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战略是什么?(以人性为底层逻辑推进)

原创 布衣书生走天下 复利人生 昨天
迷途之中拾小柒 - 旅程呀

今天是周六,分享一篇老文,略作修改。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反复提到战略的重要性。比如,刘备的战略叫“隆中对”,东吴的战略叫“榻上策”,那么曹操的战略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个模型:有一个大国,兵力20万;大国的周边是四个小国,兵力都是10万。

不考虑其他,只对比兵力,大国看上去可以吊打任何一个小国。因为大国的兵力是小国的一倍,具有碾压性优势。

真的是这样吗?

在大国与小国博弈中,小国的战略是什么?

因为大国的存在,对小国具有天然的压力,会导致小国人人自危,理性的做法是抱团取暖,比如孙刘联盟。小国不仅不希望自己被大国吃掉,也不希望其他小国被大国吃掉,因为这样自己与大国的力量差距就更大了。

因为小国之间是联盟,所以小国之间边境上不用放兵力,他们可以把所有兵力放在与大国的边境线上。

如果大国攻打任何一个小国,其他三个小国考虑到唇亡齿寒,必然会出兵打大国。所以,大国不可能把所有的兵力都用来攻打任何一个小国,他必须在每个小国的边境线上都部署兵力。如果平均部署兵力,大国与小国直接对峙的兵力就只有5万,只有小国兵力的一半。

这样的大国,哪里还敢欺负小国,反倒是处处都得小心翼翼。

相反,四个小国的战略,应该坚持联盟,一起压着大国打,因为他们加起来总兵力是远远超过大国的。越是主动打大国,越是削弱大国的实力,小国反而越安全。

大国应该采取什么战略呢?

在四个小国比较团结的时候,大国不要贸然出击,整体采取守势。虽然每个边境上部署的兵力都不如小国,但防守应该够了,毕竟进攻方往往需要更多的兵力才能攻破守方的城池。

外交上,不断挑拨小国之间的矛盾。当小国之间互相打起来后,再帮助一个小国去打另一个小国。(多想想秦国与六国的历史)

再看曹操,他的创业路走得极不容易,下图是袁术称帝时的天下形势图:

可以看出,曹操处于四战之地,北有袁绍,南有袁术、张绣和刘表,西有马腾、李傕,东有吕布、刘备,东南有孙策。这些军阀势力,哪个不眼红曹操手里的汉献帝,似乎都曾动过攻打许都的念头。

曹操如果想处处分兵防守,就根本无力去开疆拓土;如果想集中力量攻打任何一方,就很可能被其他军阀从后方偷袭。

曹操的核心战略,就是避免几个军阀势力联合起来针对自己。

比如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后,袁绍的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逃往辽东投靠公孙康。此时,众将领都觉得应该乘胜追击,斩草除根。

只有谋士郭嘉劝曹操坚守战略,说:“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意思是,追得紧,公孙康会跟袁氏联合起来;如果按兵不动,他们必定内讧。

当袁熙、袁尚来到公孙康处,事情的发展果然跟郭嘉预料的一样。下面《三国演义》这段太精彩,我直接放原文出来,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不禁拍案叫绝。

当日知袁熙、袁尚来投,遂聚本部属官商议此事。公孙恭曰:“袁绍在日,常有吞辽东之心;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若容纳之,后必相图。不如赚入城中杀之,献头与曹公,曹公必重待我。”康曰:“只怕曹操引兵下辽东,又不如纳二袁使为我助。”恭曰:“可使人探听。如曹兵来攻,则留二袁;如其不动,则杀二袁,送与曹公。”康从之,使人去探消息。却说袁熙、袁尚至辽东,二人密议曰:“辽东军兵数万,足可与曹操争衡。今暂投之,后当杀公孙康而夺其地,养成气力而抗中原,可复河北也。”商议已定,乃入见公孙康。康留于馆驿,只推有病,不即相见。不一日,细作回报:“曹公兵屯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公孙康大喜,乃先伏刀斧手于壁衣中,使二袁入。

郭嘉,不愧是精通人性的谋士,更是曹操账下少有的明白人!可惜的是,这是郭嘉死前最后一次为曹操出谋划策了。

曹操统一北方后,带甲百万开始南下。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荆州,然后把刘备打得抱头鼠窜,不得不带着残兵败将逃亡江东投靠孙权。

此时,志得意满的曹操,走了一个“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昏招。他一边趁胜追击刘备,一面写信威胁孙权投降。结果就是这一逼,促使孙权和刘备结成联盟,并最终在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明白人实在太少了。哪怕一时明白,也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导致偏离战略,跌入深渊。

曹操在赤壁大败后,曾感慨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因为曹操知道,自己失败并不是因为什么铁索连舟这种战术失误,而是败在战略上。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自己真正的战略是什么。

而程昱这样的谋士,只是一再建言不要铁锁连舟,防止被火攻。然这种只专注战术细节的谋士,跟战略家郭嘉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假如郭嘉没死,一定会提醒曹操坚守战略,不要写信威胁孙权,因为这样会逼着孙权和刘备联盟。曹操此时最应该做的是按兵不动、挑拨离间,让孙刘自相残杀,就像公孙康和二袁自相残杀一样。

因为当时,东吴很多重臣对刘备都是有戒心的,如果不是曹操头脑发热写了封威胁信,孙权和大臣讨论的就不是要不要投降曹操,而是要不要收容刘备的问题了。而张昭等重臣一定反对收容刘备,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容易得罪曹操引来战祸。

此时再去看二袁投奔公孙康后的那段话,真是感慨万千。曹操的失败,从那封威胁信就已经注定了。

下面是三国时期的地图:

当三足鼎立形成后,曹魏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根据当时的官方资料,蜀汉灭亡时的人口只有28万户、94万人,而吴亡时则有52.3万户、230万人,魏的人口则有66万户、443万人。很明显,吴国人口只有魏的一半,而蜀汉则更只有吴国的一半不到。

这一差距直接反映到军事实力上,蜀汉的军队规模约在10万左右(《三国演义》里动辄几十万大军大战肯定是吹牛),吴国则在23万人左右,而魏国可能在40万人以上。

看上去,魏国的军队比蜀国和吴国加起来都要多。但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当时并不只有三个国家,魏国的北方不是无人区,那里是大草原,有历史上最可怕的敌人——游牧民族。

鲜卑、乌桓、羌、胡,每一个善茬。光是鲜卑的轲比能,就号称有十万骑兵,历史上也多次对曹魏用兵。曹魏怎么能不担心,怎么能不防御呢?

再看蜀国,西边是青藏高原,南边是原始丛林,都是天然的屏障。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蜀国那里从没有出现过什么劲敌,最多只是一些部落纠纷。

而吴国,从上面地图就可以看出,整个东南都是大海,根本不用留兵力防守。

吴国和蜀国虽然弱,但只要他们坚持联盟,他们就可以把所有的兵力放在与魏国的边境上,形成对魏国的压倒性优势。

所以,我们看三国,吴蜀这样的弱国,一直是主动挑起对曹魏的战争,而曹魏却缩手缩脚,不怎么主动出击。哪怕诸葛亮六出祁山,屡次去挑衅曹魏,曹魏也只是把诸葛亮赶跑就算了,也不主动去教训蜀国。

当鲁肃去世后,孙权也被眼前利益蒙蔽,忘记了曾经的战略,他偷袭荆州,杀了关羽。然后,刘备出兵为关羽报仇,孙刘联盟开始出现真正的裂痕。

可惜,此时曹操大限将至,而曹丕也没雄才大略,不知道该坚守的战略是什么,所以白白浪费了这次机会。

如果曹魏出兵帮刘备一起攻打孙权,在前后夹击下,江东一定会被曹刘两家瓜分。接下来,曹魏只需要对付刘备一方,这就容易多了,也不会再有后来的三国了。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曾经的世界手机老大诺基亚。

曾几何时,诺基亚是手机业无可争议的王者,自1998年成就霸业以来,诺基亚执掌江山长达14年。顶峰时期,市场占有率达到38.6%,是第二名的两倍多,是第三名的四倍多。

2012年,诺基亚共有员工10万人,业务遍布150个国家,是真正的世界级巨头。但是短短一年后,这个庞大的手机帝国竟然分崩离析,一朝覆灭。2013年9月,微软宣布斥资70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

很多人简单的以为,诺基亚的失败是因循守旧,不知创新,所以才被以苹果为首的智能手机打败。把一个商业帝国的失败归于“创新”,和贾谊在《过秦论》中把秦帝国的覆灭归于“仁义”,两者都一样的浅薄。

企业是追求利益为第一目标的,诺基亚必须保持老大的地位,甚至还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但当它成为老大的那一刻,整个手机行业的其他公司的唯一目标,也就变成了去抢诺基亚的市场份额。就像现在,不管是京东,还是拼多多,或者是其他新进的电商平台,抢的都是老大淘宝的用户。

诺基亚为了应对竞争,在多条战线上与其他公司竞争,高端、中端和低端手机都做,生产的手机型号多到吓人。比如直板机,翻盖机,滑盖机,甚至还有旋盖机;比如音乐手机、拍照手机、老人机、商务手机、女性手机,等等。

每种手机的背后,诺基亚都面对着一个挑战者。但不管诺基亚有多么家大业大,在单一系列手机上的投入,也不如别的公司投入全部精力来做的更强。最后,翻盖手机不如摩托,女性手机不如三星,智能手机不如多普达,音乐手机不如索爱。

诺基亚也不敢在一个单独的领域,用长期的优势资源来压制特定的对手。因为这样做,就会导致其他地方的竞争力更加薄弱,最终失去的只会更多。

作为一个庞大的世界手机帝国,诺基亚这艘船太大了。当诺基亚终于发现智能机起来后,很有可能改朝换代、一统江湖的时候,想掉头哪里那么容易。

公司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以硬件文化为主的模式代表着大部分人的利益,既得利益集团根本不愿意去改变。

我们都觉得强者恒强,但强者也有强者的难处,一不留神就不容易被弱者取代。

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没有什么,能够永远强大下去!比如当下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快变成全民公敌了。这是规律,是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晚安~

(0)

相关推荐

  • 刘备的嘴有多欠

    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的袁术被围剿,走投无路之下拿着玉玺前去投奔哥哥袁绍.曹操听说之后,派遣刚刚和自己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刘备前去徐州阻截袁术. 刘备率兵一举击破袁术之后,并未回 ...

  • 大唐往事(259):小国有小国的恐惧,大国有大国的烦恼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51) 显庆五年(660年)八月,苏定方攻克百济,唐朝在高句丽后方,从此获得一个前进基地.当年十二月,李治便迫不及待下达了全线进攻的命令. '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 ...

  • 为什么三国时期魏国国力最强却鲜有主动进攻,相反国力最弱的蜀国却攻伐不停?

    三国时期,有一个怪现象,控制了大汉三分之二领土的曹魏,在战略上采取守势:而国力较弱的蜀汉总是在马不停蹄的北伐. 首先,曹魏地盘大固然实力雄厚,但这也意味着更大的国防压力 当时曹魏东南有东吴虎踞江东,北 ...

  • 人性的底层逻辑:男人本色

    陆拾一 LUSHIYI <人性的底层逻辑:男人本色> PS.旧文重发 前言:这不是一篇实录,只是以第一人称撰写一部分男性本色.整个故事贯穿男人的青年,中年,中老年.或许在其中,女人也能看见 ...

  • 4月5日:人性的底层逻辑

    暴力是一根钉子,人类这个物种所谓的欲望.道德甚至文明,都必须依托暴力这个钉子,才能挂在时间的长河中. *   *   *   *   *   * 远古时代,人类个体的暴力不足以保证自身最基本的生存,因 ...

  • 关于人性的几个底层逻辑

    本思树2021-04-17 19:55:01 在提升我们认知层次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想到的就是人性的一些底层逻辑. 有很多我们想不通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最后都会归结到底层的逻辑. 那么,我们有哪一些 ...

  • 招行管理层详解大财富管理战略及组织架构调整背后的逻辑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招行提出打造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志在用全新的模式,更开放的视野,更专业的服务,更丰富的产品,将客户资金端和融资端需求更有效地连接起来. 作者:老盈盈 导读 ...

  • 为何“区块链技术”才是真正成为国家战略的底层逻辑?

    为何“区块链技术”才是真正成为国家战略的底层逻辑?

  • 区域透视 | 城市产业战略厘定中的新趋势新逻辑

    当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历史性交汇,中国产业发展阶段整体上从跟随发展.适应创新到了跟随发展与引领发展并重.适应创新与原始创新并重的发展阶段,产业技术创新逐步从"跟跑&qu ...

  • 企业战略不怕讲故事,就怕没有逻辑

    管理的非理性 1/4.故事和新闻有什么不同 打开新闻App,下面这样的新闻越来越多了: 男子花20万装修新房,装修完发现是别人家 夫妻"幻想"中奖500万,因分配不均大打出手 -- ...

  • 思想深度决定人生高度,人性三大底层思维,你占了几个?

    哲学家带着弟子们爬山,在山上,哲学家问了弟子们一个问题: "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什么?" 弟子们争先恐后回答:"是思想&qu ...

  • 30张PPT解析人才战略关键价值链工具及建设逻辑

    最具价值OD&HR资料 干货福利大盘点 下载 本文是具有16年世界500强从业经历的何欣老师重磅打造的一门人才战略经典实操课程<人才战略规划.梯队.盘点与激活之道>的开篇章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