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龙的记载,发生过三次大变动,这有可能说明龙真实存在过

龙的形象深入人心。中国人无须思考,只要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它活灵活现的模样,在此就不浪费笔墨了。只是依据龙的特征,史学家和生物学家曾断定,龙不可能在地球上存在过,龙有鼻子说明它是用肺呼吸,不可能长期潜在水中,这与传说中的“龙王”不相符。还有龙有一个脑袋及一对锐角,这也与细长的脖子不成比例,这样的生理构造怎么可能做到翻江倒海呢。

那么龙是虚构的吗?

最近在查阅书籍时,无意间翻到一些资料,整理了一下,发现古人对龙的记载,其中在不同时期发生了三次很大的变动,如果仔细对照,你会发现这些龙的形象并不陌生,这有可能说明龙真的在陆地上存在过。下面我们根据古人的记载一起去分析一下。

一、夔(kuí)龙期。

此时史书中记录的龙,龙身较小,蛇躯,足上有四爪。史书记载如下:

1、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一条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整整逗留了9天。黄龙走后,当地人在此修庙立碑。又如《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载,太和七年(公元233年)正月,摩陂(今河南郏县)的一口大井中发现一条青龙。魏明帝曹叡亲率群臣前去膜拜。为此,曹叡下令改年号为青龙,改摩陂为龙陂。

2、《晋书·卷一百九》载: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两条龙出现在龙山,二龙约五、六丈长,相互交融嬉戏。燕王慕容皝也亲率朝臣前去膜拜,在距离龙200多步的地方,还举行了祭祀活动,并在此山上建起龙翔佛寺。

二、应龙期。

这个时期的龙有双翅,头大而长,尤其眼睛极大,眉弓高耸,有角。

1、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太湖岸边发现一条龙,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几里外都能闻到它身上的腥味,当地村民用席子盖住它的身体,官府还派人看护。一夜暴雨过后,龙消失了,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

2、明代藏书家郎瑛撰《七修类稿》记载:成化末年(公元1487年),广东新会县海滩上坠落长龙,被不明真相的渔民用扁担活活打死,此龙有一人多高,身长数十丈。郎瑛在书中说,这是他一个名叫金茂的朋友路过广东时亲眼所见,朋友告诉他,此龙酷似画上的龙,只是腹部呈红色。

三、黄龙期。

这个时候的龙身体变得更长,嘴上有胡须,鳞甲细密整齐。

1、在明清时期,有关龙的记载还不时地出现在地方志中。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临安府志》记载,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现巨龙,须爪鳞甲毕露,数千人围观,龙身有几十丈之长。

2、清·《永乐府志》: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夏,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它的喉咙部位有伤,当地民众为它搭起苇棚遮蔽阳光,不断往它身体上洒水。这条龙有十几丈长,鳞片大小如鱼鳞,尾巴呈侧扁状,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2丈。

从上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古人对龙的认知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在起初的描述中,一般龙身普遍较小,且无角无须,到后来龙的身体逐渐变长,越往后龙身越大,而且出现了角和须,甚至翅膀,也越来越像我们在年画里看到的龙了。

中国人对龙图腾的崇拜由来已久,有人推测,如果真龙真的存在过,那也是由图腾演化为的一种奇异的动物,一定有某生物物种作基础。以往学术界最具代表性的推测认为,龙是大型的四脚蛇或是巨蜥的一种。这么说龙应该是爬行动物,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的话,龙为什么离不开水呢?所以这个结论不成立。

后来,又有学者提出,龙既然能生活在陆地和水中,它应该是一种大型的两栖动物,认为它的祖型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鳄类——扬子鳄。可是这也不正确,鳄鱼身上的鳞甲又大又厚,这与史书记载的“鳞片大小如鱼鳞”大相径庭,相差太远。

那么,龙到底是古人幻想出来的产物,还是真实存在过的动物呢?

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去理解,龙即真实可信,但又是一种充满传奇色彩的动物。它只有在古代特殊的环境中才能生存下来,或者说它是远古某种大型两栖类动物的变种,所以非常稀缺,也很难繁衍下来。现代人根本无法认知它,因此这个问题成为了千古之谜。

(0)

相关推荐

  • 写作素材 | 描写节日活动的好句好段

    往 期 回 顾 描写节日活动的好句子 有趣的是,那些胆小的孩童们用两只手蒙住了脸,可是转动着的两只大眼睛却从手指缝里偷偷地要把这奇妙的,会响的东西看个究竟. 只见一个英姿勃勃的青年,手里拿着一个彩球逗 ...

  • 藤县龙母庙和龙母文化

    藤县龙母文化系列之二: 藤县龙母庙和龙母文化 周 雄 龙母生于楚怀王辛未年(公元前290年的古藤州一都水东街孝通坊(今藤州镇胜西村),距今有2300多年. 民间相传,龙母率领百越群众与自然灾害斗争,让 ...

  • 道家风水从初识到精熟三十一:寻龙要诀8

    寻龙要诀八:带器曜 龙脉上或龙的支脚,带有各种奇异的石峰土山,为贵龙所钟.发贵之地,必带器曜,此又不可不知.曜须有如后文中提及的带印带剑.弓袋鱼袋.金箱玉印等方能显贵. 杨公说:"龙真穴真只 ...

  • 【成都周边古镇游】黄龙溪:清新灵动“水龙街”

    [成都周边古镇游]    黄龙溪:清新灵动"水龙街"         黄龙溪绝对值得住上一夜的.是可以给你惊喜的古镇.按照四川话说,绝对"安逸""巴适 ...

  • 千年古迹回龙亭

    回龙亭 鄂州自古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号称龙蟠凤集之地.<三国志·吴书>记载,公元222年(吴黄武元年),孙权在鄂州称帝后,依托武昌城,西防刘备,北抗曹操,奠定了鼎足帝业.公元229年农历四 ...

  • 宣继游:五一期间发生的三件大事儿

    理性的认知,认真的分析,紧密的逻辑,坚定的信心,努力做好一个市场的学生,我是宣继游,这是我的第2170篇文章. 目前行情调整的第三阶段,也叫震荡上行阶段,市场已经确认3328就是阶段性底部了. 这一轮 ...

  • 【《文心雕龙》释意】(三十六)比兴艺术特征

    第三十六章 比兴艺术特征(刘勰<文心雕龙·比兴三十六>) <诗经>的字词语义,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风.赋.比.兴.雅.颂"六义. 西汉初年,在毛亨(生卒年 ...

  • 第1200期 || 龙行海:诗三首/轩诚播读

    小菲赏析: 文字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文采斐然的风范,更多的则是让你有一种心怀纯净,踏一水清盈,今生,只为寻美好而来的诗般意境.花半开最美,情留白最浓,懂得给生命留白,亦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让我们一起在文字 ...

  • 【《文心雕龙》释意】(三十五)丽辞偶句的来由

    第三十五章 丽辞偶句的来由(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三十五>) 天地化生的自然万物,如同人类肢体天生对称一样,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究其根本道理,是因为事物都不能单独生存繁衍.凡文章篇籍,其中字词 ...

  • 人际交往技巧:和领导关系越近,越要避免发生这三个矛盾

    不久前,在网络论坛中,笔者看到有位老员工李先生吐槽道:他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了近两年的时间,可是由于不愿意加班,而结果便被主管和老板轮番劝退,临走前李先生劝告几位大学生从公司里的辞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被 ...

  • 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结局就是这样子!

    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结局就是这样子!

  • 【《文心雕龙》释意】(三十七)夸饰艺术尺度

    第三十七章 夸饰艺术尺度(刘勰<文心雕龙·夸饰三十七>) <周易·系辞上>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日常生活中,在闲言话语间,一旦涉及&qu ...

  • 古人常说,桌上不摆三盘菜,究竟哪三盘?古人智慧,早知道早受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高速提升,有不少的年轻人都沉浸于互联网中的虚拟世界.享受科技发展的福利无可厚非,但不应忽视的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人长时间被网络所吸引,凡事都在网络上解决或寻求方法,\ ...

  • 古人结婚后,新娘为何要“三天回门”老祖宗的做法实在让人佩服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格言谚语,在今天依然颇具教育意义.比如说"棒打出头鸟""坐吃山空"等谚语,在今天我们依然引以为戒,这不得不说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另外古人也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