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临床绝技/皮肤科】肖定远常用秘验方
一、清利通络止痛汤
【组成】龙胆草15g 柴胡5g 黄芩12g 栀子12g 车前草18g 板蓝根18g 郁金12g 香附6g 当归6g 赤芍15g 丹参18g 夜交藤18g
【功效】清肝利湿,理气通络止痛。
【主治】蛇串疮,乃肝胆湿热,蕴郁肌肤所致。
【用法与治法】清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送服。
【方解】本方乃龙胆泻肝汤加减而得。方中重用龙胆草、板蓝根、黄芩、栀子清肝泻火解毒利湿,车前草清热利湿,夜交藤宁心安神除烦,柴胡味苦性凉、入肝经,能疏肝行气。当归有养血活血之功,丹参、赤芍凉血清热,活血破血,消散血中之浮热,三者合用,既能养血和营,又能凉血活血祛瘀,与柴胡为伍、配以郁金,制香附使肝气得疏,肝血得养,肝气充而不滞,肝结得消。方中活血通络止痛之品,与疏肝行气止痛之药合用,既入血分又入气分,使气血流畅,血随气行开塞通瘀而止痛。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加减法】
疼痛明显者,加蒲黄、五灵脂活血破瘀通经止痛;皮疹色红,血热明显者,加生地黄、牡丹皮以清热凉血活血;皮损潮红疼痛明显,有便秘者加酒大黄以清热破瘀,并有釜底抽薪之妙;痒感明显,可加白鲜皮、地肤子祛风止痒;乏力,纳差,仍伴疼痛,乃正气已虚,余毒未解,加黄芪益气健脾而能托毒外出;夜寐欠安,彻夜不眠.加磁石、珍珠母等重镇安神止痛。
二、祛疣软坚汤
【组成】板蓝根15g 马齿苋15g 蒲公英15g 木贼15g 丹参15g 赤芍15g 紫草15g 制香附6g 露蜂房5g 防风5g 薏米仁30g 生芪18g
【功用】疏风清热,活血解毒,化瘀散结。
【主治】扁瘊,乃风邪搏肌,外感毒邪,热毒蕴结而成。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送服。
【方解】方中板蓝根、蒲公英、马齿苋清热解毒,板蓝根现代药理研究有抗细菌病毒作用,马齿苋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防扁瘊愈后复发;木贼疏散风热;丹参、赤芍、紫草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制香附行气活血,软坚消斑;露蜂房以毒攻毒,祛风止痒与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配伍,药力剧增,并可助防风止痒,缓解症状。重用薏米仁、黄芪以健脾渗湿,且有透表作用,可引药直达肌肤。合方既可清热解毒,祛风凉血,又能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而达散结消聚之功。
【加减法】肝火炽盛者,倍马齿苋,加夏枯草清肝泻火、软坚散结;瘊子色灰褐,质硬而难消,加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散结;瘊子皮色不变,质软,加生牡蛎、磁石软坚化积,重镇平肝潜阳。
三、祛风通经活络汤
【组成】桃仁5g 红花4.5g 板蓝根9g 土贝母4.5g 马齿苋6g 生薏米12g 夏枯草9g 木贼6g 制香附4.5g 丹参6g 皂角刺4.5g
【功用】通经活络,祛风化瘀。
【主治】枯筋箭、扁瘊,乃经络血分血瘀,风邪外搏而致。亦治瘿瘤。
【用法和冶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送服。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增强通经活血行瘀之力;板蓝根、土贝母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病毒作用;薏米仁、马齿苋、木贼、香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平肝熄风,对疣体有一定作用;丹参活血化瘀,破血行气,使凝聚消散,丹参又能清解瘀热;皂角刺具有散结作用,与夏枯草分别入肝经并引药直达病所。合方既能加强通经活血,行瘀祛风之功效,使皮肤之瘀行风去,而疣瘊消失。又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使经络肌肉之气行、血活、结散。
【加减法】疣体表面粗糙,加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瘀;伴疼痛者,加三棱、莪术以加强破血散结止痛之功: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加夏枯草清肝泻火。治瘿瘤可加牡蛎、昆布、浮海石,以平肝软坚散结。
四、清解燥湿汤
【组成】露蜂房6g 金银花15g 野菊花12g 当归6g 白芷6g 土茯苓18g 薏米仁30g 车前草15g 白鲜皮15g 丹参15g 赤芍15g 木瓜9g
【功用】清热解毒,祛湿消疮,活血止痛。
【主治】疖病、坐板疮,乃湿热下注,蕴而成毒所致。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至I小时送服。
【方解】方中以露蜂房具有祛风止痉、解毒疮散肿定痛等作用,对未成脓者能消散,使已成溃者自溃。使已溃者拔毒生肌,以促进创口早期愈合;既可内服、又可外敷。与金银花、野菊花、白鲜皮配伍,除湿清热解毒,消痈疮肿毒更显著。土茯苓除湿解毒散瘀,利水消肿。丹参、赤芍、白芷、当归配伍使用,除具活血定痛排脓功效外,并可调和气血、祛湿,能迅速改善皮肤微循环有效血流量,是加速痊愈的因素。更用木瓜除湿引药下行而至病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湿消疮、活血止痛、益气养血、托里生肌之效果。
【加减法】脓未成或已成未溃,加穿山甲、皂角刺透托而溃坚散结;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散瘀止痛;疮色晦暗,病程日久,去野菊花,减金银花,加黄芪、白术健脾益气,扶正以祛邪;瘙痒明显者,加全蝎,祛风解毒止痒;创面漫肿,小便不利者,加薏米仁、车前草解毒利湿消肿。
五、流火清消饮
【组成】防风6g 柴胡6g 金银花15g 连翘12g 当归9g 赤芍15g 萆薢12g 白芷6g 花粉12g 黄柏12g 生薏米30g
【功用】疏风清热,凉血解毒,化瘀通绪,消肿散结。
【主治】流火,乃毒热化火,与风热外邪搏结,气血瘀滞所致。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送服。
【方解】方中用防风、柴胡味辛,辛者能散能行,故能疏风通络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散结,当归、赤芍、白芷清热凉血,活血消肿;黄柏、薏米清热解毒利湿;萆薢清热利湿,导热下利;花粉清热散结,此处用之,亦有此意;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凉血解毒,化瘀通络,消肿散结之功效。
【加减法】热毒炽盛者,加强黄芩、黄连清热解毒之作用;流火色如涂丹,高于皮肤者,加丹皮、水牛角以清热凉血散血;大便秘结者,加酒大黄攻下,同时具有活血通瘀解毒泄热之效;下焦者,加川牛膝引药下行;在上者,去黄柏,可加蝉蜕;病久肤色暗红,梆硬感,加土鳖、地龙活血通络,皂角刺散结。
六、祛风养血汤
【组成】黄芪30g 防风9g 白术15g 白芍12g 何首乌15g 当归6g 蒺藜12g 蝉蜕6g 桂枝6g 甘草3g 地肤子15g(布包)
【功用】益气固表,养血祛风。
【主治】瘾疹,乃风邪入于血络不得外解所致。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送服。
【方解】本方乃玉屏风散加味而得。方中以重用黄芪益气固表,旨在扶正,防风走表祛风,二者相畏相使,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稽邪;防风得黄芪祛风而不伤正。配伍白术益气健脾固中,具有益气固表,健脾功效。诸邪犯病,风邪首当其冲,在基本方中,加入蝉蜕、蒺藜、地肤子;桂枝开腠理,辛温疏风散邪,透疹止痒;同时加用当归、白芍、何首乌养血活血通络和营,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合方可益气固表,养血祛风。
【加减法】慢性瘾疹,久病伤正,加党参以增益气健脾扶正之功;风团频发,瘙痒明显,加僵蚕、乌梢蛇、全蝎以活血化瘀,祛风搜剔,进一步疏泄郁于肌肤之风邪;皮损鲜红,加生地黄、牡丹皮以凉血清热;风团夜间为甚,寐差则加牡蛎以重镇安神,养阴固本。
七、凉血消疹汤
【组成】生地15g 当归9g 蛇床子15g(布包) 赤芍15g 紫草18g 荆芥6g 防风6g 蝉蜕5g 蒺黎12g 车前草15g 甘草3g
【功用】凉血清热,消风解毒,安神止痒。
【主治】瘾疹,乃心经有火,血热生风所致。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送服。
【方解】方中以生地、当归、赤芍、紫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荆芥、防风、蝉蜕、蒺藜、祛风止痒;则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车前草清热利水;甘草则调和诸药。合方共成凉血清热,祛风解毒,安神止痒之功。
【加减法】瘙痒明显者,加苦参、露蜂房以增疏风止痒之功;大便干结,加胡麻仁润肠通便止痒;皮肤瘙痒,夜寐不安,加夜交藤、远志养心安神除烦;自觉灼热,抚之肤温升高,加知母、石膏意在清热泻火除烦。
八、解毒渗湿汤
【组成】防风6g 苦参12g 白鲜皮9g 地肤子15g(布包) 蒺藜12g 蝉蜕6g 金银花12g 黄芩9g 苍术9g 黄柏9g 龙胆草12g 生薏米30g 萆薢12g 车前草15g 六一散12g
【功用】祛风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急性湿疮,乃蕴湿郁久化热,复为邪袭,风湿热相搏,客于肌肤而成。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送服。
【方解】方中以苦参泄血中之热,燥湿解毒,祛风止痒;与黄芩、黄柏合用能加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防风祛风除湿;蒺藜、蝉蜕祛风止痒;地肤子、白鲜皮燥湿利湿止痒,善除皮肤湿疹、疱疹、疮毒;龙胆草、薏米、清热解毒祛湿;黄芩、金银花清热解毒、凉血通瘀,燥湿除烦;车前草、六一散清热利湿消肿;黄柏、萆薢清热利湿。若皮疹糜烂渗液较多时,就得加重银花、黄柏、苍术、萆薢的用量;合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祛风通络止痒之功。
【加减法】大便秘结,加酒大黄,通腑泻火,散瘀通络;夜寐欠安,如夜交藤宁心安神止痒;皮损肥厚,干燥脱屑,加白芍、生地、当归、赤芍既能滋阴养血、清热凉血、润燥祛风以止痒,又防免过用苦寒而伤阴;亦可加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止痒,乃“血行风自灭”。
九、养血祛风止痒汤
【组成】生地15g 熟地15g 白芍15g 赤芍15g 白鲜皮12g 蒺藜12g 苦参15g 丹参12g 益母草12g 鸡血藤12g
【功用】养血祛风润燥,健脾活血祛湿。
【主治】慢性湿疮,乃血虚生风化燥,脾虚湿浊凝聚肌肤所致。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送服。
【方解】方中以生地、熟地、赤芍、白芍滋阴养血,清热凉血,润燥祛风以止痒;丹参、益母草、鸡血藤养血活血止痒,使粗糙肥厚之皮损,得以润薄软柔,并共奏“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苦参泻血中之热,燥湿止痒;白鲜皮苦寒燥湿、清热止痒;合方共奏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
【加减法】瘙痒明显,加全蝎,善能走窜,消肿散结、止痛止痒,功能最捷,合忍冬藤清热解毒,祛风通络;纳差,乏味,则加陈皮、茯苓理气健脾,燥湿调中;鸡内金消食健胃化积;大便秘结,加酒大黄攻下通便,同时具有活血通瘀,解毒泄热之效,具有釜底抽薪之妙;寐差,加夜交藤养血安神止痒。
十、祛风健脾除湿汤
【组成】厚朴2g 薏米6g 枳壳2g 内金5g 瓜蒌6g 防风2g 蝉蜕2g 地肤子5g(布包) 白鲜皮3g 生地5g 丹皮2g 赤芍5g 紫草3g 萆薜3g 车前草10g 鸡内金10g
【功用】疏风清热,健脾利湿,活血解毒。
【主治】奶癣,乃胃强脾弱,湿热蕴蒸,复感风热邪毒,浸淫肌肤而成。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送服。
【方解】方中以防风、蝉蜕、地肤子、白鲜皮祛风胜湿止痒;生地,丹皮、紫草凉血活血解毒;赤芍、萆薜、薏米健脾渗湿利水;车前草清热利水祛湿;患儿胃肠积滞,湿热内蕴,则以厚朴、枳壳理气和中导滞;鸡内金消食健胃化积,可使滞热得去,湿热得解。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痒、凉血解毒、健脾燥湿之功。
【加减法】奶癣皮损色红,滋流黄水,重用生地黄、牡丹皮,加银花、黄芩、紫草,以抗炎清热、凉血解毒;夜间吵闹不安,加夜交藤,宁心安神止痒;喜伏睡、磨牙,去赤芍,加白芍、地龙,养血柔肝兼清肝热;便秘不通,加瓜萎润肠通便。
十一、清营解毒汤
【组成】生地30g 丹皮12g 金银花15g 黄芩12g 淡竹叶15g 丹参12g 莲子心3g 地骨皮12g 白鲜皮12g 玄参18g 北沙参15g
【功用】清热凉血,养阴解毒。
【主治】中药毒,乃热入营分,外受毒邪,毒热灼伤阴液所致。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送服。
【方解】方中重用生地,配丹皮清热凉血,解毒滋阴;北沙参、玄参清热养阴,且玄参长于滋阴降火解毒,四药共用清热凉血,养阴解毒;金银花、黄芩、淡竹叶抗炎清热,凉血解毒,其性轻宣透邪,可透热于外,使入营之邪不致郁阻于里,以防热邪进一步内陷,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正如叶天士所说:“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丹参、莲子心性皆凉而入心,清心而又凉血活血,不仅引诸药入于心经,亦可增生地、牡丹皮清热凉血解毒之力,且可活血祛瘀,以防热与血结;地骨皮、白鲜皮以皮行皮、清热胜湿祛风止痒。合方共奏清热凉血、养阴解毒、疏风止痒之功效。
【加减法】血热炽盛,加水牛角,以增凉血解毒之力;热毒壅盛,甚则神昏,可加安宫牛黄丸等以解毒开窍醒神;大便秘结,加酒大黄清热泻火通便,且活血散瘀:烦躁不安,夜不能寐,加夜交藤宁心安神;痒甚,加全蝎、地龙.以平肝疏风止痒。
十二、解毒消斑汤
【组成】金银花18g 连翘12g 生地15g 赤芍15g 紫草18g 丹皮12g 防风6g 牛蒡子9g 蝉蜕5g 蒺藜12g 知母9g 生石膏18g 甘草3g
【功用】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风热疮,乃外感风热,内蕴血热,凝滞腠理所致。
【用法和治法】清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各送服1次。
【方解】方中以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而不伤阴;生地、紫草、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解毒化斑;知母、生石膏清肺胃与肌肤之热,泻火除烦而不伤胃气;防风、牛蒡子、蝉蜕、蒺藜清热祛风、胜湿止痒;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加减法】邪热炽盛,小便不利,可加黄芩、淡竹叶清热透散,祛湿解毒除烦热利尿;皮损色暗,瘙痒无度,加苦参、地肤子、白鲜皮加强消疹止痒之功。
十三、凉血消银汤
【组成】金银花15g 连翘12g 紫草15g 生地15g 赤芍15g 丹皮12g 丹参12g 槐花15g 防风9g 蒺藜12g 蝉蜕6g 黄芩12g 淡竹叶15g 甘草3g
【功用】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白疕风,乃风热之邪入里化热,蕴结血热,肤失濡养所致。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各送服1次。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辛散表邪、抗炎清热凉血解毒而不伤阴;生地、赤芍、紫草、丹皮清热凉血解毒、和血养血、活血散瘀、解毒化斑;防风、蒺藜、蝉蜕清热祛风胜湿止痒;黄芩、淡竹叶清热透散,燥湿解毒,除烦热利尿;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上药合用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祛风止痒。
【加减法】皮肤灼热,抚之皮温升高,可加知母、生石膏清肺胃与肌肤之热,泻火除烦而不伤胃气;瘙痒明显,加地肤子、白鲜皮加强消疹止痒之力;皮损厚,脱屑明显,瘙痒无度,加全蝎、蜈蚣,以增解毒搜风通络止痒之力。皮损肥厚干燥,偶有瘙痒,加熟地、白芍、北沙参、珍珠母、牡蛎等来荣养肌肤,潜虚风则痒自止。
十四、清利凉血解毒汤
【组成】土茯苓15g 槐花15g 紫草15g 生地15g 赤芍15g 丹皮12g 忍冬藤15g 白鲜皮12g 刺蒺藜12g 全蝎3g 乌梢蛇6g 甘草3g
【功用】清热利湿,凉血活血,祛风解毒。
【主治】白疕风,乃风湿热毒侵入营血,蕴郁肌肤,熏蒸所致。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天1剂,每剂分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各送服1次。
【方解】方中以土茯苓、槐花、紫草清热解毒,除湿利湿,凉血化斑;生地、赤芍、丹皮清热凉血,养血和血,活血化瘀;忍冬藤平肝疏风通络,白鲜皮、刺蒺藜疏风清热,胜湿止痒;全蝎、乌梢蛇祛风通络,解毒止痒;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合方共奏清热凉血、解毒化瘀、祛风燥湿之功效。
【加减法】大便干结,加酒大黄以通便泻火,活血散瘀,达“釜底抽薪”之功,助邪毒从大便走;小溲不利,溺时灼热,加车前草以清热利湿通淋,使邪毒从小便出;痒者,加露蜂房、僵蚕,增强全蝎、乌梢蛇祛风解毒止痒之力;久病伤津耗血,见皮损肥厚,干燥脱屑,可加当归、白芍以养血滋阴。
十五、养血润肤饮
【组成】党参12g 生黄芪12g 当归9g 制首乌15g 熟地15g 生地15g 赤芍15g 白芍15g 麦冬12g 丹参12g 大血藤12g 夜交藤18g 白鲜皮12g
【功用】养血消风,润燥止痒。
【主治】皮肤瘙痒症,乃血虚风燥,肤失濡养而致。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各送服1次。
【方解】本方乃四物汤合生脉饮加减而成。方中以党参、黄芪益气健脾固表,当归、制首乌滋阴养血润燥;熟地、生地、赤芍、白芍、麦冬养血柔肝,活血凉血,生津润燥;丹参、太血藤养血补血、活血和血、行血通络;夜交藤养血安神止痒;白鲜皮祛风胜湿止痒。全方合药共奏养血柔肝、凉血祛风、润燥止痒之效。
【加减法】瘙痒明显者,加蜈蚣、全蝎增强搜风通络止痒之功效;夜寐不安,烦躁不眠,加珍珠母、牡蛎以养心安神、清心除烦、平肝熄风;皮肤潮热,入夜尤甚,加知母、黄柏以滋阴清热;肌肤甲错,干燥脱屑,可加桃仁、益母草活血通经,血行则风自灭。
十六、清解除湿汤
【组成】龙胆草15g 黄柏12g 苍术12g 黄芩12g 生地15g 当归6g 赤茯苓15g 薏米仁18g 车前草15g 六一散18g 苦参15g 白鲜皮12g 蛇床子15g 地肤子15g(布包)
【功用】清热渗湿,佐以杀虫止痒。
【主治】阴痒,乃肝胆湿热流注下焦所致。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早晚饭后1小时左右各送服1次。
【方解】本方为龙胆泻肝汤合二妙散加减而成。方中龙胆草性味苦寒,入肝胆膀胱经,功在燥湿清热,在上能清泻肝胆之实火,在下则泻肝胆之湿热;黄芩、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者合用能清上导下,共助龙胆草清利三焦实热而燥湿;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清热;赤茯苓、薏米仁健脾渗湿,消肿利水;车前草长于清热利湿通淋能消肿;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苦寒能散能泻,清热祛风、胜湿止痒: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止痒。苍术燥湿健脾,兼能外祛风湿之邪。诸药相伍,有清肝利湿、解毒止痒之功效。另据现代药理研究:龙胆草、黄芩、生地、苦参、地肤子等药具有抗炎、抗感染、抗过敏的作用。
【加减法】小便淋漓涩痛,加六一散利水消肿,其中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热,滑可利窍,除膀胱之热结而通利水道;大便干结,酒大黄攻下通便泻热.有釜底抽薪之意;白带多,加椿根皮、山药、萆薜以解毒祛风,燥湿止带;肝胆湿热内蕴者,加柴胡引药入肝经。本方尚可熬汤熏洗患处。
十七、七虫三黄汤
【组成】全蝎虫5g 蜈蚣3g 乌梢蛇5g 露蜂房5g 僵蚕9g 地龙5g 穿山甲3g 黄连6g 黄柏9g 黄芩12g 丹参12g 红花5g
夏枯草18g 苦参15g 白鲜皮12g 夜交藤18g 川芎6g 当归6g
【功用】除湿解毒,疏风化痒,活血通坚。
【主治】结节性痒疹,乃湿毒凝结,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结节。
【用法和治法】水煎服,每天1剂,每剂分2次,早晚饭后1小时左右各送服1次。
【方解】方以全蝎、蜈蚣相须为用,熄风解毒,通络散结,功效倍增。《医学衷中参西录》:“蝎子,善入肝经,搜风发汗……其性虽毒,转善解毒,消除一切疮疡,为蜈蚣之伍药,其力相得益彰也。”僵蚕疏散风热、祛风止痒、解毒散结。正如《医学启源》载:“去皮肤间诸风。”露蜂房祛风、攻毒、杀虫;乌梢蛇祛风、攻毒、通络,与露蜂房相配伍能增强祛风、攻毒、杀虫、通络之力;黄芩、黄连、黄柏“三黄”组合并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显著;穿山甲祛瘀通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地龙清热熄风,通络利水,与穿山甲合用会起相辅相助,祛瘀通络功效大大增强;丹参、红花、夏枯草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苦参、白鲜皮清热燥湿止痒;夜交藤宁心安神;当归、川芎配对,具有活血、养血、行气三者并举,且润燥相济,使祛瘀而不伤气血,养血而免致血壅气滞,共奏活血祛瘀、养血和血之功,与活血通络之品配合,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合用成方,能除湿解毒、疏风化痒、活血通坚。
十八、凉血祛风止痒汤
【组成】当归5g 生地18g 赤芍15g 白芍15g 丹皮9g 丹参12g 茯苓15g 苦参12g 蒺藜12g 羌活6g 地肤子15g(布包)
【功用】凉血清热,祛风止痒。
【主治】牛皮癣,乃血热生风,日久化燥,肤失濡养所致。
【用法和治法】清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送服1次。
【方解】方中当归养血活血;生地、白芍、赤芍、丹参凉血和血,活血软坚,通络化瘀;茯苓健脾安神;苦参清热燥湿止痒;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蒺藜疏肝祛风止痒,在鳞屑性和瘙痒性皮肤病中,经常应用。加羌活能引药入足太阳膀胱经,使药力直达病所,具有祛风止痒作用;其诊治过程,理法方药环环相扣,药专力伟配伍合理,因而事半功倍迅速取效。
【加减法】皮肤粗糙顽厚,久病不愈,加乌梢蛇、蝉蜕祛风通络止痛,内走脏腑,外彻皮肤能收一切皮肤风邪,蝉蜕祛风止痒;大便秘结,加酒大黄攻下通便,散瘀通络;烦躁不能眠,加夜交藤、合欢皮宁心安神、熄风除烦,合欢皮又有以皮达皮引药达表之功;情志抑郁,加柴胡疏肝理气。
十九、清热祛湿搜风汤
【组成】土茯苓15g 金银花15g 连翘12g 黄柏15g 黄连6g 黄芩15g 苦参12g 地肤子15g(布包) 升麻3g 蝉蜕6g 乌梢蛇6g 白鲜皮12g 蒺藜12g
【功用】清热祛湿,搜风止痒。
【主治】牛皮癣,乃肝气郁结,脾受湿阻,复感风邪蕴肤所致。
【用法和治法】清水煎服,每天1剂,每剂分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各送服1次。
【方解】方中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通络;黄柏、黄芩、黄连“三黄”组合并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显著;金银花、连翘,辛散透邪,清热解毒而不伤阴;升麻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蝉蜕入肺、肝经,功能疏风散热,与升麻配伍,既增强清热解毒,疏风散结之力,又有升举清阳之效;苦参、白鲜皮、蒺藜、地肤子能收能泻,清热祛风燥湿,能加强消疹止痒之功,是鳞屑性和瘙痒性皮肤病常选用之清热祛风、胜湿止痒之药物;乌梢蛇味甘寒、无毒、乃搜剔之品,功擅祛风通络止痛攻毒,内走脏腑,外彻皮肤,能收一切皮肤风邪。皮肤粗糙顽厚,必借乌梢蛇之类虫药搜剔窜透,方能使浊开凝开,经络通畅.邪去正复。加蝉蜕更功其力。诸药配合,共奏清热利湿解毒,祛风通络止痒。
【加减法】搔抓后渗血或结血痂,加生地、赤芍、丹皮滋阴养血、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大便秘结,加酒大黄苦寒攻下通便,具有活血通瘀、解毒泄热之效,有釜底抽薪之意;寐差,加夜交藤、珍珠母、牡蛎,以重镇安神、软坚散结。
二十、桂灵活络汤
【组成】桂枝12g 威灵仙9g 羌活6g 赤芍12g 当归9g 红花6g 茯苓15g 薏米仁30g 秦艽9g 木瓜12g 大枣3枚
【功用】益气活血,温阳通络。
【主治】猫眼疮,乃风寒外束,气血瘀滞所致。
【用法和治法】清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分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各送服1次。
【方解】方中以桂枝、羌活温经通阳,发表散寒,可解除肌表风寒之邪;赤芍敛阴和营,且可监制桂枝、羌活之温热;威灵仙祛风利湿,软坚散结,通络止痛;当归、赤芍、红花、大枣养血和血、活血通络;茯苓、薏米仁健脾除湿。秦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木瓜引药归经,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之效。诸药相伍,共奏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健脾除湿、调和营卫之功,使营卫气血运行通畅则病邪自除。
【加减法】畏寒恶风,加玉屏风健脾益气固表;皮损暗红质硬,可加苏木、丹参、鸡血藤活血通络;夜寐不安,烦躁不眠,加夜交藤宁心安神,兼有祛风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