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锐:让医生专注医术,医联生态链逐步成型
2015年9月,医联得到来自腾讯和云峰基金的4000万美元B轮投资。彼时,王仕锐的期望是,这轮融资后,用一年的时间将医生数量扩大到40-50万,当医生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医联平台上才能沉淀足够多的病例数据,以规划更多可行的商业模式,让医生更体面地赚钱。
2016年初,医联的医生出诊功能悄然上线。至此,医联由一个医生学术社交平台升级,“服务医生的一切”,帮助医生建立综合良性的个人品牌,为医生提供自由执业服务,搭建高效专业平台。
✎三甲医院里80%的医生没有被互联网服务好
挂号政策收紧不得不说对医联的出诊业务是一个重要利好,因为强制取缔加号、号贩子等一系列动作,医联的认证医生可以更好的利用自己的富裕时间到其他的民营医疗机构中出诊。在这个过程中,医联扮演着一个信息平台的角色,在医生与医生、医生与医疗机构之间搭建沟通路径,“我们会和医疗机构沟通,告诉他我这里有什么样合适的医生可以到你这里出诊。”王仕锐说到,实际上很多医生是有这个需求的,当大多数用户在后台向我们提出需求后,我们无法坐视不理。
有趣的是,在医联平台上出诊的医生,均来自三甲医院,但并不全是主任级别,大多是主治医师。
“中国的三甲医院的医生,其实有80%没有被互联网服务好。”王仕锐认为,实际上很多医生并没有被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观察到。大多产品关注的是主任医师、名医之类的,但很多主治医师的能力也很棒,“我要去开发那些还没有被开发出来,但是能力又很棒的医生。”
但,开发这些医生是有代价的。一个主治医师并没有名气。当他到别的医院去出诊,出现的情况就是没有患者上门。王仕锐说到,“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在一些民营的医疗机构,医生的储备数量不够,只要医生的水平够,无论是什么级别的,都是有市场的。”
当然,医联会采取适当的措施去帮助医生进行品牌背书,为患者提供一个参考。比如,建一个医生的网络评级体系,呈现他所的科室、临床能力、擅长治疗的疾病等。
实际上,医联已经从哈佛大学引进了一套“临床能力评价体系”,根据中国国情做了相应的改进(该评价标准此前已被深圳市政府引进并优化,已经开始在进行区域试点)。当医疗结构有了评价体系,医生也有了评价体系,与保险合作的路也就更加顺畅。目前,医联和某互联网保险机构已合作推行了中国第一个手术险。这份手术险的投保人为患者。
✎通过两种方法连接医生
在某些程度上,医联所提供的出诊服务与大多数医生集团所行使的职能类似,区别就在于“医联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讲求的是连接,而医生集团更讲求服务。”王仕锐提到,医生集团的核心价值,在于每一个医生的体验,他接到的服务好不好,有没有把他除了医术以外的所有的事情,全部搞定。而这种服务对于医联来说太“重”。医联更多的是从产品角度出发,为医生们提供一个自主管理的平台。
“我们也欢迎医生集团使用医联。”
为了更好的连接医生,医联制定了两个方向。
1、推进自建的医联云-医疗服务管理平台,同时寻求有影像传输技术、检查设备对接能力的公司。医联试图打通PC端、PAD端、移动端多个端口的数据传送,使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在医生之间、医生和机构之间传输。
2、此外,医联将试图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微医集团的“微医专家团队”,均由来自普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科室专家共同组成一个工作组,但不同的是,多学科诊疗模式是针对某一病历,通过会诊的形式共同提出最佳治疗方案,最终由相关学科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
✎用互联网塑造新的医疗生态链
对于王仕锐想要打造的新的医疗生态链来说,出诊、保险等都只是其生态链中的一环。
“做事情,我更追求结果。”或许这种做事情一定要有结果的性格,注定了王仕锐从选择学医的时候,就要在医疗领域摘得“果实”。
王仕锐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博士学位。2013年,他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哈佛深造。
2014年中旬,王仕锐在与国内的导师交流期间,敏锐地发现了国内的医生自由执业将会成为一种趋势。“我觉得如果医生自由执业,或者是国家真的要做体制性改革,受益最大的肯定是医生。”而能最快速帮助医生的方式便是互联网。王仕锐脑海中,关于医疗的新的生态链逐渐成型。彼时,恰逢Figure1等医生社交产品在国外兴起。于是,王仕锐决定回国,利用互联网,从纯粹的医生社交做起,不断衍生出更多服务医生的内容,甚至用产品连接一些可穿戴设备,与一些保险公司打通,与药企、器械厂商做相关产品的学术推广等,最终实现脑中构想的医疗生态链。
实际上,目前医联的发展比王仕锐预期中的要快。那时候,他的计划是10年内完成这个生态链的构造。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或许会在更短的时间里实现,也许只需要未来5-8年的时间。
这个新的生态链,要实现三个目的:让医生的行医更安全有保障;让患者就医更信任医生;让医院的管理更加轻松,让医生专注医术,最终达成让医疗专注医疗。
中医看人,西医看门,这是大众在寻医问药过程中常有的观念。实际上,未来,西医也可以看“人”。当有一天,医生的自由执业真正大规模实践起来,患者就医便不必先找医院再找医生了。医生代表着自己的品牌,不再以体制为本。
当医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有足够自由的时间,每一个医生能够更多的话语权,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患者,做长期的交流,或者能够在分析整条的前提下,与适合自己交流的患者做交流。这种情况下,患者于医生能够充分交流,将大大减小医闹发生的概率。
对于医院来说,医生的自由意味着管理会更加轻松。“我们的医院实际上是又当爹又当妈。”在美国,医院与医生大多是合作关系,医生会为自己的医疗行为负责,医院只需做好相关硬件、软件、设施、配套、护理、麻醉、清洁系统等即可。
为什么从社交切入做互联网医疗?王仕锐表示,“第一个就是我擅长,第二个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其实是最快黏住医生的方式,再一个相对于其他的方法,这种方式成本很低。”
2016年2月,医联聚拢的医生数已达40万左右。2016年年底,医联的目标是一天能够完成多学科会诊100例。
记者手记:
2月25日消息,福布斯25日发布第一份亚洲版“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30 Under 30 Asia),选出10个领域300位杰出青年。福布斯亚洲高级网络编辑卫华娜(Rana Wehbe)称这些人是,各领域具有创新精神与领导力的人,选出“在未来五年、十年可能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或马克·扎克伯格”的人。“他们很自信,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很有企图心,而且,都很年轻。”
王仕锐的名字也在榜单之内。
颁奖词是这样说的,“在优质医生资源稀缺的中国,你可以培养更多的医生,也可以让现有医生的工作更加高效。王仕锐创办的医联项目正向后者靠拢。”
正如卫华娜所言,王仕锐很年轻。相较于行业内的前辈,除了学习与合作,年轻者更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会去尝试一些其他人可能还没有完全做好,或者没有完全想清楚的事情。因为现在做事情没有那么大的包袱,事情可以从头再想一遍。如果是前辈做事情的话,他或许会考虑以前所有的积累,他要想着怎么把积累的东西,用在现在新事情的开拓上。”
在互联网医疗这个圈子里,每天都有人走进来,每天都有人走出去,每天都有人在做着新的尝试,也每天都有人距离成功越来越近。
而动脉网愿意陪伴创业者共同前行,用我们的文字,记录这些“历史”。
如果你是创业者,也愿意为我们所记录,欢迎投稿:tg@vcbeat.net。
精彩活动推荐↓↓↓
▲明天,让患者记住我的名字?“我是MVP”医生品牌加速计划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