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信托经理参考:监管重磅出击 全面排查清理银保信员工违规持股
一周重点关注:
● 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34万亿元 同比增长24.5%
● 年内公司债企业债发行近2.3万亿 下半年仍有较大空间
● 楼市调控政策不断收紧,开发商面临新变局
● 24%!多地监管部门引导消费金融公司下调利率
● 监管重磅出击:全面排查清理银保信员工违规持股
● 新股定价要改 证监会剑指创业板“抱团报价”
● 年内获批三家 银行设理财子公司持续推进
● ESG投资理念逐步升温 银行理财积极布局该市场
● 地方AMC监管办法征求意见 信托风险资产处置拟纳入
● 集合信托发行“双降” 7月下滑至1800亿元
● 试水新交所REITs,新城控股以9个商业物业设立信托
● 河南国资委规定,将对永续信托等权益类永续债负债管理
● 监管再度“开闸” 信托掘金资产证券化新“蓝海”
●【观察】今年信托公司转型与创新看点有哪些?
●【观察】“15号文”对信托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财经视点
■ 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34万亿元 同比增长24.5%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5%,比2019年同期增长22.3%。其中,出口1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4.5%,比2019年同期增长23%;进口9.68万亿元,同比增长24.4%,比2019年同期增长21.4%;贸易顺差1.98万亿元,同比增加24.8%。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环比下降0.8%,比2019年同期增长18.8%。
点评:在全球供给与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不过,随着去年同期基数的逐步抬高,下半年外贸增速将有所回落,未来外贸发展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 年内公司债企业债发行近2.3万亿 下半年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年内公司债和企业债合计发行规模达22821.45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公司债发行2323只,发行规模达20152.69亿元,同比增长7.1%;企业债发行281只,发行规模2668.76亿元,同比增长27%。今年公司债也迎来创新品种,沪深证券交易所推出了碳中和公司债券、乡村振兴专项公司债。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碳中和公司债券发行30只,发行规模合计315.5亿元;乡村振兴专项公司债发行4只,发行规模28亿元。
点评:公司债品种的增加是在注册制推进、鼓励直接融资、完善债券市场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和产业应用债券融资,债券品种的增加将是持续的。长期看,公司债和企业债的发行仍然有较大空间。
■ 楼市调控政策不断收紧,开发商面临新变局
今年下半年开始,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面临的市场环境都愈发复杂。从7月下旬开始,中央、各地政府密集发布对楼市的调控政策,不仅调控力度大、范围广、覆盖全,且重点提及保障性住房和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对楼市的整顿力度远超预期。无论是房价还是地产行业,中央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变,政府旨在“稳”字当头,“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行业无疑将迎来新的发展周期。
点评:政府严厉整治房地产市场,意在稳定楼市,抑制市场无序炒作与投机,避免泡沫风险。尤其是当下,政府治理资本无序发展,各行各业投机炒作的空间大幅缩小,过剩资本可能寻找新出口。此外,为了稳定增长,政府可能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在传统上被认为会引起楼价上涨预期。
■ 24%!多地监管部门引导消费金融公司下调利率
近日,多地监管部门向辖内消费金融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将产品年利率降至24%以内。据了解,此前国内并未明确设定持牌金融机构的放贷利率上限。对于目前产品利率的调整情况,有消费金融公司表示“正在过渡期内进行调整”,亦有消费金融公司称“早已将产品利率调降至24%以内”。事实上,监管部门对一些消费金融公司的利率情况早已做过摸底。此外,在2019年底也有东部地区的消费金融公司接到监管指导,要求进行个贷利率调整。
■ 上半年总披露融资金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183.8%
根据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上半年我国投融资大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共发生4021起融资事件,同比增长45%,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发生2019起和2002起。上半年披露融资金额共有17058.9亿元,同比增长183.8%,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有8409.0亿元和8649.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上半年多次融资项目(融资笔数两次及两次以上的项目)共有223个,其中一季度有62个,二季度有161个,可见二季度以来融资热度持续攀升。
■ 十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8月6日报道,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广电总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10个部门在北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面深入推进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据悉,本次专项行动将重点打击新闻单位及其人员的新闻违法活动、各类网络传播平台及公众账号的非法新闻活动以及社会组织与个人的非法新闻活动。
■ 七部门联合调查“深房理”通报:2人被逮捕,3人被刑拘
备受关注的“深房理”案件调查处理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近日,从“深房理”案件联合调查处理工作组了解到,经初步查实,“深房理”涉嫌房产众筹和代持、违规套取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虚假广告宣传、隐瞒收入偷逃税款、伪造国家机关公文、非法集资等多项违法违规问题。此外,部分中介涉嫌为“深房理”违法炒房提供便利。目前,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已被依法依规启动问责和处罚,2名犯罪嫌疑人被逮捕,3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二、同业新闻
■ 监管重磅出击:全面排查清理银保信员工违规持股
一场针对银行保险员工违规持股的清理工作,正在展开。各机构要求在8月31日之前报送公司内部人员违规持股的情况表。从业界了解,本次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打击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利用职权或者职务影响力,违规持有银行保险机构股权的情形。员工通过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职工股、二级市场购买等方式取得的股权,不在此次清理之列。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清理工作覆盖的机构,并非仅有银行保险公司,还包括信托、其他非银、保险专业中介等在内的、银保监会监管的所有法人机构。
点评:今年是金融业合规整顿年,此次排查可能也与清理非法持有金融机构股权有关。此次清理也是监管部门对银行保险机构股权穿透监管政策的延续。此前重点是企业非法入股,这次延续到个人。
■ 新股定价要改 证监会剑指创业板“抱团报价”
对实践中出现的部分网下投资者重策略轻研究,为博入围“抱团报价”,干扰发行秩序等新情况新问题,证监会在加强发行承销监管的同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拟对《特别规定》进行适当优化,取消新股发行定价与申购安排、投资者风险特别公告次数挂钩的要求,平衡好发行人、承销机构、报价机构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博弈均衡,提高发行效率。证监会将指导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同步完善科创板、创业板新股发行定价相关业务规则及监管制度,持续优化市场化发行承销机制。
点评:此举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注册制新股发行承销制度,促进买卖双方博弈更加均衡,推动市场化发行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 年内获批三家 银行设理财子公司持续推进
随着上海银行筹建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目前获批筹建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数量已增至25家,仅年内就有3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目前,获批筹建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中大部分已经开业。而这些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去年的业绩也是全面飘红。19家披露去年业绩的理财子公司2020年合计实现净利润达97.79亿元。除了去年8月份才开业的苏银理财未披露净利润外,其余理财子公司在去年全部实现盈利。其中,有14家去年实现净利润超亿元。
点评: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和开业,不同类型银行设立的理财子公司在发展上也有所不同。预计未来整个市场会形成30家至40家理财子公司的格局,但集中度将会较高,前十多名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将占大部分比例。
■ 保险资管产品近三年均实现正收益 股票型产品表现最优
去年开始可以面向高净值个人客户发售的保险资管产品,近一年来收益如何?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共有220只保险资管产品完整披露了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的基金净值数据。各类型保险资管产品近三年整体均取得正收益,其中,股票型保险资管产品取得71%的平均回报,表现最优。而在近一年股票型保险资管新产品中,最高收益率接近150%。
点评:政策开闸叠加业绩护航,为保险资管拓展第三方业务打开了空间。可以预见,保险资管公司可比肩其他金融机构的拳头产品会越来越多,将为更多机构和高净值人群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理财选择。
■ ESG投资理念逐步升温 银行理财积极布局该市场
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银行业ESG主题产品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自2019年4月华夏银行推出国内第一只ESG主题理财产品以来,全国银行业累计发行78支ESG主题产品,募集规模434.94亿元,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66%。具体来看,2019年全国银行业共发行了13只ESG主题产品,募集规模123.17亿元;2020年则达到了44只,募集规模211.93亿元;2021年截至7月底,已发行了21只,募集规模99.84亿元。
点评:随着群众越来越重视ESG理念,未来将有越来越多企业将ESG概念纳入业务,这一行业的成本劣势将逐渐消失。未来ESG主题产品的回报很有可能长期高于普通产品,产品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将有所提升。
■ 公募齐唱咏“碳”调 15只“碳中和”基金密集登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日,今年以来新申报或改名为“碳中和”相关主题的基金数量达到15只,其中,7只为股票ETF及其联接基金,7只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另有一只定开债基。具体来看,目前瞄准中证内陆低碳经济主题指数,布局股票ETF产品的有华夏、易方达、银华、广发、鹏华、泰康资管等6家公募管理人旗下7只产品。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汇添富、海富通、西部利得、创金合信等基金公司都有“碳中和”主题基金产品获批。此外,创金合信、财通、新华基金旗下“碳中和”相关主题基金、永赢基金旗下“信利碳中和一年定开债发起式基金”,目前处于申报环节。
■ 猛增五家!黑翼等空降百亿私募阵营?量化增至17家
在去年中大型私募业绩和规模双升,百亿私募数量大增的背景之下,今年,百亿私募扩容的速度并没有按下暂停键。近期,百亿私募数量猛增5家,分别是黑翼资产、因诺资产、呈瑞投资、久期投资、睿郡资产。加上今年新晋百亿的重阳战略、同犇投资、万方资本、启林投资等管理人,截至2021.8.4,最新的百亿私募家数已经增至84家。地区分布上,7月,北京再添久期投资。在黑翼、睿郡、因诺的加入之下,上海的百亿私募已经增至38家,远超北京和深圳。在数量上,上海依然独占鳌头。
三、信托动态
■ 地方AMC监管办法征求意见 信托风险资产处置拟纳入主营业务
据悉,《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近日向业内征求意见。据知情人士透露,《征求意见稿》将地方AMC主营业务进一步扩大,将企业纾困、破产管理人、信托风险资产处置等业务纳入其中。据了解,此次银保监会向业内下发的《征求意见稿》与此前部分地方版AMC监管规则中的模式类似,不过,相关规则更加明确和细化。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地方AMC参与信托风险资产处置时允许直接收购相关资产,但是否可以打折、如何定价仍需等待进一步的规定。
点评:尽管地方AMC拥有丰富的不良资产处置经验,但信托行业资产的属性、风险资产的性质和商业银行不尽相同,处置信托行业不良资产给AMC带来市场机遇的同时,也需要AMC积极去探索和加强一些符合信托行业的风险处置模式和能力。
■ 集合信托发行“双降” 7月下滑至1800亿元
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7月我国68家信托公司共发行2157只集合信托产品,累计市场规模达1815.3亿元;相比6月,发行数量锐减32%,融资金额下滑14.2%。事实上,除发行量的明显下滑外,近来信托产品收益率也在“缩水”。以上周为例,全周共有104款新成立产品公布了预期收益率,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68%,环比回落0.35个百分点,降幅为4.95%。
点评:从过往的情况看,7、8月份是信托展业相对较少的时间段,预计短期内信托产品的投放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另外,信托发行滑坡一个重要原因是房企信托融资渠道的不断降温。
■ 试水新交所REITs,新城控股以9个商业物业设立信托
7月30日,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宣布,其正筹划将通过境外控股子公司间接持有的、主要位于长三角区域和部分二线省会城市的9个商业物业作为底层资产在新加坡设立信托基金,再申请向相关投资者发行信托份额以实现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后续,新城控股于新加坡设立的间接控股子公司信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作为本次拟设立信托基金的管理人,预计于2021年8月1日或之前,向新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表格,以申请批准该信托基金于新交所主板上市。
点评:新交所REITs的信托份额大多在30%-50%,新城控股如此大的认购比,一方面拥有对项目的绝对控制权,同时也留给市场足够的空间。
■ 河南国资委规定,将对永续信托等权益类永续债负债管理
近日河南省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省管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省管企业要加强负债约束管理。河南省国资委还规定,将对永续债券、永续保险、永续信托等权益类永续债和并表基金产品余额超过净资产40%的部分视同带息负债管理,对新增永续债实施严格审核,推动永续债总体规模稳步下降。对纳入债务风险重点管控名单的企业,要严格审核发行方案,并实施债券发行比例限制,原则上债券余额占带息负债的比例不得超过30%, 一年内到期债券不超过债券余额的60%。
■ 监管再度“开闸” 信托掘金资产证券化新“蓝海”
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团队”再度进行扩容,8月2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关于国民信托有限公司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的批复》批准该公司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负责管理特定目的信托财产并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这也是时隔两年后,监管再次对信托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开闸”,在国民信托之前获得批复的信托公司为民生信托,获批的日期为2019年7月22日。
■ 新华信托拟面向社会 公开招募投资者参与重组
被接管的新华信托有了新进展。8月5日,新华信托官网发布发布公告称,拟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投资者参与重组,报名时间截止9月4日。公告对对意向投资者提出了5大资格条件。同时,意向投资者应承诺:认可并同意新华信托重组工作,愿意配合并支持重组工作;应依法保障新华信托债权人和信托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应依法保障新华信托现有员工的相对稳定;应确保其提供的所有文件及资料真实、合法、有效、完整;如违背上述承诺,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 中国华融分拆进行时!对华融信托进行股权重组
坐拥万亿资产的中国华融将如何分拆一直是市场焦点,其旗下多张金融牌照处理迎来新进展。8月2日晚,中国华融公告称,拟实施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和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股权重组项目。中国华融表示,根据监管机构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业的要求,公司拟将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对外公开转让。针对华融信托存量债务情况,拟与主要机构债权人协商“债转股+股权转让”方式对华融信托实施股权重组。
■ 中信信托成功落地单笔亿元信托投保保险金信托
日前,中信信托与中信银行、中信保诚人寿协同落地一单总保费1.2亿元的信托投保保险金信托——信托财产由“保单+现金”组成,其中的保单也是近期中信保诚人寿最大保费规模的个人保单。中信信托推出的信托投保服务,一方面,可以帮助客户通过个性化的信托利益分配条款,实现未来对家人生活的长期妥善照料;另一方面,通过该服务,客户指令中信信托作为保险的投保人,增强了保单的风险隔离功能,避免了个人作为投保人可能出现的保单失效、被强制执行、分割等种种不确定风险。这也是该客户选择上述保险金信托模式的最重要原因。
四、市场观察
■ 今年信托公司转型与创新看点有哪些?
在资管新规落地,以及行业整体压通道、控地产、非标转标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各家信托公司都加快了转型步伐,积极创新,开拓新的业务。具体包括:
主要创新点:
1、加速开发TOF信托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仅截止4月中旬,今年信托公司就已累计发行了200余款TOF产品,而去年同期只有20余款,中航信托、中信信托、北京信托、杭州工商信托等20余家公司在TOF业务上均有布局,积极丰富TOF产品线。
2、积极布局基础设施REITs。目前已经有建信信托、华润信托、华鑫信托、苏州信托等信托公司参与投资了其中8只产品,华鑫信托、苏州信托还积极参与了7单REITs的网下询价发行环节。不过,信托公司参与REITs投资的份额普遍不高,建信、华润投资所占份额均未超过5%,信托类资金的整体参与量不足4亿元。
3、碳信托成新赛道。目前已有8家信托公司设立了9只碳信托产品,其中有6只是今年新设立的,其中碳投资类信托居多。2021年以前,爱建信托、中建投信托和中航信托设立的三只碳信托均为投资类。今年内,中航信托、华宝信托和中融信托又分别设立了碳投资类信托,主要投向碳排放配额、CCER及其他现金管理类产品。
■ “15号文”对信托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近日,银保监会下发了《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15号文”)。15号文共六章二十六条,主要是重申严禁新增隐债、妥善化解存量隐债、强化风险管理等监管要求。尽管15号文整体来看为原有监管要求的延续和对银行保险机构落实好监管要求的敦促,但其对信托业的发展尤其是基础产业信托业务的开展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
主要观点:
1、融资类基础产业信托业务将受到主要影响。一是部分融资类基础产业信托属于15号文的规范对象。二是基础产业信托规模较大和占比较高的信托公司可能受15号文影响较大。
2、基础产业信托展业难度与风险程度将有所提高。一是未来基础产业信托业务的展业难度将加大,行业基础产业信托业务规模或将逐渐下降。二是存量基础产业信托业务的风险程度将有所提高。三是对涉及较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业务规模或较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业务规模占比的信托公司来说,可能会因为15号文的严格执行而严重影响传统业务的开展,同时存量业务的风险程度可能也会快速上升,经营业绩将因此受到较大影响,转型的压力也会更大。
3、积极推进基础产业信托发展模式转型。一是业务模式转型。未来基础产业信托的拓展,或将从“融资转投资”和“融资转服务”两种模式发力。二是风控模式转型。未来将加强专业性和提高以市场化思维、经营性思维考虑融资主体和具体融资项目的偿债能力。三是盈利模式转型。融资类、投资类、服务类基础产业信托的盈利模式将综合化,信托公司获取的信托报酬从利差转向管理费和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