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衣带渐宽终不悔/雷庆林
责任编辑亚静
衣带渐宽终不悔
雷庆林 省、市作家协会会员 男 1 950年生于抚顺 爱好读书与写作 曾在企业任宣传干事、宣传教育主任 机关文明办主任 乡镇党委副书记 党校副校长 有多篇小说、散文、诗歌、随笔、杂文、游记等发表于省、市、区级报刊、杂志。
------戴启章先生《小路之恋》的读后感言
早在2020年的11月份,戴启章先生就告诉我说,他准备出一本书,我心里一直企盼着。直到12月13日我们抚顺市作家协会第一文学组召开年度总结会见到他时,他把一本印刷精美的书籍《小路之恋》赠送与我,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戴先生的学生时代,大部分时间是在抚顺市第一中学度过的,对母校怀有深深的感情。1959年考上抚顺第一高中,就一直做着自己的大学梦。他一直爱好文学,本应该填报中文系,却阴差阳错地考上了北京政法学院。他对就读的高中及大学充满了深情。也对就读时的老师和同学,表达了无限的眷恋之情。他在《小路之恋》的开篇《母校情深》一文中深情地写到:“孩儿忘不了母亲,学生忘不了母校。母校啊,你永远在我的心中。”
戴先生1956年在抚顺市第一中学就读时,我还是一个懵懂不谙世故的孩童,或许还穿着开裆裤呢。我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已经在校刊《红苗》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他把《红苗》称之为校园文化的一面旗帜,是他青春年华的驿站。因此,我一直把他视为文学创作的前辈和导师。从上述两方面来讲,无论从年龄上,还是在文学创作的时间及学识上,管他叫一声戴老一点儿也不为过。
回放记忆的光盘,时间闪回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当时,我正在中共抚顺市顺城区委宣传部供职。那时,经常要把新闻报道的稿件邮寄到《抚顺法制报》社。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我才知道戴老是这家报纸的总编。为了宣传我区的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所以经常跑乡镇、街道采访,然后写成新闻稿件发送出去。但凡有关法律、道德方面的稿件,我就直接邮寄到《抚顺法制报》社。
真正认识戴老,还是在一次年底。《抚顺法制报》报社评选优秀通讯员时,我有幸被评上,记得奖品是一对儿枕巾。这件事情转瞬间已经过去了30多年。是哪一年已经没有了记忆,不过,这件事儿还清晰地存留在脑海里。那时,戴老正是人到中年的时节,人也长得帅气,一副精神焕发的样子。加上他的学识及职位,不禁令我肃然起敬。
时光荏苒,转眼间时光已经逝去30多年。我一直没有再见到过他,也很少知道他的消息。不过,天下真就有这么巧的事情。2010年我退休之后,分配在抚顺市望花区老干局的第五党支部。区老干局每月有一次例会,而戴老的夫人居然和我在一个党支部。闲聊中,才得知了戴老的一些信息。
头两年,我又和戴老奇迹般地相聚在抚顺市作家协会第一文学组。真没想到和戴老竟然如此的有缘分,这才是“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我和戴老30年来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转来转去的,终于又转到了一起。
《小路之恋》这本书,共分《母校情深》《贵州足迹》《钟情山水》《云卷云舒《心香随笔》《阳光杂谈》《专访评论》友情寄语》八辑。
戴老的游记,记述他钟情于祖国的秀美山川,徜徉于大自然栉风沐雨,怡然自得的神情和惬意的样子,颇有一种现代徐霞客的风骨。一般人到景区只是游览,饱餐秀色而已。而戴老却将他游览过的地方,用笔记录下来,写成游记介绍给大家。使那些没有去过那些景点儿的人,随着他的娓娓道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笼罩在轻纱薄雾中的黄果树瀑布;雄、奇、险、秀的马岭河峡谷;晶莹如绿宝石般的万峰湖;峰形奇异,气势宏大的万峰山等,一一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纵情于山水之间,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怡情励志。这对于他现在仍然有一副健硕的身体,仍然能醉心痴情于写作且宝刀不老。或许,和他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怡养心境不无关系。
随笔在作者的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随笔是作者在闲暇时,回忆过往的时光,难忘的岁月而信守拈来,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读者读罢,让人感到是作者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情感的真情流露。并从这种热爱中,生发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警示和启迪。从这些随笔中可以看出,作者不是单纯地抒发自己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更是向人们展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写的是自己的思想感悟,留给人们的是掩卷之后的沉思。
我相信,但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维中找到自己的答案。这正是作者写这些随笔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也是他匠心独运的神来之笔。
《小站》《缕缕咖啡香》《陶醉歌声不忍归》《怀念父亲》《雪梅》《沙漠中一棵孤独的树》《沙漠的秋天》《漫谈劳动》《立志与攀登》》等,写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小中见大,足见文笔之犀利、老辣,也彰显出戴老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的写作风格。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杯美酒,细细的品味,也能让人感到一种清澈和甘醇,也会让人醉在心头。
我很少为他人写书评,自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水平。连自己写点儿什么东西都吭哧瘪肚的,有什么能力和资格,对他人的文章品头论足呢?不过,仔细地读了戴老的《小路之恋》后,竟然自不量力地想为这本书写点儿什么。不敢妄称什么书评,只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自己的些许感悟罢了。或许,称之为读后感更为确切一些。
记得,他曾经和我说起过,他家住在抚顺市中心医院对过的阳光家园小区。对这个地方我多少熟悉些。因为,我有一些同学和朋友也在这个小区居住。沿着小区东侧那段幽静的林间小路,可以走到河水缓缓流淌的浑河岸边。那里有一座有名的地标性建筑,那就是抚顺市广播电视局。过去,老百姓都管它叫抚顺电视台。
好久没有走过这条小路了,但我可以想象得到,戴老每天晚饭后,携着天边的那抹璀璨的晚霞,惬意地行走在这条小路上。边欣赏着路旁的景致,边思考着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哲理。
他也曾拜访过我市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佟希仁,抚顺矿工报的记者、编辑李栋先生,以及著名的铜锤花脸方荣翔。这里面,即有他的挚友,也有他慕名已久的社会名流。文中,他念念不忘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也表达了对方先生等老一辈社会名流的尊崇,敬佩之意。他们是交往多年的老朋友,所以对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文笔中处处显露出戴老对他们的一往情深,可见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性情中人。
很早之前,我就知道佟希仁的名字。他也是我省、我市著名的作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品文章。只是无缘相见,心中不免生发出一种遗憾。其实,心里也在想着,即使见到,人家愿意搭理我这样的无名鼠辈吗?内心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没想到,戴老和他们竟然是交往甚深的老朋友。所以,对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文章中,他把和他们之间的友谊,表达的淋漓尽致。
在《专访评论》和《友情寄语》里,记载的大多是我市的一些文友的读后感。从文友们的精彩留言中,都对戴老的《小路之恋》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肯定,也对作品作了客观的、公允的、真实的评价。
《小路之恋》不仅仅是留恋那条曲径通幽的小路,也是在眷顾人生之路,生命之路。这条路上,有着戴老健硕的身影,有着他那些字字珠玑的文学作品闪烁着的智慧的光彩。相信他也会在这条曲曲弯弯小路上,走向更宽广的时空,走向更加美好的的未来。
人生到了暮年,常常会生发出一些感慨。但戴老却有着自己对人生的另一种感悟。那就是:“任风霜雨雪,日月轮回,依旧坦荡的面对生活,要像枫叶般鲜红,银杏叶般金黄,不惧岁月老去。”
“心若年轻,岁月不老。”这话说的真好。人终有老之将至的时候,戴老虽然已年逾八旬,却仍然年轻着,快乐着,幸福着。我只想对他说,:“可以苍老了岁月,可以沧桑了我们的容颜,只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我们就可以与日月同醉。”把一首我非常喜欢的红歌儿献给戴老:“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中。”希望戴老能像那棵冬夏常青的大松树般永远年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搞文学创作的人,大多如此。因为热爱着,所以,宁可衣带渐宽,宁可人憔悴,戴老亦如此。
在这里谨祝戴老在新的一年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涵养自己,滋润他人。我和所有的文友们热切地期待着,顺祝戴老健康长寿。