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名村】广东省深圳市福永凤凰古村
天下文氏一家亲 ID wsyjq8
宗亲,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天下文氏一家亲”,再点关注,即能加入咱们文家人大家庭,恳亲问祖,联谊交流,与全球文家人在一起,获取最新资讯,让我们一起传播文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联结宗族根脉、传递家国情怀!
深圳福永凤凰古村
在深圳西部福永街道凤凰社区,有一座具7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凤凰古村。当深圳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大都市后,凤凰古村却依然像一个大家闺秀,不被外界的繁华和喧嚣所诱惑,默默地坚守着。深圳凤凰古村落位于宝安福永凤凰山山脚下,始建于宋末元初大德年间,是深圳仅有的几个古村落之一,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后人聚居地。
据《文氏通谱》记载,南宋末年,文天祥胞弟文璧任惠州太守,其堂弟文天瑞随同前往,娶妻冼氏。为避元初战乱,文天瑞渡海迁往海南万州,终老于此;而其子文远(字应麟)则仍留居惠州,后来迁至宝安,在岭下村(今松岗镇凤凰村)安居乐业,繁衍后代。因此文天瑞为岭南文氏始祖,而文远(字应麟)是宝安文氏始祖。
清康熙年间《新安县志·地理志》载:“望烟台,在凤凰岩下,传文丞相侄文应麟子孙家于岭下,为何右丞相部将。值岁荒,建此楼登眺,凡家无餮烟,赈之,至今犹称'烟楼下’云。”这一记载正好与《文氏通谱》吻合。
文应麟是个热血青年,一直景仰伯父文天祥之爱国气节,不服元朝外族的血腥统治。“倜傥尚志节”,胸臆揣大义,时刻不忘文天祥遗志,反元复宋。为此,他经常聚集一班志同道合义士,暗中练武习剑。为了避开当地官府的猜疑,他把练习场地暗藏在大茅山脊(名为白鸽山)的山坳处。练武场边有块刀状大石块,经常被文应麟用作磨剑试剑,此石因而得名“试剑石”。
试剑石
文应麟习武练剑的同时,默守祖训,躬耕勤业,其时置田产八十顷,生活颇为殷实,但他处处体恤贫困之民。当穷人家借了粮食财物无法偿还时,他就当众烧掉借据。由于当时元朝官兵的抢夺掳掠,民不聊生,文应麟同情百姓遭遇,便常给穷苦百姓送粮,因通讯不发达,为了瞭望方便,他就在大茅山巅临时搭建了一座望烟楼,每到晚饭时间,就登楼眺望山脚村落的农家有无炊烟。如见断炊,无米下镬,则心痛难受,立马派人送粮上户,挨家接济。此后,他在练剑爬山之时,多了个内容——眺望炊烟。
望烟台
时间长了,为瞭望方便,他干脆在山上建一座望烟台,凭烟济民。老百姓对此感激万分,纷纷称赞他为“活菩萨”。据传,有一晚文应麟睡梦中,受观音托梦,在大茅山一个“凤凰栖息过的岩”建立寺庙。他醒后即出资金,兴土木,建起凤凰岩古庙。庙建成后,香火鼎盛,人流络绎不绝,随着凤凰岩的名字越传越广,大茅山渐渐被称作凤凰山,岭下村也改叫做凤凰村。
凤凰岩古庙
乡人为纪念这位乐善好施、关心民众疾苦的义士,便在瞭望台的旧址,建立一座望烟楼,名书“烟楼晚望”。如今文氏祠堂楹联刻“烟楼世泽,正气家风”正是对这段历史的铭记。2008年《望烟楼的传说》被列入深圳市、区两级“非遗”保护名录。
历史上的连年战事,明朝以前,流落新安县的文氏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无人知晓他们是文天祥的后人。元朝灭亡一段时间后他们才敢公开身份,到了清代方开宗祭祀,嘉庆年间在南头城建信国公文氏祠,和在文氏各村建立宗祠。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马山头村鲇鱼溪的文应麟墓,清光绪年间得以重修,1992年由香 港、深圳两地文氏后人再次修葺,墓室用花岗岩石砌筑而成,上刻“元义士应麟文公墓”。
文远(字应麟)育有二子——文起东与文起南,他们的子孙后裔被称为“宝安文氏七大房”。元朝时期,元兵四处搜捕文氏后人,文氏多半隐姓埋名,很少有知道他们是文天祥同宗后裔。直到明朝,宝安文氏才公开身份,他们参加科举,兴建文氏宗祠,祭拜祖先,成为岭南显赫族群。凤凰古村属宝安文氏七大房的第二房义公后裔。
而今的凤凰社区90%以上为文姓,古村现有古建筑约360座,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其中,明代建筑4座,清代建筑60座,民国时期建筑96座,古井17口,是广东省内古建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典型的广府民居建筑群之一,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突出。
凤凰塔位于福永街道凤凰岩岭下村口。大约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相传凤凰岩栖凤,后有道士潜修,当地建庙塑其像供奉。经嘉庆年间(1796-1820年)重修,成为当时名胜。因胜迹毁于战乱,1984年凤凰圩当地群众和港澳同胞捐资重建此塔。
该塔为六角六层,在每层塔门上均有石匾或对联,塔基和第一层下半段用青麻石砌筑,塔基六角。第一层正面用方形门,第二、三层正面用卷门,四、五层用方窗,六层用圆窗,塔高约20米。 1984年9月6日该塔被列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村古建筑有祠堂、书室、家塾和民居这4种类型,现保留有69座明清民居、私塾书室近10座、公祠12座、12口古井、12棵古树、6条主巷道和35条次巷道。古村房屋多是以花岗岩或红砂岩为墙基的砖木结构,清水砖墙,屋顶有船形正脊,还有灰制雕塑和壁画。在一些民房大门上方,我们还发现了石刻的匾额和雕塑,因为年代久远,图案已经模糊。而在民房内,梁架墩头上还有木刻或石刻纹饰,封檀板上有木刻人物故事和花草图案。
凤凰古村的巷道颇具特色,为了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凤凰村巷道长宽比多在1.5∶1~2∶1之间,使得多数巷道全天都于建筑阴影之中,夏季主导风向形成冷巷。因为采用“梳式布局”,在巷道中,路人只能看到鳞次栉比的山墙和寨门,不能一眼把民房内看个通透,使得保留明清风格的民房充满了神秘感。
走进凤凰古村,踏着青石板,感触着历史的苍老和岁月幽深。那一条条弯曲小巷,默默叙说着千年往事、人世沧桑。抬望眼,鲤鳞似的瓦片逶迤远去,烟云般的历史扑面而来,静聆凤凰扑翅和伶仃洋的涛声。
走进古村,但见不少古井,它们在岁月的长河里波澜不惊,任日月的光华流逝,将古村点缀得韵味十足,使钢筋混凝土包裹的村庄更具明清古韵。
古村还有一座座沐浴了五六百年风霜雨雪的书塾,使古村充满了书卷气。进士出身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人,继承了书香家风,在战乱岁月,来到陌生的福永凤凰山下开村立业,亦不忘为子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凤凰明清古建筑群历史文化内涵丰富饱满,覆盖了元、明、清和民国时代,包含有大量明清建筑文化艺术中的建筑造型艺术、建筑雕塑艺术、石刻艺术、木刻艺术、壁画艺术和书法艺术,是广东不可多得的综合性古建筑文化艺术的天然宝库和艺术殿堂。漫步在古村,栩栩如生的石雕石刻,色彩斑斓的兽头鸟身,穿过岁月的烟霞,雍容华贵地站在跟前。智慧与力量,粗犷与细腻,沉潜静默,无语千秋……
资料显示,凤凰古村有灰制雕塑人物、动植物图案约2000多组,木刻人物、动植物图案3600多组,石刻人物、动植物图案500多组,壁画1000多组,石刻阳字门匾17个。在茅山公家塾前厅内墙顶部,绘有一幅巨大的明代风格的彩绘人物故事画“八仙图”,为深圳地区民宅仅存完好的一幅明清巨型壁画。
站在凤凰文昌塔顶向西眺望,浩瀚的伶仃洋就在眼前。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举兵南下,自临安沿海直逼宝安、新会、珠海一带。文天祥在赣吉两州(江西)募集数万民兵抵抗,被元军击败后被俘,后在大都(今北京)慷慨就义。
当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路过这里时,看到壮美的江山,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写下了《过零丁洋》,其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绝唱,光照千秋。
其间,文应麟首建“凤岩古庙”,筑“望烟楼”,开凿三口水井,建通往“凤岩古庙”的石板桥和石砖路,还大兴土木,统一座向、统一规划建起中国南方广夏宋代风格的豪宅,这些建筑至今仍然使用,保存尚好。经几代艰辛经营,形成今日凤凰古村的雏形。如今,凤凰村民90%以上均为文天祥堂弟文天瑞长子文应麟的后裔。
时至今日,现代文明已经入侵到凤凰村,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发展,那种大一统的现代建筑或毫无特色的高层出租屋总会这里长出来一些,那里长出来一些,东一堆水泥西一堆红砖,在一片和谐而安静的老房子中,显得非常的刺眼,谁来保护我们的凤凰古村,让我们对历史还存着一些念想?
沐浴了700多年风霜雨雪的凤凰古村,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的沧海桑田巨变,这里有着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纪念馆,不远处的凤凰山上拥有几百年历史依然香火鼎盛的凤凰古庙。凤凰古村曾历经修旧如旧的一期保护开发,二期开发在即,凤凰古村已经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姿展翅高飞。
热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