办在火车上的军校
原创: 王文胜
1937年秋,蒋文度在南宁军校任军事教官。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发布《训勉全体将士书》,表示“纵使全国化焦土,我也要战斗到底;只要有最后粒子弹,我们也要战斗到底”的决心,希望全体将士“精忠报国,努力杀敌,争取最后的胜利”。
同月桂系组建第十一和二十一两个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辖第七军,军长周祖晃,第四十八军军长韦云淞。此时,第十一集团军只辖第三十一军3个师.。
南宁军校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校址由南宁迁往桂林。军校副校长刘士毅被调任第三十一军军长,蒋文度因此也被编入第三十一军。不久即随大军开赴抗日前线徐州、海州一带集结。
部队先由水路至广州,再转粤汉路、平汉路北上参战。第三十一军是临时征集广西各地青年新编的,训练未及一月,不但众人怀疑他们的作战能力,就是连军长刘士毅也深感忧虑。好在干部都是南宁第一分校的学员,刘士毅要求蒋文度他们利用北上运输这一个月的时间,在火车中为新兵讲解枪支各部名称与作用。是时,因运输拥挤时有停顿,每一停车,蒋文度即率部下车,在铁道两旁,作实地训练,而且注重作战技术练习,如自动火器的使用与射击等动作,以便一遇敌即可作战,免去一切形式上的操作。所以一路运送到徐州,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部队也就在火车上受了一个多月的实地训练。
至徐州后,李宗仁令蒋文度所在的部队沿运河南岸布防,因为怕敌人由平津经山东南下。李宗仁了解第三十军未经过严格训练,万一敌军南下,还可以利用运河掩护。谁知1937年12月12日,南京先失守敌人由津浦路北上,后方忽然变成前方。第五战区在徐州以南原未布有一兵一卒,我方由南京撤退部队,多避开津浦路正面而西向平汉路方面移动,所以徐州以南完全是空虚状态。李宗仁命刘士毅将运河南岸之兵力,星夜开至蚌埠,防守淮河北岸,阻挡敌人北上,因为蚌埠、怀远、临淮关等地都是战略要点。
蒋文度奉命率部赶到淮河岸边,发现淮河北岸不能防守,因为冬季水涸,到处可以徒涉,敌人随地可以渡河。当时,第三十一军归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指挥,刘士毅即向他报告,与其在淮河北岸死守,不如在淮河南岸机动作战较为有利。李接受他的意见,刘士毅立刻将全军编成5个纵队,分别驻于怀远、蚌埠、凤阳、临淮关、定远等地。日军沿津浦路北上的部队是第十三与第一○六两个师团。是时中国的一个军,才能与日军的一个师团相敌。此时日本是两个师团北犯,而第三十一军又是未经训练的新军,所以一般人都替他们担心。由于刘士毅对敌我之势力十分了解,因此他们的战略是:不与敌人正面冲突,能阻挡则阻挡。他们用这种日军攻于前、我军袭于后;日军出于东、我军现于西的战法,首先采用游击战与正规战之配合战法,使日军忙于首尾相顾。
1938年元月,白崇禧被委任军委会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部长,刘士毅调任军训部次长。1938年春,韦云淞率第三十一军驻防安徽池河镇,抗击日本第十三师团进犯,并指挥部队沿池河据险埋伏沉着应战。紧接着,日军集中炮兵、坦克火力,猛烈攻击第三十一军阵地,韦云淞的指挥部也被敌炮击中,蒋文度所在部队也与日军激战了4天4夜,部队伤亡过半。战役结束后,第三十一军伤亡很大,奉命撤往蚌埠休整。
蒋文度故乡古民居门头上的图案 王琼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