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文苑图》中的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五代绘画#
【五代 · 文苑图】绢本 设色
作者:周文矩
规格:纵37.4厘米*横58.5厘米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今日介绍的作品为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所绘《文苑图》。对于此图的作者归属在学术界曾经颇有争论。由于画幅左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题“韩滉文苑图”字样,故曾有学者认为此图为南唐名家韩滉之作。但据徐邦达先生考证,此图应出自五代周文矩手笔,学术界目前也普遍认同此说法。周文矩作品以人物、车马、屋木、山水为主,风格纤丽,画衣纹多作颤笔,独创“战笔”描法,如《文苑图》中对衣纹稍作波折的处理即采用了“战笔”手法。
“文苑”,即文人雅客荟萃的地方;《文苑图》虽为五代时期的作品,但相传其内容描绘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等四人在江宁琉璃堂探讨交流的景况。
五代《文苑图》
《文苑图》画面中四位文人在松下吟咏畅聊,姿态各异,从容潇洒,好不惬意。另有一童子陪侍左右,正于石前俯身研墨。整副画作仅描绘五人,但对人物的动态及服饰鞋靴的刻画十分细腻生动,给后世留下了及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五代《文苑图》局部
上图为画卷的左半部分,图中二人并膝坐于磐石之上,最左侧一人作抬手状,似在与其他人交流探讨。该文人外穿深褐色圆领袍衫,下施横襕,以应上衣下裳之意。袍衫内着白色里衣。腰间束朱红革带,革带上镶嵌一排玉石。脚着麻鞋,头戴硬脚幞头。
五代《文苑图》局部
唐代幞头有软脚和硬角之分,唐初多为软脚幞头,幞头两脚似带子自然垂下,至颈或过肩。中唐以后的幞头之脚,或圆或阔,犹如硬翅而微微上翘,故谓之硬脚。《文苑图》所绘为盛唐时期的幞头样式,此时已有硬角幞头出现。上图中右边文人手持文章回首眺望,该文人身着灰色圆领袍衫,头戴圆翅硬角幞头,内着两层里衣,外褐而内白,脚穿麻鞋。杜甫有云:“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可见在在唐代麻鞋已经有非常精细的工艺并且广泛流行了。
五代《文苑图》局部
上图为《文苑图》右半部分,画面中有三人,分别为两位文人及一名童子。左边一位文人正盘肘于松树之上,他身着米白色圆领长袍,下施横襕,领侧有白色盘扣,十分生动。自中唐起,盘扣开始广泛应用于公服,多为丝绸、棉麻质地。造型结构简单短小, 分别使用在衣领、腋下和腰部门襟处作为开口。盘扣的使用不但使衣服更加严密,而且可以通过扣襻位置可以使对领围大小作调整,所以常被看作是宽衣时代向窄衣时代过渡的重要突破口。
五代《文苑图》局部
该文人襕袍内穿褐白两层里衣,束黑色腰带,头戴幞头,足衣麻鞋,双手挽于袖内,倚松而立,作深思状,双目炯炯有神。
五代《文苑图》局部
上图中右边的文人则执笔托腮,依靠于石台之上,似在构思诗文。其身穿米白色交领深衣,右衽,内着白色中单,腰束带,头戴圆翅硬脚幞头,翅朝下,脚穿麻鞋。其身前有一童子正俯身研墨,童子着灰色长袍,衣身肥大,露出浅色里衣,腰束带,足蹬麻鞋,头发披散,神情十分恭敬谨慎。
《文苑图》中着圆领袍衫者有三位。隋唐时期,圆领袍衫是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服式,可为常服或公服。文人武士袍衫衣长各有不同,文官略长至脚踝或地面,武官为便于行动,衣略短至膝下。但只有一位文人穿着深衣,而深衣始于周代,属上衣下裳连属、腰间断缝的服装,有曲裾和直裾之分。直裾深衣至唐朝仍有沿用,多作为朝服和礼服的中单使用,像《文苑图》中这样直接外穿的形式在唐代并不多见,其多出现于后世还原唐朝风貌的作品中。
唐代服饰素来以其丰富多彩的样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唐朝以其开阔的眼界、恢弘的气度,广采博收,兼容并蓄,达到了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空前的高峰期,向当时的世界展示了大唐风神,盛世之音回荡不迭。
#唐朝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