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之路|阿来替尼一线地位无可撼动,耐药后依然有选择!
ALK+NSCLC患者一线治疗药物阿来替尼已进入国家医保,较纳入医保前价格降低70%,显著低于国内其他已上市的ALK抑制剂价格。
“钻石突变”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现状
目前,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药物治疗发展迅速。研究数据证实,ALK+NSCLC患者接受二代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阿来替尼一线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34.8m,显著优于其他方案(图1),同时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图2)。
图1 阿来替尼一线治疗有显著更长的PFS
图2 阿来替尼一线治疗安全性显著更佳
鉴于这些研究数据,2019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2019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及2019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指南等国内外权威指南均一致推荐阿来替尼作为ALK+NSCLC患者的一线优先选择。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指南的力荐,奠定了阿来替尼不可撼动的一线治疗地位。
阿来替尼一线耐药后的治疗探索
权威指南推荐
指南和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效策略(表1)。
表1 耐药后常用策略
目前的治疗模式探索
目前认为,阿来替尼耐药后,采取“2+X”治疗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2”即二代ALK-TKI阿来替尼,X指的可以是其他ALK-TKI,其他治疗手段或联合策略。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
▍阿来替尼→序贯其他ALK-TKI
ALK+NSCLC患者经ALK-TKI治疗后,出现耐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这可能与ALK基因的再次点突变有关。 二代ALK-TKI治疗后会发生更高比例的ALK激酶域耐药突变。 此类耐药属于ALK依赖性耐药。
阿来替尼的优势在于耐药后继续使用靶向治疗的可能性比其他二代ALK-TKI要高,更换ALK-TKI后,患者依然可以得到有效治疗(表2)。
表2 阿来替尼耐药后,更换ALK-TKI仍可获得有效治疗
▍阿来替尼→序贯其他治疗手段
另一类耐药机制为ALK-TKI获得性耐药,即非ALK依赖性耐药。机制之一为细胞内旁路激活,此类耐药如有可针对靶点,首选靶向治疗,如EGFR/MET/BRAF/ROS1等靶向药物。
无可用靶向药物时,若PD-L1≥1%,可采用Atezolizumab(Atezo)等免疫单药;若PD-L1不详,不妨采取二线免疫联合治疗。常用升级治疗方案依次为:化疗——化疗+贝伐珠单抗(Bev)——Atezo+化疗——Atezo+化疗+Bev。
当耐药机制属于组织学、表型等改变时,可选择对症治疗或联合治疗。
▍阿来替尼+联合策略
联合策略1:当耐药机制为ALK依赖性耐药中的GCN↑/基因扩增时,可选择ALK-TKI联合Hsp90抑制剂克服ALK基因拷贝增加/扩增耐药。
联合策略2:阿来替尼耐药后,联合贝伐珠单抗继续治疗。2期临床研究证实,阿来替尼耐药后,联用贝伐珠单抗能带来进一步的生存获益:中位总生存期(OS)为32m,DCR达67%。
联合策略3:阿来替尼耐药后,联合化疗继续治疗。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在化疗基础上继续联合二代ALK-TKI的患者,相较于单纯接受化疗的患者,PFS更长(6.8m vs 3.2m)。
可见,阿来替尼一线治疗耐药后,患者依然有非常充足的治疗选择(图3)。耐药问题不应成为ALK+NSCLC患者一线应用阿来替尼的阻碍。
图3 二代ALK-TKI一线耐药后的解决方案十分清晰
总而言之,将二代ALK-TKI阿来替尼用于一线治疗,将为患者带来更长的PFS,其长期获益今天尚无法预估。越好的药物,越应当用于一线治疗,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获益。
小结
根据坚实的临床研究数据以及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阿来替尼是目前ALK+NSCLC患者的优选一线治疗方案,中位PFS长达34.8m,优于现有其他ALK-TKI治疗方案,且安全性令人放心;
阿来替尼一线治疗后的临床证据不断累积,例如换用其他ALK-TKI,其中Lorlatinib已获批用于阿来替尼一线后治疗,联用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或化疗也是可行选项,因此二代ALK-TKI一线治疗耐药后依然有丰富的治疗选择;
阿来替尼降价70%后已全线进入国家乙类医保,显著低于国内其他已上市ALK抑制剂的价格。这必将大大提高药物可及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专家简介
刘晓晴教授
刘晓晴,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肺部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央军委保健专家、CSCO理事会理事、 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肺癌分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中国肺癌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国际肿瘤学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临床防治与研究》《临床肿瘤学论坛》《肿瘤医学论坛》及JTO中文版杂志编委。
参考文献
[1] Mok T et al. ESMO 2019.
[4] Solomon, et al. J Clin Oncol. 2018.
[5] de Castro, et al. WCLC 2016.
[6] Soria JC, et al. Lancet 2017.
[7] Camidge,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9.
[8] Camidge, et al. N Engl J Med. 2018.
[9] Zhou, et al. Lancet Respir Med. 2019.
[10] NCCN Guidelin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3. 2019.
[1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9.
[12] Planchard D, et al. Ann Oncol. 2019.
[13] Annals of Oncology25: 1044–1052, 2014.
[14] J Thorac Oncol. 2016 ; 11(2): 256-260.
[15] Choi YL,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Oct 28;363(18):1734-9.
[16] Doebele,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12.
[17] Cancer Discov; 7(2); 1–19. 2017AACR.
[18] Lin JJ et al., J Clin Oncol. 2018; 36: 1199-1206.
[19] Oncotarget, 2018, Vol. 9, (No. 33), pp: 23315-23319.
[20] Tom Stinchcombe, et al. ASCO 2019. Abstract 9027.
[21] 2019 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 September 7–10, Barcelona, Spain.
[22] Benjamin Solomon , 2016 ASCO, abstract 9009.
[23] Final results from ALUR,2019 WCLC.
[24]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Guidelin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rsion 6) 2018.
[25] Normant E et al., Oncogene. 2011; 30(22): 2581-6.
[26] JTO, Available online 26 October 2019.
[27] Solomon, et al. N Eng J Med 2014.
[28] Shaw, et al. Lancet 2017.
[29] Novello, et al. Ann Oncol 2018.
[30] Huber, et al. ASCO 2018.
[31] Soria, et al. Lancet Oncol 2017.
[32] Camidge, et al. ASCO 2018.
[33] Ferrara,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8.
[34] Kentaro Ito, et al. ASCO 2019. Abstract 9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