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安作品|魂兮归来
在寿光市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展柜里静静躺着的一张纸条,见证了八路军烈士张立训(张圣符)72年的漫漫回家路,令人感慨万端。马永安先生通过寿光市委有关部门进一步了解到这一事件的详细情况后,感动于烈士的事迹,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写成此故事。——编者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0月,日军大举进犯山东。10月3日,德州沦陷。国民党山东政府主席韩复榘率10万大军不战而逃,我山东大片国土沦于敌手。
1937年12月29日,在党的领导下,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爆发。寿光700多名游击队员集结在巨淀湖畔,举起了寿光人民抗日救亡的大旗。上口镇张家屯村的地下党员张立训,从此跟随马保三领导的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转战南北。
妻子嫁给她的时候,他是学堂里的教书先生,听说他从小聪明伶俐,过目不忘,还能双手同时写字,就想着能和这样知书达理的先生平平安安地厮守一生,便是她的幸运……
这个贤惠的小脚女人,悉心侍奉着丈夫,看他整日里忙忙碌碌,还常常带回一些陌生人到家里吃饭,她没有多想,直到有一天,在自家的柴火垛里发现了十几支枪……妻子惊呆了,这个文质彬彬的男人所做的事情,凶险程度超出了她的想象,男人说,他是共产党——他是共产党?他怎么是共产党呢?
1911年出生的张立训,1927年进入山东大学堂学习,期间接受了进步思想,坚信马克思主义,怀揣着一颗救国救民的雄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接受组织派遣回到家乡,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地下工作……
女人不懂得这些,只知道丈夫的选择不会错。1937年,日本鬼子疯狂入侵,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丈夫参加了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开始了枪林弹雨中的战斗生涯。妻子的那颗心啊,始终都在担惊受怕,牵肠挂肚。
张立训跟随部队转战昌邑、掖县、黄县,而后挺进鲁中沂蒙山区,他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屡立战功,到1942年,改名为张圣符的他已经担任了鲁中军分区直属团政治处主任。
就在那一年的11月初,日本鬼子对我鲁中山区进行了大规模扫荡,军区机关陷入日军重重包围。为了掩护党政机关突围,直属团在沂水的对崮山与日寇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激战……
敌人数量众多,装备先进,一次次进攻被打退,又一次次疯狂反扑,机枪、重炮、毒瓦斯弹轮番轰炸,从上午10点钟到天黑,直属团指战员用血肉之躯阻挡着日军的前行,团长刘毓泉、政委王瑞和几十名战士相继壮烈牺牲,张圣符腹部被弹片击中,血流不止,他勒紧皮带继续战斗……等确认军区机关安全转移,准备撤退的时候,他已经再也没有了气力,战士们背着他转移十几里路,听着身后敌人越来越近的枪声和叫喊声,他大声命令:“不要管我!你们快撤!”可战士们此刻并不服从他的命令,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举起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把年仅31岁的生命悲壮地定格在沂蒙大地上。
“死了?他死了?”妻子和家人得到的是张圣符牺牲的消息和写有埋葬地点的一张字条,可她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你说等打跑了日本鬼子,革命胜利以后,你就回来,跟我和孩子们一起过好日子,我等啊,盼啊,可是,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呢?”
妻子决意要把张圣符的遗体拉回家乡,让他叶落归根,可是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作为八路军家属,这个小脚女人还得带着孩子东躲西藏,根本就不可能去完成这一心愿。等到战事平息,一家人却再也找不到那张字条。
此后的许多年,妻子常常会在梦里见到丈夫,他从硝烟弥漫中走出来,带着满身血污对自己说:“我想你和孩子们,可是,我回不了家了……”她呼喊着丈夫的名字,想去拉他,却无法触到他的手……
每每带着泪水醒来,妻子都让家人继续去找。一天天过去,一年年过去,在反复的询问之下,连张家在沂水的亲戚都开始躲避他们,却始终毫无消息。
又是几十年过去,日渐年迈的妻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丈夫,在百年之后两个人合葬在一起,可是,直到1982年,79岁的妻子去世也没能达成心愿,成为这个饱经沧桑的女人终生的遗憾。
2014年10月1日,张圣符已经81岁的儿子竟然在一本字帖里发现了那张泛黄的字条,艰难地辨认出了那些已经模糊不清的文字:沂北县府葛庄区,青州-临朐县-辛寨-大关-小关-沭水-松峯头。于是,他们循着这条路线,在沂水县北松峯村的山坡上找到了两座无名烈士的坟墓……
时隔72年以后,张圣符的遗骸完整地呈现在家人面前:腹部有一块10公分左右的弹片(这是他在战斗中被炸伤的弹片)、头骨有一颗3公分子弹(这是他为了不拖累战友,向自己射出的子弹),还有曾经装在口袋里的两枚铜板(这是一名八路军直属团政治处主任的全部家当)……
张圣符终于回家了!
漂泊他乡72年之后,烈士英魂终于回归故里,叶落归根!
阴阳两隔72年之后,一对患难夫妻终于合葬一处,再不分离!
那一日,苍天垂泪,山河呜咽,我们仿佛听到一声声气壮山河的咏唱:
身既死矣,归葬山阳。
山何巍巍,天何苍苍。
山有木兮国有殇。
魂兮归来,以瞻家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