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中医之门第36篇: 太阳中风
身体体表系统称作太阳系统,太阳系统的内涵既有具体的一面,如体表的毛孔、津血和水液,又有抽象的一面,如疏布在体表毛孔之外的气(能量)和体表的经脉(经脉是能量流动的通道)。太阳系统至少承担了人体运作的三大主要功能,保护人体的防御功能,温养肌肤的功能和管理毛孔开合、出汗、调节体温。这三大功能通过人体能量循环供应系统、津血循环供应系统和水液循环系统来实现,人体的五脏六腑都参与到这三大系统运行中来,相当于依靠人体内部五脏六腑的协同运作作为内部支撑在人体体表形成了一道防护屏障,身体内五脏六腑运行正常,能量供应充足,太阳系统就运行正常,防卫能力就强,相反,就弱,抵抗力就差。
当外界的邪气(病毒、细菌)攻击人体时,人体的太阳系统首先形成一道防卫系统,邪气入侵在太阳系统后与太阳系统在人体的表层肌肤发生斗争,所以会出现发热、出汗、怕冷等症状。如果太阳系统经脉中的能量足够强,邪气就不能向深层次攻入,我们把发生在太阳系统表层没有攻入到深层次的太阳病称作太阳经病。如果太阳系统经脉的能量不够强大,经脉中的邪气就会传递到太阳腑(膀胱腑),膀胱负责人体的排尿和津液的化生,所以会出现排尿异常、水肿和口渴等症状,这种疾病被称作太阳腑证。由于膀胱中除了有水液的运行,还有血液的运行,有时也会出现膀胱腑的瘀血。
如果太阳系统中经病和太阳腑病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邪气就会继续向人体深层次传递,传到肠胃称作阳明病,传到皮下的调节系统和胆系统称作少阳病,传递到脾系统导致脾胃虚寒和阴阳不调称作太阴病,传递到肾系统称作少阴病,传递到肝系统称作厥阴病。具体传递到哪个系统,与外界的环境和病人的体质有关,这种由太阳系统受邪传递到深层次的疾病称作太阳变证。
太阳经病又分作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和太阳温病三类。
什么是太阳中风呢?简单来说,就是自然界的风邪攻击人体体表的太阳系统,太阳系统抵御能力不强得的疾病。我们在第十一篇中学习了桂枝汤临证,桂枝汤就是来治疗太阳中风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然界的风邪会在人体产生什么反应?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画面:在春天里风邪吹到人体上,风邪会使人体的体表系统过于松弛而防卫减弱。通常而言,得“桂枝汤证”的人,常常是身体不很强健的人,也就是体表的“肌肉腠理比较虚疏”的人,当他受到风邪的时候,他皮肤的抵御力不是很好,风一吹,就像“吹绉一池春水”那样,风气的振波就透进皮肤,破坏了人体表系统的开合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卫气系统被削弱无法固摄人体的津液。桂枝汤的原理,就是用桂枝、芍药一冲一收的“来回力量”加强身体能量向表系统流动,同时通过补充身体的血液、津液加强体表系统的“营气”,使得营气“阴升化阳”转化为卫气恢复身体的防御系统。在这个药方里,桂枝、芍药是主打药,起了加强身体血液系统循环,增强体表能量场的能力,其次,大枣、炙甘草和生姜三味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协助、调和和滋补津血的作用,同时这三味药可以调理脾胃,加强脾胃对体表供应系统补益能力。
我们来看《伤寒论》的原文对于太阳中风症状的描述和对治方法。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得了太阳中风后,人的毛孔会松弛张开,所谓“阳浮而阴弱”是指毛孔张开后内部的能量会外泄浮出来所以“阳浮”,出汗会导致人体的津液损失所以“阴弱”。太阳中风发热汗出以后,毛孔开泄,会出现微微的怕风寒,“啬啬”指微微怯冷的形状,是对恶寒的形容。“淅淅”是形容恶风的程度就像冷水浇身一样,“翕翕发热”,卫阳被风邪所伤,虽然发热快,但是热在表,不是蒸蒸发热,而是像穿衣盖被过厚所捂出来的发热,所以叫翕翕发热,“鼻鸣干呕”,人体的太阳系统(皮肤毛孔连着肺),太阳中风会导致太阳系统削弱而影响肺,肺像人体的鼓风系统,主宣发和肃降,肺气不利就会“鼻鸣”,进而会影响胃气上逆而“干呕”。
桂枝汤的煎服方法很有讲究,㕮咀原意指咬碎,这里指的是切碎。汉代的一升大约200毫升,7升大概指1.4升,用小火煮剩下600毫升,去掉渣后温服,每次喝大约200毫升,喝完后等一会儿喝一碗热粥以帮助出汗。
服用桂枝汤,总的原则有两点:第一,服桂枝汤一定要发汗,发汗的目的是让内部的能量到达体表去祛除邪气,不出汗就达不到解肌祛风的治疗目的。所以原文说“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如果不出汗就照上述的方法喝一次);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还不出汗,就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一直不出汗要服用两到三剂),总之,一定要出汗。第二,对于汗出的程度有要求,“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就是遍身和润如有汗貌。“遍身漐漐”,就是在出汗以前,遍身很温很润,像是要出汗的样子。然后,汗出的特点是“微似有汗”,“似”字当继续讲,汗要微微地、连续地周身都出来。不能把汗出到像“如水流漓”的程度,否则就“病必不除”,因为得桂枝汤本身的原因就是体弱,出大汗就会损失阳气和津血削弱太阳系统。
与麻黄汤较为单一的辛温发汗法不同,桂枝汤是以桂枝配芍药,芍药是酸敛之品,因此它的发汗力量很微弱。如果想发出汗来,在服用桂枝汤的同时还要给予它一些条件:“服已须臾”,“须臾”就是不久的时间,“啜热稀粥”,“啜”就是大口而喝,热粥能振奋胃气,“以助药力”,帮助桂枝汤发汗。然后,“温覆令一时许”,“温覆”就是保暖,“一时许”就是两个小时,等着发汗,通过喝热稀粥,盖上被子温覆避风,才能“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就是桂枝汤的汗法。
同时,服完桂枝汤后有的时候出汗,有的时候就不出汗,要“周时观之,一日一夜服”,“周时”就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白天可以服,晚上也可以服,务必要出汗。服这个方子还要忌口,“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就是对胃气有损伤的食物都不能吃。桂枝汤是辛甘温的方子,鼓舞胃气,喝热稀粥帮助出汗,如果又吃生冷、粘滑、奶酪,那就会影响胃阳之气,也就会影响桂枝汤的效果。
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的原理我们在第九篇“肝木的生发与天下第一方”,以及第十一篇“桂枝汤临证”中已经有过详细的阐述,从桂枝汤的组成来看,桂枝汤不仅可以治疗太阳中风,而且桂枝汤有“修复和加强”太阳系统的作用。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张方子,历史上桂枝汤有群方之冠的称谓,我个人体会,桂枝汤这个方子能滋阴和益阳,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脾胃,治疗范围很广泛。这部书叫《伤寒杂病论》,桂枝汤既治伤寒,又治杂病,兼而有之,因此张仲景把桂枝汤列为第一张方子。
桂枝汤的发汗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发汗可以止汗,发汗的同时能起到止汗的作用。太阳中风本身就有汗出,太阳系统削弱导致,服了桂枝汤以后加强太阳系统并鼓舞正气出汗而祛除邪气,使营卫调和了,在发汗的同时就有敛营止汗的作用。第二,发汗而不损伤正气,止汗而不留邪。桂枝汤外能解肌祛风,内能调和气血、调和脾胃而调和阴阳,外感也好,内伤也好,以及气血营卫不和等病,都可以用这个方子进行治疗。
通过加减法,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桂枝汤治疗范围的广泛性。桂枝汤的加味方,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新加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汤的减味方,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药汤,不只是治太阳病中风,而是适用范围很广,我们后面会慢慢讲到。今天我们提到的太阳中风是一种风邪攻击体表系统的中风,与我们通常说的老年人中风是不同的概念。
作者:同人,原文首发公众号“四圣弘医”,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