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莹:与时代相碰撞的火花 ——《荷花淀派名家名作精读》编创琐忆
当代文学中,能够被称之为文学流派的少之又少,严格意义上来讲,可称为并蒂莲或双子花开,其中之一的就是荷花淀派。
在廊师文学院老领导苗雨时和许振东先生的主持之下,我和本院王宁老师接受了荷花淀作品遴选于精细解读的任务。对王宁老师来讲,孙犁就像是精神世界熟悉且永远的朋友,其风姿淡雅清丽如出一家,让人慨叹学术研究在冥冥之中也是有缘分的。但对于我来讲,这份任务无异于苦差事的代名词。我最初是这样理解荷花淀派的,如果孙犁是暗夜中指引方向的一颗明星,他手底下的那些小兵们就是被孙犁光芒所掩盖的微微萤火。荷花淀派分为两类作家,一是孙犁,一是孙犁以外的“其他”作家。
我与“其他作家”的缘分就在相互陌生中开始了。在最初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苗先生为我们寻找到了众多书籍,如冯健男先生的《荷花淀派小说选》及各家小说等,使我甄选作品省力不少。还有,至今未曾谋面的图书馆马贺嘉老师从西校区带回了刘绍棠《运河的桨声》这本书,省去了我奔波之苦。韩映山是荷花淀派中得孙犁传承最深者,其文集曾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苗先生又联系其友人,为我们借来《韩映山文集》。令人赧然的是,“不肖子”将未扣紧的水杯装入了我的书包,文集一册惨遭“水刑”,研究期间,每翻开首页,看到皱巴巴的纸张上的韩映山之子——篆刻名家韩大星的亲笔赠题,我的研究动力就每增一分。或许能在较快时间内完成评点任务,这种五味杂陈的心理颇有助益。后来,本丛书中荷花淀研究资料的编纂者向淑君教授,转达了藏书人的话语,书就是用的,为韩先生出一份力,破损一点也没关系!此刻,回想起往事,我已经无力表达我的羞愧之情。
刘绍棠、丛维熙的资料比较好找,韩映山的资料也在师友的帮助下一窥全貌,惟余房树民和冉淮州的作品资料不全,为了查更多的资料,对研究对象有着更全面的了解,我去了国家图书馆查看《天津日报》文艺副刊。这是由孙犁主持的报刊副刊,正是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荷花淀派青年作家群的众多作品。在旧报刊的翻阅中,荷花淀派所谓 “其他作家”的印象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寄寓着美好、真诚的文艺青年们。他们的作品风格清丽,有孙犁之风,其艺术之笔虽没有经历过深刻的磨砺,却也能够成就作家的自我风格。所以对他们的作品,既不能刻意拔高,却也不能以现代的文学标准肆意挞伐,只有回到历史现场,才能够赋予对时代和对文学最中肯的阐释。特别是将其放在同时代的文学语境下考量,荷花淀派这些年轻人审慎的思考以及独特的审美追求,更显得难能可贵。
在下册的选编篇目中,或许有人会质疑贾大山、铁凝、莫言、贾平凹等人,为何被收录于荷花淀派,他们的名字虽然如雷贯耳,但却未曾与荷花淀“确定的联系”起来过。我们所说的“确定的联系”,其实指的是社团,而不是流派。首先要明确社团与流派的区别,社团强调组织的密切性,流派却强调艺术风格的传承与影响。所以,我来引用一下定义,进行一点学理上说明。流派是在文学主张与文学创作方面倾向大致相同的人自觉或不自觉而形成的。由此,贾大山与铁凝在地域上与荷花淀有明显的亲近性,他们都是河北人,且创作也直接受到孙犁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荷花淀派的创作特征。特别是对铁凝、莫言、贾平凹来讲,孙犁对他们还有着知遇之恩,在孙犁的慧眼识英下,他们蜚声文坛,成为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们作品的收录也有着彰显荷花淀派在当下发展的可能性的作用,蕴含了某种理想性的假设,那就是荷花派的艺术传承在当下会有着怎样的传承与转向,它与时代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一个苦差事在时间的推演中,融入了众多美好的人与事,化为了美好而夹杂着羞愧的记忆。真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与一个流派的“交往”中,结识了众多作家的灵魂,与之同喜同忧,是我之幸!这是对成书经过的一次整理,再次致谢,给与我众多帮助的师友们!
作者简介:贺莹,1982年生人,毕业于河北大学,文学博士。现在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任教,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学。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