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阿根 | 老虎灶
【往期回读】
大桥镇 卞阿根
在昔日的那个年代里,工人们的月工资最多也只有五六十元,少的只有二三十元 ,而烧茶水炉子,虽说每充一瓶开水的收入只有2分钱,除去成本,一天下来也能赚二十多元,远远超过职工在工厂里收入的好几倍。
开茶水炉子的人家,茶水炉子是紧靠一面墙体用砖块砌成的,高约90公分,长约3米,宽约1.2米,上面安放有3口大铁锅,在最里面靠灶堂门的一口大锅上还配有一个甑子,紧靠墙体一边还安放着2至3个大汤罐。烧水时先把甑子、两口大锅及汤罐内放满水,因为炉底主要对着两口大锅下方烧,这样甑子和汤罐里的水就会被其热量带热,锅里的水烧开充完后,就把甑子和汤罐里的热水用水舀打到锅中,再把甑子和汤罐中加满凉水,这样烧开水也来得快,还可以节省燃料。由于茶水炉子的体型庞大,加上使用煤炭量大(也可烧杂木树根等废料),因而人们称其叫老虎灶。
在昔日的那个年代里,工人们的月工资最多也只有五六十元,少的只有二三十元 ,而烧茶水炉子,虽说每充一瓶开水的收入只有2分钱,除去成本,一天下来也能赚二十多元,远远超过职工在工厂里收入的好几倍。当然,烧茶水炉子在当时来说收入比较高,但每天劳动的时间也很长,茶铺主人很少有休息的空间,他们每天早晨4点钟必须起床生炉子,提前把开水烧好,天一亮客人到来就能充上开水,一直忙到晚上11点钟才打烊关门,一天下来他们是很劳累的。那时候还没有自来水,烧茶水炉子至少要两个人,一个人当灶,烧水充水,一个人得起早贪黑,不停地到河边挑水或到井里打水担回。
像我们大桥集镇上,以前在没有自来水的时候,一部分居民的生活用水是靠到白塔河中去挑,一部分居民靠用井水。几家茶水炉子的用水,主要是靠人工到白塔河中去挑,有时候来不及供水,还要雇人帮忙。帮忙挑水的人视路途远近,每挑一担水收取1至2毛钱不等,但他们也不太情愿,不要说路途远近,挑一担水上下白塔河的台阶就得30多个,用人工担水实在是辛苦,即便这样,时儿水源也供应不上烧。再说当时充一瓶开水只有2分钱,雇人挑一担水要1至2毛钱,加上烧水的燃料,一算账就赚不到钱,烧茶水就等于白忙了。
为了解决取水难题,烧茶水炉子户便添置了水车,每次取水时,把水车停在白塔河岸上,再一担一担地从河中把水挑上岸倒进水车,这样一次可以拖回6至8担水,既满足了烧水的水源,人也省力多了,无需再雇人挑水。即便如此,取水仍然是件辛苦繁重的事,他们要不断地来往运水,并且要把家中配置的几个大水缸装满水,不能断了烧水的水源。
为了彻底解决水源这个难题,大致在1978年前后,他们干脆在家中打了管式水井,装上水泵,套上水管,电闸一合把水直接放入锅中,从此,减轻了人工取水的繁重体力劳动。后来镇上建起了自来水厂,这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也更便利了茶水炉子。随着人们的工资收入逐步得到提高,开水价也由原先2分钱一瓶,随之逐步增加到5分和1毛钱一瓶。
1987年后,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一些单位和个人喝开水就自己烧了,茶水炉子的生意逐渐清淡,经营茶水的茶铺基本上处于歇业状态,经济收入与以往简直不能相比,相继他们扒掉老虎灶,把门面装修一新,做起经商生意来。至此,传统的老虎灶烧茶水便退出了历史舞台。打这以后居民、企业、机关、学校要想充开水那是没有茶水炉子了。
这样的情景时间不长,又有人经营起茶水铺来,他们供应开水使用的是小锅炉、电水炉,烧起水来简单方便,既干净卫生,也安全可靠,也不像以前老虎灶烧茶水那个样子了,整天茶铺室内湿漉漉的,到了冬天,门前积水较多,还容易把人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