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08】让灵魂在阳光下起舞,作家光鲜生活的背后!

一位具有先锋倾向的诗人,写了一部访谈33位作家的书。这本书从外形上就很另类,我拿到书的第一直觉就是一盘安安静静躺在我手里的录像带。录像带离开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了,但这本书黑色的外观还是第一时间就打动了我。我猜想这本书就像带子里有影像有声音,有鲜活的原生态生命的故事在里面,等着有缘的读者来揭开。我带着这样的猜想,翻开了书。一打开,就再也不想放下。

作家是那样一群靠写稿收入生活的人,他们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似乎与大众绝缘。但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除开他们的作品,我对他们的生活一无所知,也很少有一窥他们生活的欲望。这本书给了我这样一个机缘,吕录的采访看似很随意,有些甚至给人无厘头的感觉,她在书中偶尔会问到受访人,在接受电话采访或网络采访时穿着什么样的袜子,在抽什么牌子的香烟。生活其实是琐碎的,甚至有些无聊。在看似随便的采访中,受访的作家、诗人、画家们放松了心态,慢慢进入了角色,一问一答中,让我们看到了灵魂的挣扎,努力上升,保持平静,痛苦的,欢乐的,兴奋的,各具姿态。但如果你认为这本书很无聊的话,那你就错了。书中所谈包含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受访者都是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他们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他们努力写出时代所需要的作品。作家为文之外,也着意处世,不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有着不同的挣扎、努力、抗争。

有篇采访朵渔的文字,说到人的修行。朵渔极其羡慕古人的气定神闲,随遇而安。“夜大雨,屋漏无干处,吾意泰然”。家里到处漏雨,找不到一处干爽的地方,这位吴康斋先生却能泰然处之,不为所动。我们这些喜怒于形的常人又何能望其项背呢?除开三观这样的大问题,书中随处可见吕录和受访者对普罗大众及自身的人文关怀,关于父爱母爱、对子女的爱、对朋友的爱,都很真实可信,没有忸怩作态、哗众取宠之嫌。当然书中重点是吕录关心的写作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受访者关于写作的回答各各不同,诗人吕德安关于诗歌应努力接近大众,关心社会问题,提出诗歌应该重新走入生活,指出了诗歌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的趋势。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良心。我发现书中除了个别八零后、九零后,多数人经历过文革这样特殊时期,苦难造就了他们的人生,他们更多的是从深层次思考人生、思考写作。关于写作,我很欣赏作家张执浩的一段话“作家应该是这样一种人:他心怀绝望和永不甘心;他把每一次写作都当作一次受孕,并调动起全部的情感来期待这一刻的来临;他是生活的受迫者,同时还有能力成为自己的助产师。这样的写作者最终可以从宿命出发,抵达不知命运忘其命运的境界。”

这本书的话题,有些沉重,有些轻松。有些沉重中透着责任,透着追求;有些轻松中透着无奈,透着放弃。每一篇采访都不很长,每一篇采访都吸引着我的目光,放下书本,思考人生,思考命运。能让你感到有所触动的书,一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你,这本书就是。

 《吕录:与33个人的对话

作    者:吕露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2016-1-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