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正大2020秋拍文房器珍赏
文房清供是文人书斋中一切文化用具及陈设的总称。
按照《中国古代文房清供鉴赏》一书中的分类,包括笔用类、墨用类、纸用类、砚用类、辅助类、陈设玩赏类等。
具体细分,则包括:
笔筒、笔架、笔床、笔掭、笔插、笔洗、笔挂、笔船、笔屏、笔海、笔帘、镇纸、裁纸刀、墨床、墨盒、墨缸、墨屏、水盂、砚屏、砚滴、砚匣、砚床、砚山、臂搁、帖架、书灯、香熏、香炉、古琴、呈盘、拜帖匣、提梁盒、铜镜、鼻烟壶、太湖石、灵璧石等等
LOT 1054 黄花梨荷叶边随形画筒
而在众多文房清供具之中,以木器之韵味最为隽永独特。
无论是纹质瑰丽的天生奇美,还是蟠曲随形的自然神工,都将文人追求朴素之美的精神,表现到极致。
LOT 1054 黄花梨荷叶边随形画筒
古人对木头的内心亲和,又是隐埋于身体血液当中的。
木作延续着历代生活起居之根本:从平地而起的房屋,到登堂入室的家具,再到陈玩案头的器具,木作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今天为大家臻选南京正大2020年秋拍中的文房木器,请各位藏家鉴赏。
LOT 1005
黄花梨铜包角文房盒
SIZE / 30×19×23.5 CM
RMB / 42,000~86,000
文房盒是最能体现文人身份的一件器具,因此它的制作与设计相比其它明式家具,更受文人设计思想的影响,常精巧素雅,极富文人气韵。
此例文房盒黄花梨木制,呈长方体,器形周正规整,经典耐看。四面边缘为防止磨损,都包以铜片保护,可见并未因此盒形小,而忽视其实用性,反而做得愈加精致。
其棱角温婉,木色纹理清晰细腻,色泽古雅隽永,尤其箱顶四周用如意云头纹铜包角装饰与开合处的圆形面叶、云头拍子,更是蕴藏了中国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凡作此雅件器物,越于细节之处就越可品味其匠心工巧,而其显露的文人精神,更使得此箱蕴藏一段岁月情怀。宜藏宜用,实属难得。
LOT 1006
清 黄花梨攒接寿纹拍子折叠式镜台
SIZE / 24.5×25×16.5 CM
RMB / 55,000~160,000
此镜台为黄花梨木质,黄花梨木的霸气,纹理的瑰丽,是明清高端居室陈设用料的不二之选,历经数百年,弥足珍贵。
镜台呈长方体,造型矮扁,箱壁厚实。折叠式设计,镜架以木轴纳入镜箱,可平放或支起,方材攒框,界分大小不同的方格,合为一“寿”字纹,更添吉祥寓意。
唐太宗曾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知,镜子的意象在中国文化当中并非只是用来整理仪容,还有更深一层的文化底蕴,使人顾影深思。
对于中国人来说,镜子不但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是文化、情感的媒介。此件折叠式镜盒器形规整,简洁雅致,木质光润沉雅,整体包浆温润,做工精巧,具有收藏实用价值。
LOT 1044
清 黄花梨铜包角文房盒
SIZE / 32.5×15.8×9 CM
RMB / 20,000~50,000
此文房盒黄花梨质地,简洁光素,包浆细润,木纹清晰优美,虽光素简洁却显自然无华,美在其中。文房盒具收藏、观赏、把玩、实用价值于一体,数百年流传,完好如初,实属不易。
黄花梨是明清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由于其色泽黄润,材质细腻,纹理柔美,香气沁人,而倍受明清匠人宠爱,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从人工学的角度来看,都是无可挑剔,可称为家具艺术中之珍品。
木盒四面有黄铜包角,双环搭扣,传统的圆形面叶配如意云头纹拍子,背面为方形合页,开合盖盒所用。盖顶四角有如意云纹铜活,既牢固又有装饰作用。铜片与黄花梨木质相得益彰,互为增益。
此件黄花梨文房盒用料厚重,木质纹路清晰,色泽古朴典雅,当为富贵人家之物。周身光素,只用铜饰装饰,饱满稳重,做工考究。腹深而广,可用以贮存各式大小印章、砚台等文房用具,有较多的实用功能。
LOT 1045
清 黄花梨面包盒
SIZE / 21.8×12.2×9 CM
RMB / 18,000~45,000
盒取精美紫檀木制作而成,用料上乘,包浆细润,木质紧致细密。色泽醇厚饱满,纹理清晰凝重。盒身质朴不加雕饰,通体直立壁身,呈现典雅庄重之感,朴茂沉浑之态。
盖盒呈长方形,盒顶周缘起线,顶微带拱形凸起,造型饱满周正,线条简洁隽永。四壁光素,正面方形委角面叶,拍子作云头形开口容纳双钮头,顶盖有铜条装饰,背面安长方形合叶,实用而具有装饰美感。
整器造型简洁,线条匀细流畅。质地坚实、纹理细密,着力突出紫檀材质之美。此件盖盒选料精良,制作精致,考其用途,应为用来贮存香料及小件珍玩之文房用具。整体光素无饰,规整稳雅,简约朴茂而精细雅致,为文人雅士书房佳品,极具收藏价值。
LOT 1046
清乾隆 紫檀盝顶官皮箱
SIZE / 41.5×32×38 CM
RMB / 120,000~280,000
中国古典家具和古代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典家具的很多结构部件都来源于中国建筑。盝顶就是建筑上的一种屋顶形式,即用四条正脊围成平顶,正脊下面再加立墙。
此箱以紫檀所制,通体光素,造型方正。箱盖为盝顶式,箱体之间以圆形面叶相接扣合,如意云头形拍子开口容纳钮头。
箱体左右安提环,正面两扇门上有饰委角长方形面叶与镂空委角方形吊牌,内有大小抽屉四具,保存完好,各自有精巧的双鱼形铜吊牌,铜饰件略带铜锈,古朴典雅。
底座前方锼雕出壸门式轮廓,线脚流畅自然。整体形制规整,精研厚重,包浆古韵醇润,既可以放在案头收纳印章、砚墨等文房器具,也可以放在卧室存放珠宝首饰等贵重细软。
LOT 1047
清 紫檀透雕画板带屉双层架格
SIZE / 34×20×48 CM
RMB / 36,000~80,000
此件架格以紫檀良料为材,木色沉稳肃穆,木质细腻坚密,包浆浓郁自然,可见岁月沧桑之迹。架分为两层,首层横板下设抽屉二具。抽屉面板光素,中部装饰以圆形面叶与拉环方便推拉。上下两层亮格处,均装以三面壶门式券口,边起阳线,其卷曲婉转的曲线与光素的直线对照增辉。
架格后背均装透雕扇活,以四瓣枣花作心透空花纹,将四根略作 S 形的弯材集中到花朵上,制成波纹有序的团,斗接甚精;精美的攒接工艺玲珑疏透,典雅美观。
LOT 1048
清中 紫檀嵌云石文房盘
SIZE / 35×24×4 CM
RMB / 26,000~58,000
呈盘即都承盘,亦称都珍盘、都盛盘,是文人雅士陈设小件文玩器物和文房四宝的一种案头小型用具。
此件精选细密紫檀制,呈长方形,四边以短材相接,疏朗通透,舒展有致。底部嵌云石,云石黑白相间,纹理变幻,似波澜涌动,云蒸霞蔚。
呈盘虽为小件文房器物,但此件用材甚佳,古淡秀雅,文人气息浓郁,可见制作者将文人意趣与文房用器巧思结合,用之承放册页、看器,有脱俗清雅之意趣。
LOT 1049
清早期 黄花梨笔筒
SIZE / 17×17×16 CM
RMB / 360,000~580,000
笔筒,作为文房书案上必不可少的一件雅器,历来为文人雅客所钟爱。此器为黄花梨木制,选材上乘,体量大,木色不静不喧,以其变化多端的纹理与老熟润泽的包浆取胜。
笔筒为圆口直尊式,深腹,腹内空净,打磨精细,口沿及足圈处起窄窄的阳线,俊雅含蓄,筒底有三足微微凸出,线条简洁优美。
笔筒整体观之朴拙雅致,凸显主人追求自然返璞的天成之境,是一件集观赏实用性和收藏价值于一体的文房佳器。
LOT 1050
清早期 黄花梨素工香筒
SIZE / 14.3×14.3×16.6 CM
RMB / 360,000~580,000
香筒是古代净化空气的一种室内用具,一般是直接将特制的香料或是香花放入香筒内,香气持续飘散,是古代富贵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实用品。同时,由于香筒的制作考究,工艺精湛,又是一种清雅的室内陈设品。
此香筒选用黄花梨料,色深油亮,整挖而成,外形呈直筒状,圆口,侧壁厚实。全身光素,不施雕刻,仅以木材天然纹理取胜,给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
香筒是古代文人雅士生活中的闲适之物,燃香置于筒内,于烟雾氤氲中或挥笔,或阅籍,或沉思,其乐无穷,亦可藏花或香料于其中,芬芬缕缕,使得闺阁书房香暖素净,令人神情愉悦。
LOT 1054
黄花梨荷叶边随形画筒
SIZE / 36×34×43 CM
RMB / 200,000~430,000
画筒,通常用来盛放画轴手卷,因以名之,体大似可容海,常可见于明清书画中,为文人雅士所钟爱。
此件黄花梨大画筒,选取了直径硕大的黄花梨为材,随形而做,可视为因料施工的典范。黄花梨本身生长不易,大直径者更是寥寥,往往需用劈料拼接一法,此器却难得以整器挖空,直身敞口,能寻得如此大料作画筒实属罕见,气度非凡。
画筒上部随形如荷叶,下接器座则略宽过身,同样呈随形走势,边沿素混面,下承龟足。
整器意态潇洒,情趣天真,黄花梨天然的山水纹理更是古雅华贵,是难得的一件书房佳品。
LOT 1057
清中期 紫檀诗文笔筒
SIZE / 17.5×17.5×16.8 CM
RMB / 160,000~350,000
此例笔筒为紫檀木制,圆口,直壁,造型规矩,端庄凝练。笔筒外壁阴刻清代画家钱载千秋松龄图,落款“乾隆丙申秋日,秀水钱载写。”
钤印:钱载 ( 阴 ),画面之后有清代书家董诰、翁方纲、王杰三家题跋,所题诗文字体隽秀,工整潇洒。此件作品宛如国画绘卷,深具人文内涵,诗画情景,包浆醇厚有光泽,保存尤完好。
题款款识:
挥毫落纸云烟逗,写得长松清且瘦。愿尔从兹千百年,北堂高挂人同寿。覃溪翁方纲。钤印 : 翁方纲印 ( 阴 ) 覃溪 ( 阳 )
煌煌三秀分,芰井而攒柯。晔晔九光间,媒梁而吐叶。柘林董诰。钤印 : 董诰印 ( 阴 )
美彼乔松,冒兹霜雪。非培鏤之能生,因岁寒而立节。纬和峤之森森,见李膺之烈烈,但取乐于一丘,靡邀荣于双阙。惺园王杰题。钤印:王杰印 ( 阴 )
参天望黛色,采药灵丹丘。覃溪又题。钤印:翁方纲印 ( 阴 )
作者跋者注:
钱载 (1708~1793) ,字坤一、殳忻,号箨石,晚号万松居士,浙江嘉兴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官礼部侍郎。学问渊博。擅花卉。董诰(1740~1818),字西京,号蔗林、柘林,浙江富阳人。董邦达子。乾隆二十八年传胪,官大学士。工古诗文词、书法、绘画。书法宗二王,画承家学,雅秀绝尘,晚宗宋元,有“大小董”之称。
翁方纲 (1733~1818) ,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苏斋、彝斋,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累官国子监司业、礼部侍郎、内阁学士、鸿胪寺卿、内阁侍读学士。精鉴赏,富藏书,长于金石考证。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冠绝一时。尤精书法,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并称为“翁刘梁王”四大家。
王杰 (1725~1805) ,字伟人,号惺园、畏堂,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状元,授修撰。乾隆五十二年由兵部尚书授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嘉庆七年退休,卒谥“文端’。善书法。著有《葆醇阁集》、《读易札 记》、《惺园易说》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