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能不能别丢人了”:这一幕,撕下了无数父母的“伪装”!

前段时间接孩子放学,路上遇到一个“颇有意思”的事:过红绿灯时,一个父亲急匆匆地闯了过去,而后他站在对面向儿子招手,示意他跟着过去,不过儿子没有正眼看父亲,依旧站在那里等着。待红灯变绿,儿子跟着同学们一起穿过路口,理都不理父亲。父亲跟在后面,不知道嘀咕着什么,忽然儿子回过头大声质问父亲,“爸,能不能别搁这丢人了?”

很明显,儿子对父亲闯红灯的行为非常不满,一来他觉得这种行为很低级,二来他认为父亲的这种行为让他在同学们面前“丢脸了”。

这位怼父亲“脸都让你给丢尽了”的孩子,与自己孩子同一个年级,因为经常接孩子放学,我对他和他的父亲都还比较熟悉。如果不是亲眼看到那天发生的事,我是根本不会想到这位看上去非常柔弱的同学,原来如此彪悍。

在此之前,我对这位父亲的印象一直挺好,他着装干净、整洁,对老师也比较礼貌。在普通看来,这样的人,应该不至于会闯红灯,他们应该比较在乎自己的形象,特别是在孩子面前、在孩子的同学面前,他们更会有所收敛。可惜的是,这位父亲终究是“闯红灯”了,不仅闯了,还被儿子骂“把脸丢尽了”,而这一幕,恰恰撕下了无数父母的“伪装”。

很多父母,总是在极力隐藏着自己的“缺陷”,以至于给自己披上了厚厚的“伪装”。只是他们在形象上的过分包装,似乎很难掩盖身上的不足,他们常常会在某个突然的时刻,不经意地暴露了问题,也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水平。

父母们的“伪装”可谓多种多样。笔者有一位担任十几年班主任的老友,他曾亲身经历过一个特别喜欢“伪装”的母亲。她孩子的成绩在班上排名靠后,别说考重点高中,就是考普通高中,把握都不大。

老友为她孩子学习的事,几次把她请到办公室。每次来到办公室,她都表现得特别积极,不仅主动与老友讨论孩子在家的学习方法,还在老师当面严厉地批评孩子。

有一次,孩子的考试成绩很差,她一再表示自己在孩子的学习上付出了很多汗水,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了,希望老师指点迷津。说到动情处,她眼泪汪汪。老友被她的“执着”和“深情”打动了,帮助一起拟定学习计划。临走时,这位母亲还问老友要走了几份空白试卷,说回头再给孩子考一次。

这事过去有一段时间,这位学生的成绩仍不见长进,学习状态也始终不太好,老友觉得奇怪,再次找孩子谈心,结果一问,得知孩子母亲在家基本不问他的学习,白天有局,晚上也有局,吃完饭还经常去跳广场舞。而她上次拿回去的空白试卷,也根本没有给孩子做。遇到这样喜欢“伪装”的家长,老师再用心,恐怕也无济于事。

为何有家长喜欢“伪装”自己?原因比较复杂,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善于“伪装”、喜欢“伪装”自己的家长中,有不少应该把“伪装”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离开了“伪装”,他们会觉得生活黯淡无光。

这些家长既在老师、亲朋好友面前“伪装”,也在孩子面前“伪装”。比如有的家长经常在亲朋好友面前装高贵、优雅;有的家长经常在老师面前装出对孩子的学业有多关心;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装出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极力强调自己有多辛苦,实际上他们非常自私,基本不会顾虑孩子的感受,一旦孩子对他们的自私行为有不满,就会被他们以“我这都是为你好”的理由搪塞。

虽然不少孩子憎恨喜欢“伪装”的父母,甚至在各种场合毫无顾忌地撕下父母的“伪装”,但他们也不自觉地受到了父母的影响。或许待他们成长到某个阶段,就成为了与父母一样喜欢“伪装”的人。父母不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也就罢了,倘若因此带偏了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非常不值得了。

这个世界,真诚是昂贵的,“伪装”是廉价的。不过,即使再昂贵,我们也不应放弃对真诚的追求,因为只有真诚才能真正感动他人,并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而“伪装”带来的只有短暂的、表面的浮华。如果家长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大概会做出一些改变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