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 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
文/习古文化
古诗词赏析的初秋,
就从“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开始罢。
除却立秋日的15首秋诗,
诗词君最先读到的便是
韦应物的“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这两句诗极朴实,又极美,
诗词君仿佛从中看到了20年后的自己,
然后发了好长时间的呆o_o ....
待回过神来,凉风顿生,夕阳坠楼。
这种感觉,不可言说,
还是先来读诗吧~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唐·韦应物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简析
韦应物在“淮上”的经历,可用“喜忧参半”四字概括。
先说“忧”。韦应物离京之后一路南下至“淮上”(江淮一带),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去广陵(扬州)谋一份差事。可惜,在此地盘桓大半年,依旧难遂心愿。第二年秋天,韦应物准备北归,很明显是“铩羽而归”,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再说“喜”。漫漫长夜中,他看到了一束光亮,这点温暖与慰藉来自于他的故友。首先,他在此地遇到了阔别十年的“梁州故人”,他们一同回想在江汉为客时的点滴往事,少年的欢娱、中年的沧桑,都在“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中流淌出来。还是在这个秋天,他又得遇洛阳旧友李主簿,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他乡遇故知”,他又体验了一次,喜是必然的。只不过,喜的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悲伤。
“李主簿”即李瀚,曾于公元765年在洛阳县任主簿,后来不知因何事辗转淮上,与韦应物偶遇。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开头两句写李主簿居处环境。他在一古渡旁搭了个茅屋,卧在其中可以看到淮水奔流。渡口是过客往来之地,本应熙熙攘攘,嘈杂喧闹,但着一个“古”字,那氛围便立即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古渡年代久远,呈现出一种萧条索寞之气,而在此结茅的李主簿自然也非得志之人。
所以,紧接着二句便是李主簿的特写。“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门前的树木秋气纵横,窗里的主人则霜气横秋。秋树对老人,意境何等的苍凉。这两句容易令人联想到唐人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白居易的“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还有马戴的“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前三个都是用“老树”映衬“老人”,突出一种衰颓,有比喻的意味;后一句用他乡之树映衬独夜之人,突出一种孤独之感,没有比的意思。
另外,这两句虽是李主簿的画像,又何尝不是韦应物自身处境的写照呢?
颈联“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写两人的相遇。谓李主簿所在的寒山终日无人拜访,能看到的就只有往来的大雁;就在他孤独寂寞的时候,韦应物驾着一叶扁舟来访,这对李主簿来说无异于“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欢喜中更多的是感动。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韦应物从故友处推想:傍晚时见到我这个“归客”,你一定忘不了我这个“旧游”。“旧游”二字,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清代学者谭宗《近体秋阳》:“第八句养气以出'遇李’题,作法老清,高贵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