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镶嵌历史的弧光
踏遍惠山古镇的人,大概会被其浩浩汤汤的祠堂群落震慑住,我们拥有的群星闪耀的历史,在这片土壤上慷慨地泼洒星辉。
这些汇聚在惠山古祠堂群的诸多氏族,家学家风可能各有千秋,但大抵离不开主流的儒家思想。那些流芳百世、为家族挣得光耀的名字,一定上行而下效,训诫后人谨记先祖的德行,传承家族笃信的价值准则,冀以实现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
、
仰仗着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治,支撑起更庞大的体系,使儒家伦理成为帝国的原则和根基,宛如月照千湖,每个湖里都有自己的月亮。于今而言,惠山古镇让我们找到人生来处,可以追根溯源,又将几百上千年的掌故抹去时差、供人怀着敬畏之心观摩自省。
惠山古镇
春天来惠山古镇的时候,想起了宋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诗里描绘苏堤情境,但似是亦如此地。
古镇鲜有住人,热闹就限于白昼。阵阵袭来的人潮也还温柔,直到向晚时分人声稀落,喧哗悄然淡去,只剩下祠堂还在静静聆听一树树的流转莺啼。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我们拜访祠堂的这天只是一瞬,而血脉宗族长存。
寄畅园
秋天再来的时候,古镇河岸两边的香樟树依旧繁茂,但步入毗邻的寄畅园,还是可见秋色如许。
寄畅园以山池为中心,亭廊桥榭绕水而构。园内大树参天,古朴清幽,秋光色暖,相得益彰。
又能巧借锡山龙光塔之景入园中,再从“二泉”引来活水注入“八音涧”,泉水淙淙,潺湲有声,让探园多了远近高低、有声有色的趣味。
寄畅园又名秦园,从明正德中秦观后人秦金将惠山寺僧舍改建开始,传至秦耀理荒薙草,借王羲之诗意命名“寄畅园”。
再到清时秦耀曾孙秦德藻延请造园名家掇山理水、疏泉立石,园景益胜,引来康乾二帝各六次南巡必至此园,乾隆皇帝更是在清漪园(今颐和园)中仿造了“惠山园”(今谐趣园)。
咸丰同治年间,园内多数建筑毁于兵火,辗转到1952年秦氏后裔将私园献出,我们得以有幸参观这风雨后的秦氏故园。
二泉书院
锡惠名胜这一片现已互联互通,浑然天成。从寄畅园西门而出就到了二泉书院,再可漫步到惠山寺、天下第二泉和其他诸多景点。
二泉书院由明代名臣邵宝在辞官回乡后创建,比后来兴建的东林书院早了88年。
大概也是秉承与笃行家风遗训,邵宝在此为父老乡亲、宗族后代教书讲学十一年,深受爱戴,书院也在他殁后改为祠堂。
惠山寺
千年古刹惠山寺则属“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保存着完整的唐代听松石床、唐宋经幢、香花桥、宋代金莲桥、清代御碑等遗物。
作为禅宗道场,史上香客络绎不绝,也屡遭战火。明洪武元年重修的时候,寺内高僧手植十八株银杏,象征十八罗汉,如今仅剩大同殿门前一株。
暮秋之际,寒气日盛,但银杏才褪去青黄,透出时间染成的秀色。一缕秋风轻拂,便化金蝶飞舞。游人纷至沓来,也都停驻欣赏这秋日的胜景,仿佛沉浸在前人编织的金色梦境之中。
惠山泉
被誉为“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因《二泉映月》为世人所知,但其早在唐时就闻名遐迩。唐代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谈到品泉家刘伯刍将宜茶之水排位为“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泉水,第三。”
茶圣陆羽在品了二十多处水源后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无锡惠山泉第二”。第一尚难定夺,而第二许是实至名归。
惠山泉清澈甘冽,为许多爱茶嗜茶之人追捧,又留下了许多故事。便是这煮茶之水都如此考究,方觉古人所言,实乃“世事洞明皆学问”。
春去秋来,便又过一岁,时间亦如泉水,汩汩涌出、源源不断,但我们也总能看到那些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闪光、值得纪念的人。
撰文 & 摄影 文可吟 2020年11月
本文作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