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身心双修,修行就变得简单了!

“修心养性”其实无处不在,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它是人们在一生中的心性和人品的尺度。也就是:人要喜德,因为德是人的思想行为,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尺度和标准。

要一直能保持平常心,不大喜大悲。因为喜大伤身,悲大也伤身。遇事,心不起波澜,不慌不忙、平淡面对、泰然自若、心平如镜。就是“清心寡欲”,也就是静的意思。一个人只有能静下来,才能定下来。即“无思无为”就是定,就是入定的意思。

一个人的心性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的。如果你平时不保持平常心、清静心,那么无论在做任何事时,都很难定下来。要保持心身合一,就是要在平常中保持平常心。虽喜不笑,虽悲不郁,就是“抱一守中”,也就是当入深静以后,要静心地用神守住那一种静的状态。因为物极必反、静极必动,这时就要懂得抓住契机了,就是“感而隧通”,也就是用心念、内心感应周围的一切,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要明白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必然的,我们遇到的都是必须遇到的。以相对论来说,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好与坏、对与错、静与动、阴与阳……都是在不同立场和角度来看待问题的不同方面而已。所以,其实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所以,一个修行人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心性,这是人生的良药,也是修行的良药。清心寡欲、清静无为,见一切、遇一切都能保持如如不动的之心,以平常心对任何事,让一切云淡风轻,波澜不惊,就是最好的修行。

很多人知道修心的重要,但却不一定知道什么是修心,其实修心就是修善,也就是行善积德,做好人做好事,就能转怒为喜、转痛为乐、化危为机……这样心性就不知不觉地提升了。修行人要始终离不开心性的修炼,当越往高处时,你就会发觉,自己的心性会修炼得越好。如果不寻求突破,沉浸于安乐中,满足于现状中,不多做好人好事,那么功夫就一直只在低处徘徊,心态也很难上去,也可以说是自己给自己建起了一道安乐之墙了!

因此要上更高的台阶,没有经历过曲折和磨难是不可能的,要有好的身体和心性都是很难的!所以修行一定是身心双修的。所谓“修心养性”的“性”其实就是指身体,养性就是把身体养好,身体好了性才能平、定、静。所以修心的同时,要刻苦地锻炼身体,因为身心都是相辅相成的,偏求其一都是不行的,更不能割裂开来单独看待或修持。所以一定要身心双修,自我一定要打开,身体要锻炼才能舒展,心量要打磨才能打开,否则无论什么你都接受不了、容纳不下,那么一切都挡在自己的身心之外了!

大道虽然至简,但道也一直都是神秘的东西。复杂是为了保护,简单是为了传承。而简单的当中也有复杂的,复杂过后也会是简单的。明白了要怎样修心养性,什么是身心双修,那么一切修行都可以化繁为简了!就是在平常生活中锻炼一个好的身体,修一颗平常的心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